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门,小琳看见了许多崭新的洗衣机,这似乎预示着班克的“付出”获得了回报,家里的生活要好起来了,而他和她,都将有一个崭新的起点,从此再无什么竞争,更再无什么作弊,让那些富二代们见鬼去吧!然而再往里还有一道门,小琳将门再次推开,满心欢喜,她微笑着看着班克,却不知对面的他,却再也不是那个嫉恶如仇的屠龙少年。
毕竟故事的结局是,龙被杀死,但是面对遍地的钱财和珠宝闪烁的光芒,少年长出了鳞片、尾巴和触角,变成了自己杀死的恶龙。小琳推门而去,班克冷笑着,无尽的苦涩。
小琳和班克,一个恍然大悟改过自新获得了救赎,一个却万念俱灰选择了复仇和堕落。善与恶,交汇于一个十字路口,君子小人,只在一念思量。然而,如果可以选择,谁不想活的大义凛然?遭受了无数的暴击之后,还能屹立不倒的,其实又有几人?班克刚出场时候是多么单纯、诚实、正直的一个人,却又因何而至于此?
是贫穷的痛苦?是努力的艰辛?不,班克和母亲相依为命,靠一个没有几个洗衣机的简陋的洗衣店维持着生计,但这样的环境养育出的明明是一个穷且益坚、认真踏实、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刻苦学习去争取奖学金、争取留学的机会,也帮着母亲洗衣干活,生活虽苦,却也不改其乐。
那么,是金钱的诱惑?报复的快感?不,表面上是,其实不是。班克不是一个书呆子,而是一个智商高正义感强的学霸少年,如果是为了钱,那么其实他也拥有和小琳一样进行类似“钢琴辅导课”的机会,然而他坚持自己的原则,在同学百般哀求乃至表示给予报酬让他考试时给抄下答案时,他仍然是不留情面的断然拒绝。甚至当他发现同学东张西望要偷看小琳的卷子时,不惜“傻傻地”提前交卷去提醒小琳和监考老师,若非善良和正直的本性,又岂会如此?班克绝非是为了牟利而去作弊之辈。
然而,班克终究不是原来的班克了,他选择了参加STIC跨国作弊,并且越陷越深,不再回头。他学会了威胁,学会了坐地起价,学会了蔑视他曾经觉得应该公平公正的考试。而这一切转变的缘由,不是贫穷、艰辛,也不是金钱、报复,而是——绝望!
如果说莫名其妙被人痛打一顿扔到垃圾场,错过考试失去留学机会,是生活给予他的第一次暴击的话,此时的班克满腔怒火,也许还只是恨自己倒霉,恨自己怎么就遇上了一堆惹是生非的黑社会。而此时小琳来找他帮忙,他还怀着对小琳的歉疚之情。然而当他听到那个挥金如土的富二代同学阿派说漏嘴,原来自己被痛打被错过留学,都是现如今自己所参与的这个作弊计划拉他入伙的一部分时,他飞身跃过桌子痛打阿派,可以想象这个平时温文尔雅的老实男孩的愤怒之极。
原来从一开始就是骗局?原来自己从一开始就是棋子?原来自己的学习天才和艰辛努力,不但得不到回报,反倒成为了被富二代们利用的工具?这一次的暴击比第一次来的更加地猛烈,因为不单只是生理上抑或情绪上的折磨,而是精神上的乃至价值观层面的沉重打击和毁灭。
“当神已无能为力,便只有魔渡众生”,没有什么会永远地死去,除了一颗冷酷的心。班克只不过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却终究被命运无情地玩弄。正如小琳的一语道破,“即使你不去作弊,生活也一样会欺骗你。”梦想破灭的绝望,内心升腾起来的复仇的烈焰,终于打垮了这个稚嫩的少年。纯真消散在怒火中,泪水湮没在雨水里。
班克愤而离去,却又中途折返,这一反转,不知他内心经历过怎样的挣扎和斗争?选择与伤害甚至暴击自己的人为伍,要么是气节丧尽,要么是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干了这一票,至少还有钱”, 如果钱是目的,那么班克就是前者,然而如果钱是手段,那么也许若干年后的班克,会干更大的一票。
塞林格说:“一个不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为了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为了某种事业卑微地活着。”班克黑化了,却似乎就又是这样无可奈何地成熟了。
影片的结局有些突然,一力承担起跨国作弊案责任的班克被退学,至此通过学习改变贫穷之命运的路算是彻底地堵死了。班克兴致勃勃地和小琳说着自己更大规模的作弊计划,眼睁睁地看着她的笑容消失在脸上,继而离开,继而威胁,继而冷笑。我以为最后的最后,该当是班克下了一盘很大的棋后,痛击了玩弄了他的人生的那些富二代们,乃至痛击了导致他悲惨命运的体制本身。
然而,什么也没有发生,只有一个在父亲的支持下痛改前非的“失足少女”,和一个踽踽独行的,被杀死的屠龙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