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温静导读:今晚,电视剧《麓山之歌》在CCTV-1黄金时段和芒果TV开播,沉寂许久的工业题材类型电视剧终于泛起久违的波澜。从创作初衷来看,《麓山之歌》的出现不仅是工业题材电视剧的一次回归,更是一次创新,一次再出发。
来源:CMNC—主编温静
文/JY
热火朝天的生产车间,轰鸣作响的各种机器,热烈壮观的劳动场景……这大概是很多人印象和想象当中“工业”的模样,在早期的工业题材作品中,这样的场景曾无数次被搬上荧幕,风格厚重,不失壮美。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电视剧就是凭借工业题材“起家”的,并在上世纪80、90年代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车间主任》《都市里的村庄》等多部影视作品中迎来了高峰时期。
但是进入到新世纪后,中国电视剧领域开始经历深度且迅速的转型,青春、仙侠、悬疑等不同题材席卷市场,曾经的工业题材则逐渐退出了创作热门,时代浪潮中的工人生活也在镜头前渐渐“消失”。不过就在今晚,电视剧《麓山之歌》(改编自小说《重中之重》)在CCTV-1黄金时段和芒果TV开播,沉寂许久的工业题材类型电视剧终于泛起久违的波澜。
突围:
题材困境下的新主流叙事
《中国统计年鉴》中对重工业的定义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在经济发展中,重工业也常被誉为一个国家的基石和脊梁,从基建、交通、机械、能源到国防,重工业看似距离我们比较遥远,实际上,却撑起了一个国家的筋骨,也关系着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我们走过的每一条街、开的每一辆车、消耗的每一度电,如果往根源上说,都与装备制造业息息相关。
遗憾的是,如此重要的重工行业,那些值得被记录、被看见的2亿技能劳动者和5800万高技能人才的故事,以及中国工业近年来所走过的那条荆棘满途的“智造化”道路,在当下的荧屏上却缺乏浓墨重彩的书写,我们的镜头下,似乎缺少了对工人、工业和工厂的关注。
然而,从现实题材的创作方向和创作空间看来,作为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镜子和窗口,“装备制造业”这个题目一定是一道必答题,工业之重、工业之路、工业之美终归需要被看见,优质作品亟待推出。所以,从创作初衷来看,《麓山之歌》的出现不仅是工业题材电视剧的一次回归,更是一次创新,一次再出发。
从剧情的大脉络上看,《麓山之歌》从2006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跌入寒冬讲起,以研发麓山1号和“重工换金融”为切入口,面对智造转型大潮的冲击和国际行业巨头的伺机围猎,站在发展和命运十字路口的麓山重工必须做出重大的选择:是坚守主业不放弃,还是转向金融赛道求生存?
围绕这一问题,从基层工人、科研领头人到企业的最高领导层,通过卫丞(杨烁 饰)、方锐舟(侯勇 饰)、金燕子(焦俊艳 饰)等人如何求变,如何求新,如何在内忧外患中逆风而上,构成了故事的主线,麓山重工发展变迁的轨迹也再现了装备制造业发展、转折、奋进、变革的波澜历史。
碰撞:
重工文化联袂湖湘气韵
作为一部以装备制造业为底色的行业剧,相对于医疗、法律、金融等同样讲述从业者工作、生活、情感的行业剧,《麓山之歌》也面临着同样棘手的难题,那就是:强烈的专业属性对该行业以外的人比较“相斥”,因而容易垒起观剧门槛。
《麓山之歌》让人较为期待的是:它会如何突破行业剧一直以来自带的“桎梏”,在阐释好工业文化的大前提下,让观众看到一个现代的、智慧的、具有光明未来和深厚潜能的工业,完全颠覆其以往认知;如何通过多元化的创作手法对“冷知识”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如何让没有相关工作经历的人,更加简单、直观地了解工业,真正看到工人与机器、技术之间的关系变迁历程。
更加值得关注的一点是,《麓山之歌》会如何紧抓共情这件“利器”,呈现重工业行业中每一个人物的精神世界,努力放大人物与观众之间的情感联结,贴近大时代,在细枝末节处凸显家国情怀,从而让年轻人对工业、工厂引发兴趣,甚至愿意投身其中——这也正是这部剧对于年轻观众所输出的社会价值。
由此看来,无论是对于时代精神的读取、对市场需求的观照还是对重大题材的抓取,《麓山之歌》的总导演毛卫宁、编剧王成刚、导演张彤等主创团队彰显出了一种“迎难而上”的勇气和魄力,更是广电湘军创作精神、创作活力、创作能量的一种体现。
《麓山之歌》诞生于拥有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多家业界龙头级企业的“工程机械之都”长沙,占据天时地利,而作为这部剧的出品方之一,湖南广电近年来在各个重大时代主题和节点面前,已贡献出了多部口碑颇佳、题材创新的优质剧目,包括建党百年的音乐咏史剧《百炼成钢》、描写脱贫攻坚的《江山如此多娇》、聚焦检察法制的《巡回检察组》等等。诸多既贴近时代主旋律,又极易触动共情的生活流表达,让作品的观众层遍布全年龄段。
可见,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创新表达,已经成为广电湘军关于重大现实题材主题作品的创作大思路,此番,《麓山之歌》将以怎样的笔触来书写当代大国重工的故事,生动展示湖南践行“三高四新”战略的发展成果,让我们且看且待。
共感:
记录工业发展的时代回答
一部电视剧,所有人物是摆在剧情明面上的,但有些含义是藏在故事肌理中的。
与既往的工业题材作品大有不同,《麓山之歌》想写的并不是具体某一个谁谁谁,也不是一个人如何英雄式地拯救了一个企业,它想诉说的,是大国重工的分量,是中国重工企业经历过怎样一场生死攸关的“空心化”危机,以及在这场危机里,从工人体系、科研体系到领导体系,两代人是如何在异见中抱团、在阵痛中抉择、在关卡前攻坚的。
正如《麓山之歌》总导演毛卫宁所说,在新中国70多年的深刻变革当中,工业制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并派生出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的工作、生活全面融入了社会的各领域,并且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代表性群体,为艺术的创作也提供了全新的角色原型。所以近年来,随着制造业兴国这些概念的普及,我们希望电视剧把工业文化和工匠精神渗入到观众的内心去,也希望这部剧可以重燃大家对于工业题材的热情。
2亿技能劳动者、5800万高技能人才,他们的生活中有着多少平凡又不凡的故事?中国工业走过了怎样一条从荆棘丛生到铺满鲜花的路径?《麓山之歌》将第一次在荧幕上舒展开这些“被折叠”的截面,也必将与无数中国人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