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06-15

重建世贸中心:破土之后

本片估计是2013年上海电影节最冷门的场次之一吧,作为仅此一场的纪录片,入座率大概也就在40%左右,这和9小时的浩劫一票难求鲜明对比。

当然,此片也不能和浩劫这种史诗巨制所相提并论,这更大程度上是一部面向纽约人民和建筑师们的作品。不出我所料的是,出门的时候果然碰到同学了。

对于世贸世贸重建这个项目,印象最深的就是Daniel Libeskind在几年前写的那本《破土》,这本书和安腾的《连战连败》(系列)一直被我吐槽充满着失败后浓浓的醋意。而这部纪录片则更详细地表达了在这之后的权利游戏。作为一个正在逐渐接触实际项目的设计师不得不承认,设计师永远以为自己是神能掌控一切,而现实确实在一个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的推进过程中设计师根本无能为力。说得糙一点,乙方永远是被艹的那个。不由得想起Philip Johnson的教诲:“Architects are pretty much high-class whores. We can turn down projects the way they can turn down some clients, but we've both got to say yes to someone if we want to stay in business.” 所以SOM最后把方案改得面目全非,Daniel也只能看着苦笑。说句题外话,超高层这种项目本来就该找SOM,就Dainel做设计的尿性,那不成还得让自由塔里面都是斜墙林立。



另一个失落者是 Michael Arad,Reflecting absence这个项目更多地被世人贴上Peter Walker的标签,所以我也是第一次知道这才是设计者。原本的地下设计的概念确实很符合纪念的仪式感,和马德里火车站爆炸纪念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可是,却被(无知的)民众打脸。Michael只能无奈地说...我还是要保有责任心。 不过,我在看到这部分的时候真实的想法是:“不用做地下结构,可以省好多造价”...

除开这些对失落的设计师们,本片最大的内容是展示了天下乌鸦(官僚、甲方)一般黑和美国制度下(冗长的)项目的操作流程。

对于政客,重建世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竞选,所以才会出现毫无意义的奠基典礼和之后被提起安全隐患时截然不同的嘴脸。有官僚的地方就有政绩项目。

州政府、国家政府、本地管理部门、开发商、居民代表等各方势力混战的项目操作方式一直是国内的建筑评论家所渴望的,相对某局某书记的一言堂,多方扯皮后,确实不会出现拍头脑的错误,不过也会出现类似Michael Arad被横改方案后的留下的眼泪。

本评论中心思想:看过就好。。。

重建世贸中心16 Acres(2012)

上映日期:2012-11-16(美国)片长:95分钟

主演:迈克·布隆伯格 

导演:理查德·汉金 

重建世贸中心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