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1-25

幼童:幼童

容闳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是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在沪、粤、港共招生120名,从同治十年至十三年4年间,每年派出30名赴美留学。


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因此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美幼童。


他们是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他们和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比邻而居,曾受到美国总统格兰特的亲切接见。十九世纪末,当世界格局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刻,他们恰好被送到了那场工业革命的最前沿。

然而当半数孩子开始了他们的大学学业时,大清国却突然提前终止留学计划,全部留美幼童被招回国。

这批饱受欧风美雨熏陶的学子是中国矿业、铁路业、电报业的先驱。他们中出现了今天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最早的校长,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外交官,出现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理。回国后的这批西学所造之子历经中国晚清政坛的跌宕起伏,目睹了近代中国的荣辱兴衰。

留美幼童的命运,离奇曲折;他们的故事,美丽而忧伤。

他们有一个永远的名字:留美幼童。



在我们中学课本上定义着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这是在历史的大框架下来看的。我们在曾经的历史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许多学生们常拘泥于书本的框架中,而片面的看待历史。一些影视作品从侧面或小的时间节点来阐述与我们观念不同的历史内容。《幼童》就是这么一部作品,讲述了特殊年代(旧民主主义社会)的一群特殊的群体——留美幼童。

他们是中国首批的官派留学生,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留学计划是十五年,也就是说,这一别,与祖国、与母亲就是十五年。他们当中大多数都出生于贫寒人家之子,其中无一满族达官子弟。

他们在海上航行九十多天,来到大洋彼岸。影片从头到尾以“幼童”来称呼这些孩子。以至于他们成为杰出人物时,还觉得身上有一股稚气。

他们寄宿于美国家庭,有些美国家庭接待过一批批的留美幼童,后来由于排华法案等原因,而阻断了联系。现如今,人们开始找寻曾经那批幼童的故事时,大洋彼岸的人们又重拾了历史的遗迹。这些家庭和曾经幼童们就读过的学校的档案管里还保留着一百多年前的老照片、书信、日记、成绩单、衣物、剪报......

清政府对这些幼童们的要求是不能剪辫子、不能进教堂,除学习基本课程外还要学习中国的四书五经,有些学生因为学习过度劳累,累死他乡。
不过大部分的中国孩子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不仅如此,体育运动也是他们的强项,于是十分受到美国女孩子们的欢迎。有些幼童选择留在他乡,后期对中国的外交和留学事业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大部分的幼童回到了祖国,成为祖国各行各业的先驱者,为祖国早日成为人民的共和国而奋斗了几十年。

当他们老去,也就到了他们从历史的舞台上谢幕的时候。他们还会和当年一样时常聚在一起,过着曾经一同庆祝过的西方节日,不同的是,这时他们已是饱经沧桑、子孙满堂。

幼童(2004)

又名:大清留美幼童记 / 留美幼童

主演:未知

导演:胡劲草 编剧:胡劲草 Jincao Hu

幼童的影评

恣意
恣意 • 小评
Faye
Faye • 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