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一个周日的下午,我去看了这部《天才枪手》,影院里的座无虚席,足以彰显这部电影的热度。毕竟“电影不能过审”的谣言,和映前劲爆的预告片,都已经赚足了观众的眼球。电影甫一上映的好评,更是推动更多观众走进影院。
情节很紧凑,说实话,连上厕所都没工夫!
【关于成长与沉沦】
故事的男女主人公都是学霸,逢考必赢。女主人公与父亲相依为命,一直是乖乖女,模范生,转到A校后,女主通过闺蜜了解到学校利用教育赚钱的黑幕。并在一次考试中,意识到班主任以补课为名向学生出售试题。在那场“觉醒”的考试中,女主识破了班主任的诡计,导演用了一个静止的镜头,反衬了女主得知真相后的情绪起伏。这场戏中演员的表演也颇具张力,诠释了女主的转变。
就在这场考试中,女主帮助闺蜜完成了她人生的第一次作弊。影片的高潮发生在scit的考场上,女主利用时差进行作弊,这段情节可谓险象环生,比看《碟中谍》都动人心弦。据说故事取材自亚洲最大的舞弊事件,不同的是,真实事件的舞弊者是几名中国人。当然,在这场大规模的舞弊中,导演有意将男女主人公与监考官刻画为敌对阵营,双方斗智斗勇,甚至殊死搏斗。从女主走入考场时,手中的铅笔成匕首状的镜头,便可以看出“谍战片”的味道。
【关于亲情与救赎】
这部影片也延续了一些讲故事的套路,例如在人物设定的层面,女主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模范生形象,从完成第一次作弊开始,她变成了一个亦正亦邪的角色。如何让一个略带邪恶的主角赢得观众的喜爱,导演很巧妙的设置了一个更坏的人物形象,这几乎是所有该类型片的套路。在这部影片中,坏角色是刻板的教育体制、利用教育赚钱的学校制度、固执保守的女校长,以及贪婪的班主任,这些因素推动女主卸下了道德的枷锁,踏上了利用橡皮、铅笔、钢琴指法,甚至时差等多种方式的作弊之路。
影片的最后,女主选择检举自首,放弃出国的梦想,以及将作弊产业化的建议,决定回到学校做一名教师。有人批判说这种转变过于生硬,有强加正义之嫌。而在我看来,正义和邪恶不过是一念之差。女主的转变,一部分来自于自身良知未泯,在欲望与正义感的博弈中,正义感逐渐占了上风。
而另一部分原因则来自于父亲的支持。就像《摔跤吧爸爸》一样,人们总是对亲情的理解和告慰毫无抵抗力。这也是影片中最触动我心弦的一个桥段,当女主从悉尼考试归来,坐在机场外的行李箱上,伏在父亲的肩头痛哭时,似乎正义的回归也并不那么难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