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完电影,心情很是低落,小琳走上作弊这条道路源于帮好朋友的一次补课,让她发现教育的潜规则,考试的题目竟然和老师办了补习班上的题目一模一样,看这一段的时候,真的没啥激动的,因为这样的事情早在上初中就司空见惯。真正引发小琳对教育彻底崩塌的是学校所谓的“赞助费”,想想我们誰不是每年交各种各样的学杂费走过来的,小琳面对女校长的那个意味深长的笑意,着实是对学校教育的深深厌恶。
都在说电影中小琳对班克的爱意,在我看来小琳被班克吸引,是被班克身上的单纯,或者说还保留着对教育、对人生的希望,更多的是小琳内心希望成为的,父亲心中的好孩子、好学生。同样的单亲家庭,同样的身在社会的底层,同样的拥有异于常人的天赋,一切都是那么的相同,却又有些不同。想到班克提醒小琳有人抄你试卷时,就有点想笑,这是多么天真单纯的孩子啊!你不知道这几乎一个考场都是她的人吗?小琳既想要班克保持他的那份纯真,又有着想要把他这样的一个好学生拉进伙的恶趣味。
始终不太喜欢电影的结局,总觉得有种强行拧回女主价值观的赶脚,强行的煽情不说,女主想成为一位像父亲一样的老师,甚至承认曾经有辅导的“经验”,不知道是不是最大的讽刺?曾一度与教育为敌,深知教育的潜规则却要站在教育的第一下,小琳老师,果然没错,她可以发起一场游戏,可这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始终不是她。
班克,提起男主就很痛心,他明明可以拿奖学金出国留学的,他本可以做个最单纯的孩子,却掉入巨大的坑里。那些所谓的富家子弟,ok,他们可以没有智商,却可以操纵一切,那就是有着人世间最致命的东西-金钱。班克需要钱,当小琳想放弃的时候,他却坚持干下去,甚至于中间提出加价,被学校开除后,更是要挟小琳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甚至让人怀疑他是不是疯了?就如班克在那个一望无际的垃圾场一样,如何走出这内心的禁锢?
如果这是一场游戏的话,男女主完全可以轻松ko掉所有人,可看似赢了,却输的最为彻底,他们始终不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无论是在学校、还是身边的富家子弟。就像他们刚到悉尼时的美好期待,属于我们,却从来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