只想聊聊班克,大量剧透。
班克家世清贫,父亲去世,与母亲相依为命。靠母亲经营一家破烂的洗衣店勉强维持生计。洗衣机经常坏,母亲得自己手洗,有时甚至还搓破手皮。班克十分心疼母亲。
班克一开始是规则的绝对捍卫者,举报联考作弊,结果被人报复,故意在他准备出国考试的前天晚上,将他暴打到昏迷,扔进垃圾堆。班克失去了免费加拿大本硕博连读的机会。
最大的讽刺是,当班克知道报复者是谁的时候,却依然答应给这位富二代当抢手。被抓之后,他一个人承担了所有罪行,包庇了小琳在内的所有人。大使馆将班克告发到其所在学校,梦想出国深造的班克,被开除学籍,并且终身不能参加STIC考试。富二代们则以优异成绩通过考试。
班克本是优秀模范生,前途光明,却永远的堕落深渊,在阶级面前,在巨大的贫富差距面前,他看不到未来。他无力反抗。到最后,他甚至威胁小琳跟他一起当抢手,挣更多钱。规则对他来说,已经不再神圣。
班克的爸爸在整部影片中,只出现过一次他的遗像,一个镜头一霎而过,身穿博士服!导演的这个细节别有用心。班克的父亲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工人,可以是农民。可为什么是身穿博士服的学者?为什么遗像都身穿博士服?为何班克的爸爸有这么高的学历,班克家境却如此囧困?这也是班克后来答应小琳协助跨国作弊的原因之一。
因为班克眼里,大学毕业依然只是坐办公室,拿几万块的工资。钱远没有他当抢手来得快。他觉得自己单纯靠学历永远都追不上跟富二代之间的差距。可能有人会说,靠拼搏可以改变自己的阶层,可以让自己成为富一代。
但是,对十多岁的高中生班克来说,他的遭遇,他的处境,他的绝望,让他早就丧失了追求社会功名地位以及荣誉的心。在他眼里,缺钱,贫困,是他一切痛苦的根源,他要的只有钱而已。
悲剧就是,连本可以凭借能力改变命运的天才,都开始践踏规则,投机取巧。。
班克原本是善良的,他孝顺,努力,有正义感,单纯。他也曾想通过努力读书改变命运。他后来哪怕是忍辱给侮辱他的富二代当抢手,都是为了挣钱买洗衣机,减轻母亲的工作负担。他举报小东作弊,是因为,他认为作弊对大家都不公平。当真相大白,校长知道小琳故意让小东抄袭的时候,不仅取消了她的奖学金资格,并且取笑她申请加拿大免费本硕博连读机会的资格。当时班克是有愧疚感的。他单纯的以为大家只要重新考一次就好了。
第一次小琳找他合作跨国舞弊计划,他拒绝,当时他也失去了加大留学机会。他对小琳说“你是活该,我是倒霉。”小琳反问“你对生活诚实,生活对你诚实吗?”此时,班克眼睛里的火熄灭一半。
后来在悉尼考场的厕所里,他威胁报复过他的富二代,再给他一百万,当做赔偿,他才将答案发给他们。这一次,这一百万买走了他的羞耻心。班克彻底沦陷。从此,他不再是那个单纯努力充满正义感的少年。贪婪占据了他的内心。
影片结尾,班克让小琳加入新一轮跨国作弊,这次,他们至少可以挣一千万!小琳哭了,握着班克的手,说:“班克,你如果缺钱,这次作弊我应得那份钱我全部给你,停手好吗?”班克收回了他的手,似笑非笑的回答:“这不是有钱没钱的问题,这是钱多钱少的问题。”
从规则的捍卫者,到规则的蔑视者。讽刺的到底是什么?
具有社会属性的人们,为了秩序,为了追求真善美,于是建立了很多规则。不过,绝大多数人都想投机取巧的。
人生的作弊,又何止只存在与学生时代的考场上。
一个社会最大最残忍的悲剧就是,连天才都觉得奋斗无望,开始投机取巧。
那些曾经规则的捍卫者,再被生活欺骗之后,成为了规则的践踏者。那些原本正义的捍卫者,却被耻笑为小人,最后在金钱面前卖掉自己最后的羞耻心。
最后,希望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都能买得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