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铃鼓先生

一般情况下我并不乐意去看所谓的爱情片,一方面这一类型是虚假影像的重灾区,另一方面这类极为私人的体验不太能对每个观众有说服力。其实《新桥恋人》也并没有十分打动我,但它打开了一个通道,指明了爱情通往何处。

虽然神棍儿齐泽克很多观点不敢苟同,但在一次访谈中他谈到了爱情,我觉得没毛病,他强调了爱的非实用主义色彩,认为爱的表达就因该是无用的。
这一点在《新桥恋人》中展现得尤为明显,不过千万不要把片中的爱情简单归结为“法国式的浪漫”。

巴黎洛可可风格建筑的强烈装饰性对实用性而言毫无用处,爱情之所以浪漫也正是因为两人干了些旁人觉得毫无效益的事。
“我想要什么”与“我要和你做什么”这样的句式是等价的,“我想要车子和房子”与“我要和你共同生活共同进步”都沾染上实用主义气息,在爱情这面凸透镜镜之下,放大了欲望,却唯独不见“你”。
更进一步,“你”只是实现他们的手段,而手段却多种多样。这样的句式可以是朋友、可以是伴侣、可以是夫妻,但唯独不能是爱情。

爱情是非理性的,我觉得这是不证自明的,谈过恋爱的都知道这一点。那么《新桥恋人》中的两人的行为无法用逻辑和理性去分析,是没有问题的,进一步可以得出,爱情是容不得道德的审视。
女方是得不到就要毁掉,男方是宁可毁掉也不能失去,这简直就是病态的,但就是在这病态中诞生了极致的浪漫,或者极端的无用,两人为爱情而活,最后破浪前行,流浪远方。
为了顺利地产生出爱情,编剧极为明智地收束了两个主人公的欲望——两个残疾人。一个眼疾,盲目;一个跛脚,迷失。当然了男主本就是流浪汉,两人在这种低欲望的状态下,顺利地摆脱了实用主义,纯粹的爱情才得以像海浪一般涌现。



这个电影最最牛逼的地方在于——它揭示了人物被遮蔽的存在,而不是大多数的电影那样,轻轻松松地展示存在者。电影开篇便是巴黎流浪汉的众生相,无需言语,男主角亚历克斯的精神状态与生活状态完全地被影像呈现,“哦,他就是这样一个流浪汉!”。
但仔细想想,就算看完全片,我们也并不知道他更多的信息,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的过去如何,为什么流落街头,有什么爱好。那我们感知到的是什么?存在!同理,米歇尔,也是如此走入故事当中。
而大多数的电影开场便急急忙忙地刻画出一个极为饱满的人物形象,这只不过是在展示一个个存在者,而存在本身却被遮蔽了起来。



通常而言,男性代表着理智,女性代表着情感,但片中,也许在很多情况下也同样如此,在爱情的透镜下,这颠倒了过来,这也指示了两人的地位高低与主动被动——没得选的一方才会疯狂。
米歇尔离开亚历克斯之后,过上了所谓正常的生活,有存款有工作,眼睛也不瞎了。这种情况下,她反而束手束脚,亚历克斯毫不犹豫地拉她下水,打破平衡,背弃正常的生活。若是以实用的功利的眼光来看,两人爱情根本什么都没有创造,或是进步、变好。
观众心中感受到的爱情仅仅只是两人的存在,这正因为如此,关于人的一切本质,才在这个透镜下被放大。

爱情与战争之所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正是因为在这样的失控状态下,突显人之存在。更进一步,这样的真正的爱情看似荒诞不已,而且毫无逻辑、毫无效益,支撑着这枚透镜的支架,来自何方?
唯一的解释就是,爱情是先验的,形而上的,和宗教同理,是关于精神的超越。简单来说,“我爱你”是不证自明的,与需要任何理由的。侍奉上帝你会问这样做是为什么吗?“你”不是手段,而是目的。
当然,这也就回答了一个个问题:为什么爱情在这世上如此稀少。因为信仰坚定者寥寥无几,而虔诚者更则是罕见——人有着这样那样的欲望的,大多数人不希望自己的生活被爱情完全占据。
《感官世界》可以视为对新桥上这对恋人结局的一种想象——当爱情占据了生活的全部,可能招致毁灭。
这样,再回过头看看最近的《婚姻故事》这部“话剧”,这对夫妻不离婚才怪嘞!



添加微信paokaishubenxbb加入全国影迷群

新桥恋人Les amants du Pont-Neuf(1991)

又名:The Lovers on the Bridge

上映日期:1991-10-16(法国)片长:125分钟

主演:朱丽叶·比诺什 德尼·拉旺 

导演:莱奥·卡拉克斯 编剧:莱奥·卡拉克斯 Leos Carax

新桥恋人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