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期待去影院,不负我望。
归途中和观影同伴谈了很多,心情复杂。关于此片,首先归结为一句话:一考试枪手的自述。
整个故事很小很简单,物质贫穷却拥有高智商的少女琳收钱帮一群富家子弟作弊,最后“改邪归正”;同样物质贫穷却拥有高智商的男孩班克从坚守正义的心,变成了被现实扔垃圾场的男孩子,最后“弃明投暗”。
考试作弊这个题材,不得不让广大的学生都有想要谈一谈的欲望。因为或多或少我们都有一些这样的经历,只不过手法不那么帅气而已。但琳想出的那些作弊方法,又不得不说要高人一筹,甚至我想说她真的可以靠这个“本领”,去实现绝大多数贫寒阶层都无法触及的“花花世界”。从把写有答案的橡皮藏进鞋子,到利用钢琴和弦手势传递答案,甚至利用时差再用各种手段实现一群人的1460。她就是这方面的天才,她玩转的不仅是考试分数4.0,更是对这个制度漏洞的无所畏惧。可以说,如果最后琳没有自白,这些人一辈子都抓不到她的把柄。但琳一直都对自己的人生做出主动的选择。她在择校时与校长讨价还价,在收钱作弊时好像更享受的是作弊成功带来的成就感(在stic考试前本来是不打算帮忙,却因为发现时差漏洞瞬间改变想法),在班克邀请她成为枪手时她明确拒绝等等,我看到的是一个一直在主动做出选择的琳。琳在考试过程中的临场反应能力,以及事后承受的心理压力让她一直在成长,也在不断明白自己内心最想要的不是钱,而是在忠厚的爸爸教育中所学会的对自己内心的诚实。琳不仅聪明在智商上,也聪明在对人生的选择上。
而具有同样先天优势的班克却走偏了。班克在前半部对作弊行为应该是鄙视的,在被扔垃圾场后,又心疼开洗衣店的辛劳的妈妈,经过内心一番挣扎,还是走上拿钱做枪手的道路。好像他一直都是被迫地在做出选择,在琳一句「虽然你诚实、可是生活总在欺骗你」中动摇,在被开除后想出其他枪手可以发家致富的道路,从一个穿白校服的正直少年摇身变成一个穿花衬衣的社会男孩。班克内心不坚强的正义快速的崩溃瓦解,不仅因为外部环境,在我看来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班克家人对他的教育几乎没有出现,所以他从来接受的都是学校简单粗暴的不能作弊的明文规定,影片中,他的妈妈和他没有交流,他的成长中缺少太多情感上的引导。没有健康的心理发展也就不足为奇。班克后来或许成为了职业枪手,或许做了其他事,都不重要,他的人生轨迹已经被改变,他内心的宁静也不复存在了。唉,我可爱的少年啊。
头脑智商先天决定,心智却是成长环境和最亲近的人所带领和影响。
而小巴和格瑞斯他们那个群体,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吃喝拉撒从来也不愁,最讽刺的是在机场琳对他们说的那句话:你们不知道大学里面不再是只有选择题了吗?二脸懵逼。不能说他俩傻,从他俩搞考试动员和印答案这些玩得溜溜的操作就可以看出,他们只是不想考试。而他们也有不考试就能衣食无忧的条件。在我看来,现今这样的存在不乏是暴发户孩子。而实际中,很多拥有资本的孩子甚至比贫穷家庭的孩子更努力,那些父母给予他们的东西是一些社会底层一辈子都接触不到,甚至见都见不到的东西。于是分别的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
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和不平衡,相互隔离时,就各自安好;可现代的生活早已没有秘密没有隐私,人人都在晒美好生活,对比心理有落差,就容易不幸福。但最后那帮孩子长成什么样了,谁也不知道。
在琳的所有计划中,我都暗自跟着捏汗。紧凑的剧情和紧张的BGM,也绷紧了我的神经,代入感太强,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态,我一直希望琳每一次的作弊都可以成功。老老实实考了这么多年试,甚至曾经一度被怀疑作弊的我,着实过了一把作弊的瘾。
两小时电影所讲的考试,占据了至今我大部分的人生,小学考,中学考,高考,大学考……可笑,可卑,可是,我不是有钱买答案那拨人,也没能是挣钱的枪手。当大家在讨论阶级固化的时候,我还是先喝口水,继续准备明天的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