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鬼编年史(Vampire Chronicles)系列第三部《Queen of the Damned》(《吸血鬼女王》,台版译名《天谴者的女王》)虽不是我最爱的一本,却绝对占据了脊柱般的重要地位。由其改编的商业大片虽然不能和原著以及同是VC系列改编的《夜访吸血鬼》相提并论,倒也并没有传说中的糟糕,至少我还是会将碟拿出来重复观看。

影片的音乐着实可圈可点。如何才能表现出作为故事重要索引的先是迷住莱斯特继而唤醒女王的现代音乐的魅力,想来此类怀疑在片头就将烟消云散。到底是阵容强大,一班著名的哥特金属乐队(Korn,Marilyn Manson……连Linkin Park主唱Chester都一反常态阴郁助阵),加上吸血鬼的鬼魅妖艳绝望低迷,直将感官震撼发挥到及至。

人物方面,全新的莱斯特还能接受。与整部片子的基调一样,这位阿汤钦点的Stuart Townsend成功颠覆了《夜访吸血鬼》中法国没落贵族形象,切合这一部分的原著描写,全然呈现摇滚巨星的妖冶性感。

Stuart在片中大张旗鼓肆无忌惮勾引为他倾倒的年轻女子。她们抹着黑灰的眼影涂着浓艳的唇膏,一举一动满是对这个妖艳男子的撩拨挑逗,糅合了崇拜与渴望,眼神却没有太多罪恶。Stuart先是安静的,然后猫一般伏地爬行,嘴角含一抹笑,魅惑、神秘、嘲讽、冷漠,看着他的待宰羔羊。

虽然听说不少人因莱斯特演员换人而对此片失去了兴趣,我只能说,阿汤版小莱实在是魅力无穷。不过那也未能忠实反映安妮笔下这个小恶魔的原貌,且即便是当年的阿汤再度出马也未必能做得比Stuart更好。在这一点上,Stuart倒可说是从另一个角度做了一次全新的诠释,以至于也有人喜欢他超过了阿汤。毕竟此片与《夜访吸血鬼》绝对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调子,没有太多的寂寥苦涩,更多的是一种肆意喧嚣。

黑女王版阿卡莎亦是一番别样的魅惑撩人。她走进那个隐秘的吸血鬼酒吧,伴着水蛇腰的扭动,每一个步调都似乎踏着韵律,仿佛懵懂少女初次踏入令人目眩的花花世界,一派天真无知而又野心勃勃。她走着,吸引一众目光却只是顾自好奇而感兴趣地东张西望,继而被吧台后荧幕上莱斯特的身影吸引。看着他,她知道她爱他。当她听到一个吸血鬼对她说出他们打算毁了莱斯特,她的身躯是最妖娆魅惑的舞动,脸上依然带着小女孩般的甜蜜笑容。她剜出了他的心。

然而除了他俩,其余吸血鬼演员只能忽视。Marius马里乌斯优雅睿智(虽然变态)的罗马学者形象算是彻底毁了(片中他取代玛格纳斯成了莱斯特的塑造者,显然,他的形象也朝疯狂的老玛格纳斯靠拢)。不过这已经不重要,因为——我的天,看第二次才发现,那个一直跟个摆设似的(对阿卡莎的覆灭倒是贡献了一点力量)红毛圆脸小毛头难道就是阿曼德??!若不是有人提醒,导演特意安排他险遭阿卡莎火焚都未能引起我对他半点注意。还有马以尔、凯曼……在原著中个个都是个性鲜明的人物。而电影里,我只看到一群疑似布景的呆板物体……相比之下,酒吧里那些吸血鬼倒是有型多了,很符合对一个充盈欲念与快感的吸血鬼酒吧可能的想象,可惜被阿卡莎一把火烧了个干净,笑。

由VC首部改编的电影《夜访吸血鬼》曾经大获成功。时隔多年之后VC系列再次被搬上大银幕。华纳打造了一部商业片——应该说不论从演员还是音乐阵容都可看出下了番工夫——但是华纳恰是犯下了最大的错误。它不但抽离了《吸血鬼女王》原著中的主心骨——由双胞胎传说引出的上至古老埃及下至20世纪的今天浩浩荡荡的一部吸血鬼编年史,甚至挖去了原著中最大的两个亮点——阿曼德与莱斯特。这两个彻头彻尾的小魔鬼,在原著中被文字演绎得如此鲜活(原著引文采用个人认为较好的台版洪凌译文,但是译名统一为译林版本,因为考虑到译林重出单行本VC系列时在译名上还是斟酌了一番)——

“你想要钱,丹尼尔?我会给你的,那真是小事一桩。”
……
“我不知道你的喜好,”阿曼德招认,笑意撩人:“所以我把菜单上的每一项都点了。”
……
阿曼德开心极了,笑得像个学童,交叉着双手看着他吃。那是丹尼尔第一次听到那柔软如丝网的笑声,如此地惑人。他立刻就陶醉其中。
……
有一回在纽奥尔良,阿曼德将丹尼尔拖下床去,对他大吼着:“我要你打电话到巴黎去,我要看看是否真的能够办得到。”
“老天爷,你自己拨电话!”丹尼尔回击他:“你活了五百年还不会打电话?看看说明书不就得了?你这样算什么?一个永生不死的白痴?”
阿曼德看上去是多么地震惊呀。
“好吧,我会帮你打电话到巴黎,但你要付费。”
“那当然。”阿曼德无邪地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叠百元大钞,散落在丹尼尔的床上。

——阅读这些几乎令我笑倒在地。窃以为不论是在《夜访吸血鬼》还是《吸血鬼莱斯特》中,阿曼德都是以一个旁观者的形象存在,诱惑着迷惘的心灵仿若魔鬼,但是他不可理解,也无法触摸。直到翻开了《吸血鬼女王》,那一幕幕与丹尼尔精彩绝伦的爱恨纠葛,才真正展现出他的丰满真实。

可惜,由于主线全放在了小莱身上,如此精彩的对手戏在电影里被删了个精光。

还有一段非常有趣的,是这群传奇的不死者在阿曼德的黑夜之岛的短暂相聚——

马里乌斯坐在黑色皮椅上,像俱乐部的绅士一样折叠着报纸阅读。
“路易走了。”他说,还是埋首于报纸。
“走了?什么意思?”
“他到新奥尔良去。”阿曼德说,并没有从棋盘上抬起头来。“他到你那间公寓,就是洁曦看到克劳蒂亚的那地方。”
“飞机在等着你。”马里乌斯说,还是专注于报纸。
“我的手下会送你到机场。”阿曼德还是专心致志于棋局。
“这是怎么回事?你们两个怎么变得如此乐于助人?我又干嘛去把路易带回来?”
“我认为你还是把他接回来比较好,”马里乌斯说:“让他一个人待在那公寓不是什么好事。”
“我是觉得你该出去走动走动,”阿曼德说:“你已经闷在这里太久啦。”
“啊哈,我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每个人都开始守望相助、相亲相爱起来。如果这样,一开始干嘛让路易去新奥尔良?你们就不会阻止他吗?”

——读到最后一句完全可以想象小莱气急败坏的模样。不可否认,原著中小莱的形象从《吸血鬼莱斯特》起就越来越鲜活,已然超越了电影可以带给我们的直观印象。尽管无论是阿汤还是Stuart都已做得很好,有一点还是不得不承认,电影有些时候确实是对我们想象的扼杀。

原著里莱斯特,在故事的最后,于内心的挣扎动荡与最终向往之后终于又现出了前两部中为读者所熟悉的小恶棍的本来面貌。他抱着路易使其与他一同大肆胡闹——

夜晚如许甜美,而路易的怒骂正逐渐白热化。
“你是个完美的恶魔,莱斯特。”他说:“这就是你的原形,你就是撒旦本身。”
“是的,我知道。”我怜爱地看著他,欣悦地看见怒火使他充满生命力:“而且,我爱死你这样说了,路易。我想要听见你这样说,只有你可以说到这种地步。来吧,再说呀。我是个大恶魔。告诉我,我是多么坏,这让我觉得好棒呀!”

——而电影的结尾,只是小莱与那个被莫名其妙与他凑成一对的洁曦手挽手,光影从他们身旁飞逝,而他们兀自漫步,从此以后亘古不变……居然,成了童话里的王子与公主了。

全片最大的缺憾,如果不算对原著的肆意篡改,便是有开头声势过大而后劲不足之嫌。而华纳竟试图用一部片子囊括《吸血鬼莱斯特》与《吸血鬼女王》两书的内容!虽然《夜访吸血鬼》也无可避免地遗漏许多内容,但终归还是尽量忠于原著。虽然它也在结尾做了个极富戏剧性却大大背离原著的篡改,但《吸血鬼女王》绝对是将两部书都改得面目全非。好吧,且让我们暂且忽略原著(除此以外难道还有别的办法吗?站在安妮书迷的角度去看非得吐血昏死),看在音乐与莱斯特和女王这一对带来的华丽视觉享受的份上容忍过去。

总的来说,也许到底有原著的内涵支撑,作为一部吸血鬼电影《吸血鬼女王》还算不错——如果你喜欢哥特金属乐,喜欢华丽妖冶的雌雄美人与凄迷绝望的欲念纠缠,并且不要因原著或是之前的电影《夜访吸血鬼》而对它期望过高的话。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到底保留了一些原著的精神。

安妮赖斯笔下的吸血鬼总是心思敏锐情感丰富,尤其是VC系列的主角莱斯特,被她牵引着在黑夜里跌跌撞撞却仍向某一光辉的高处靠拢。电影里Stuart 苍白的面孔被灯光打得耀眼夺目,深陷的眼窝盛了两抹阴影。影片末尾,洁曦陪伴下的莱斯特蓦然造访研究者大卫的办公室。椅背转过来的刹那嘴角扬起的一缕柔和弧线,是影片中第一次出现在他脸上的和煦微笑。而在他涂满眼睑的烟灰眼影下,是属于他们的绝望,与希望。

You see I cannot be forsaken
Because I'm not the only one
We walk amongst you feeding, raping
Must we hide from everyone?
I'm over it
Why can't we be together embrace it?
At last I see……

影片最后我又听到了《Forsaken》的调子,一如片头过后的惊艳。这首歌连同MV都成了我的最爱之一。You see I cannot be forsaken,Because I'm not the only one…I'm not the only one…not the only one…...

在安妮的故事里,莱斯特身上始终有夺目的火焰,伴随永生不灭。

吸血鬼女王Queen of the Damned(2002)

又名:魔咒女王(台) / 尸缠妖后 / 魔咒女王

上映日期:2002-02-22片长:101分钟

主演:阿丽雅 斯图尔特·汤森德 玛格丽特·莫罗 文森特·佩雷斯 

导演:迈克尔·瑞迈尔 编剧:Scott Abbott

吸血鬼女王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