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7-10-30

许三观:谢谢河正宇

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作家与文学作品。在当代作家群里,余华绝对算是佼佼者之一。他的作品基本上是透过描写一种简单朴素的生活,表达出一种简单朴素的生活观。看似和路遥差不多,但实质又完全不一样。
路遥的朴素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般汗滴禾下土的朴素,而余华的朴素是“众人皆醉我独醒”带着戏谑荒诞与黑色幽默的超现实朴素。

其中《许三观卖血记》算得上余华个人风格最集大成的一部小说。
底层人民、邻里日常、苦中作乐、大时代小格局、在幽默诙谐中透露心酸与悲苦。
让人欲罢不能、爱不释手。
甚至希望看到它能够以电视剧或是电影的形态展现一次。

但你又深知在当前的环境下,我们是暂时不可能看到它被搬上银幕了。
所以很意外的是竟然有一个韩国演员要把这部小说搬上大银幕,不仅自导自演,还在14年中旬拍了之后,15年年初就上映。

保证速度的前提下,质量也没落下。
原以为文化差异会导致一场尴尬的灾难,没想到河正宇是真心热爱这部小说,不仅将许三观的人物性格透彻的做了了解,甚至书中的时代背景、人物风情都还原得很好。
这确实让人蛮感动。

而河正宇的表现简直可以给满分。除了说的是韩语以外,其他方面就是在看书时脑补的许三观的形象。其中有几处的表现尤其让人喜欢。

一、发现一乐不是亲生的孩子之后,消沉颓靡的那一段表现。
整天躺着,无所事事,要不就是吸猫,要不就是自顾自的吃饭,要不就是冷眼旁观许玉兰忙里忙外。
看着家具被拖走,看着许玉兰操劳,忽视一乐的存在。
不责怪,不动怒,不吵闹也不配合。
在深夜的时候会捂着脸嚎啕大哭;
二、准备去卖血前,在河边喝水时和二乐三乐提到何小勇时愤愤不平,要二乐三乐长大后去搞定何小勇的两个女儿;
三、卖了血要带全家人一起去吃包子,看着一乐二乐三乐欢呼的样子,原本自己也是欣慰的,突然想到了一乐是何小勇的儿子。然后脸色悄然转变,变成恨铁不成钢、吃了闷棍无处伸冤的不服气,不乐意;
四、在溪边野炊时,听到何小勇患病,举起双手哈哈大笑一脸解气的样子。

这几幕简直把许三观的精神内核给表现出来了。

许三观是一个普通的工人,他有底层人民的局限性。他老实但也狡猾,斤斤计较却也能舍生忘我,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也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在那几幕里河正宇表现的非常立体,情绪饱满又没有过,虽是异国风情但又符合原著描写。一种余华笔下的超现实感、诙谐感扑面而来。
所以你不仅会相信人们对他评价的“每一根头发丝都会演戏”,还能看出他是真真正正的从里到外理解了许三观这个人物。

后来的千里卖血救一乐的戏份也很精彩。
在原文里虽然也是描写了许三观不顾身体安危,一路上多次献血筹钱的心酸。但因为是小说,所以不能够以一种宏观的视角展现出那样的艰辛与不易。
所以在电影里那样的一幕算是河正宇对小说的拓展发挥。
一间间医院、一次次抽血后红肿的手臂、贫穷落后的乡村城镇、夙兴夜寐的赶路、雨中的罐头以及憔悴的面相……这些都将许三观对一乐的感情直观的白描了出来。
虽然难免跳到韩式催泪模式上,但它确实把小说没能展现出来的东西给演绎了出来。

父子俩在首尔相会的那一段甚至将那个年代的贫穷、心酸深刻化了。
在影片前半段,我们知道许三观一家是清贫的,但因为是在乡村里,大家都差不多,所以还不能很好的衡量出他们到底有多底层。
直到出现在首尔,一家人为了一场病而卖血的卖血,卖肾的卖肾,几乎倾家荡产,才勉强将难关撑了下来。
也就是在那样的时刻,我们知道他们的不易之后,才会对他们先前那么乐观的生活态度而肃然起敬。

影片的布景和服饰虽是韩国特色,但看得出是在最大限度的还原中国特色。不排除两个国家一定的相似性,也还是有很大一部分是道具组或者导演的努力吧。
有点遗憾的是没能把许玉兰一有委屈就坐在家门口大声抱怨的特色的展现出来,不然河智苑的角色会更加丰满一些。
尹恩惠、成东日、金成均、赵震雄……这些配角也很给力啊,戏份都不多,却基本抓住了人物性格精髓。
一乐、二乐、三乐也表现得很好,放在中国的话,还真不敢保证能找到合适的小演员。

所以真是要感谢河正宇啊,谢谢他对这个故事的尊重,谢谢他把它搬上银幕,谢谢他抓住了小说的灵魂。

许三观허삼관(2015)

又名:许三观卖血记 / 三观卖血 / 허삼관 매혈기 / Chronicle of a Blood Merchant

上映日期:2015-01-14(韩国)片长:124分钟

主演:河正宇 河智苑 尹恩惠 郑满植 赵震雄 李璟荣 金英爱 成东 

导演:河正宇 编剧:金柱浩 Joo-ho Kim/河正宇 Jung-woo Ha/余华 Hua Yu

许三观的影评

so bad
so bad • 矛盾
XQ
XQ • 许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