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在伊斯法罕的一家展厅里看到了那张举世闻名的照片:那个叫阿兰-科迪的三岁叙利亚小男孩尸体,趴在土耳其海岸的沙滩上。来伊朗之前,我已经看过这张照片了,心里为这个男孩难过一下就过去了。毕竟这个世界上苦难太多,战乱离我们太远,我还要其他的信息要去浏览……可是在展厅看到它的那一刹那,我感觉自己的心猛地被钳住了,一阵刺痛难以抑制地升起。我久久盯着那张照片看,其他作品我已经无心去观赏了。
走出展厅,来到庭院里,阳光洒下,游客熙熙攘攘、有说有笑,在那一刻,我觉得这一切都分外地不真实。接下来我跟着朋友去游览其他地方,可是突然间我再也绷不住了,坐在台阶上忍不住失声痛哭。那种悲痛感持续地涌上来:我不知道这个孩子掉进海水里都经历了一些什么,只能想着他的尸体被海水一路冲到了土耳其,直到被人发现……他才三岁啊,一出生就是战乱,从来不知道和平是什么,就已经结束了生命。这太不公平了。太残酷了。
这个系列纪录片中有两个细节勾起了我在伊斯法罕时同样的心情:在叙利亚的霍姆斯市,母亲把车子停在路边,过一会儿孩子放学就可以接他回家了。那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下午了,母亲也许在考虑自己的事情,也许在想着晚饭要做什么,家里什么东西需要添置了……一个导弹突然之间飞过来,车子被炸,这位母亲当场死亡。刚放学的孩子目睹了这一切,精神受到了严重的刺激,后来被送到了医院救治。这个故事是霍姆斯孤儿院的拉杨讲述给导演饼叔听的。
拉杨还讲过一个故事,在她们孤儿院原来有个大姐姐叫宰娜白,当拉杨她们还小时,宰娜白就一直在帮助她们。有一天,她去一个亲戚家串门,走之前就像心里有预感一样,专门来跟她们告别,然后就离开了。她到了亲戚家之后,大家本来都坐在阳台上,突然街上枪就响了。当时一片混乱,大家纷纷找地方躲避。等他们转身找宰娜白的时候,她的脸已经被子弹打穿了。
我觉得片子难能可贵的一点是:不去问人家的遭遇,不消费人家的痛苦,只是参与和展示他们的生活截面。这两个故事是拉杨主动讲述给导演听的,而坐在屏幕前的我,就如跟当初在伊斯法罕一样难过不已。很多灾难,如果只是提供死亡数字,大家顶多只是“哦”一声,但真的看到灾难细节:流离失所的家庭,断肢残臂的男人,恐慌不已的妇女,死于海难的孩子……这些一下子就能把你的目光抓住,让你立刻产生同情心和同理心,虽然不能做什么,但知道:“是的,他们生活在恐慌当中。我们不应该忽略他们。”
叙利亚是一个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国家,我们大多数人都未曾去过那里,现在更因动乱,去的几率不大。我们只知道那里战争不断,难民外逃,不断地看在新闻里看到各个大国在这里博弈,潮涌一般的难民去向欧洲,而这些难民在一些国家被接纳,在一些国家被拒绝……持续几年都是这样的新闻,可是那些留在本国的人,是怎么生活的呢?这个片子提供了一个在场记录:哪怕有再多战争,一等纷乱平息,日子还是要过下去的。在片中,可以看到人们依旧要出来买菜做饭,依旧在市场上贩卖冰凉的酸角汤,依旧有很多孩子在嬉戏玩耍……人们的生活,极具韧性,可以因为战争暂时停歇,但不会消失。
莎士比亚在《亨利五世》里有一句:“在战争里流出的每一滴无辜的血,都是一声哀号,一种愤慨的责难,——责问那个替刀剑开锋、叫生灵涂炭的人。”叙利亚这场战乱至今未歇,不论哪一方取得胜利,最终涂炭的还是这些平民。他们生活在一个随时就可能死掉的国度,每一分钟都可能是最后一分钟,城市的废墟之中徘徊着无辜而死的魂灵——他们的生命戛然而止,留下了悲痛欲绝的家人。他们能向责问谁呢?他们手无寸铁毫无办法,只好默默忍受。看纪录片接下来的计划,还要去黎巴嫩,这是一个我完全陌生的国度。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他们当地人的生活截面。现在我们通过片子看到了他们的面孔,听到了他们的故事,见识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这一些都很难保证明天还存在,一切在这里都太脆弱了。纪录片的存在,可以说就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中东大宝荐(2019)

又名:环球大宝荐之中东大宝荐

主演:饼叔 

导演:饼叔 编剧:饼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