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mi
  
  在安妮的众多作品中,我不太喜欢这本书。尽管它是很重要的一部,如史诗一般叙述了吸血鬼的庞大家族史以及6000年以来的爱恨情仇。作为吸血鬼历代记的第三部,本书并没有如前两部那样,以第一人称娓娓道来,就像一个人带点寂寞的对你说话,讲故事给你听。QofTD中的多人称视角使叙述显得分散而琐碎,如果没有看过前两部的故事,我想很可能会无法理解。
  
  和The Vampire Lestat一样,QofTD的作者仍为吸血鬼莱斯特本人,(以及后面的肉体窃贼和恶魔迈诺克,笑,安妮已经把那个18世纪还不目识丁的小演员变成20世纪的文学家了)他不听劝告再次把血族的古老玄秘公布于众。当然这也是他最可爱的地方,一直认为,QofTD中两个亮点,一是小恶魔阿曼德对丹尼尔的折磨,再就是莱斯特的不知悔改。^_^
  
  在『恶魔的宠儿,丹尼尔的故事』一章,阿曼德一反《夜访吸血鬼》的阴鸷和《吸血鬼莱斯特》中的寡情忘义,少年心性第一次在他17岁的形体上复苏,从新奥尔良莱斯特的旧公寓,到里斯本,到马德里,到维也纳,到柏林,然后是布拉格、瑞士、纽约和巴黎,丹尼尔所在的任何地方都有阿曼德。像一个苍白且无邪美丽的影子,紧紧的缠附着他,他无法呼吸。这还不够,他不能无视他,因为那个孩子总是突然夺过他正在看的书,问他在看什么并且要问为什么看,然后在半夜爬上他的床,拽他起来只是为了试验一下越洋电话的奇妙。
  
  『天,你自己拨电话!你活了500年还不会打电话?』看到这里终于笑出声来,此时的阿曼德完全是个孩子。莱斯特给不了他的,路易也满足不了他的,他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伴侣。他们徜徉在世界各地的街道,一起探讨历史、生命和战争,一起拜访画家和摄影师,一起去上文学课和艺术课。阿曼德急于了解新世界的一切,而丹尼尔也从他那里获得了古代的知识,他们真是无比般配的一对。特别是描写他们在夜之岛生活的那一段,温馨浪漫到了极点,简直能让所有人嫉妒死丹尼。非常喜欢那一段的叙述,如同王尔德笔下的道连·格雷,依旧是不朽的生命与青春,小阿曼德的兴趣从一件换到另一件,永不停息,任由时光的随意坠落。
  
  也许是女王阿卡莎带来的阴影,随后的发展稍稍有些沉闷。『当你醒来,就会如我一样,永远的死去。』叹,译者的翻译真的是无懈可击。但绝美的一幕过后,二人再没什么精彩场面出现,重生的吸血鬼丹尼只知道傻笑,从32岁的人类乍变成血族最年轻的一员,他的成熟睿智似乎全消失了,在玛瑞斯、凯曼那些老家伙面前显得脆弱而无知。而阿曼德也恢复了他的忧伤和沉默,与先前判若两人。在他初见玛瑞斯,他的父亲,他的爱,他甚至没有一丝感情流露的表示。而玛瑞斯也是一样,不知道是安妮的失误还是女王带来的恐怖。还有那幅The Temptation of Amadeo,心里多少感觉可惜,明明是可以大书特书、赚人眼泪的地方呢。
  
  再说到莱斯特,本书他唯一的亮点就是结尾。在『女神的怀抱里』那段时间,他更像一个没有丝毫感觉的傀儡,完全迷失了自己;或者说,他一直在困惑,在苦恼,在挣扎---我不喜欢他那个样子。他爱上了女王阿卡莎,他爱着每一个人。但和得到就一定意味着失去一样,他不可能爱所有人的,他必须要做出选择。他后悔那个必须做出的决定,但是他没有选择。所以当最后大家快乐的聚集在夜之岛,他却把自己一个人锁在书房。一个月,写他的QofTD。后来他与玛瑞斯的对话,以及和路易回到新奥尔良、去伦敦---都非常非常精彩。莱斯特回复了那个玛瑞斯口中的Damnest Creature,那个Brat Prince,叛逆之风未减一毫而尤有过之。『Tell me how bad I am. It makes me feel so good!』仿佛又看到了8年前电影IWTV的最后一幕,阿汤哥魅惑而洒脱之至的笑容。再次,目为之眩,心为之夺。
  
  值得一提的还有在新奥尔良旧宅的前后两幕。先是洁茜看到了歌迪亚的日记。『Cover her face; mine eyes dazzle; she died young.』刹那间全身颤栗,心底冰凉。肖邦的小夜曲在耳边如流水低诉,古老的瓷釉洋娃娃。无比的凄美,那些尘封已久的往事,一幕幕的,犹如缓缓飘落山谷的白色长纱巾。她的金色卷发,她玫瑰般的小脸---当一个世纪之后,路易和莱斯特再次回到他们多年前的居所,如两具徘徊已久的幽灵,带着18世纪挥之不去的寂寞,默默凝视彼此的眼眸。『以手覆盖她的脸庞,我心震颤,她如此早夭。』
  
  再次提到译者洪凌的精彩演绎,QofTD的翻译真是比前两部好太多了。尤其是一些对话,译来底韵不改,非常传神---尽管早就有人说过,英文根本不是用来翻译的。这本书我最初是在书店里买到原版,491页,忍受了一个多星期的折磨才看了一小半,后来终于下载到中文译本,立刻被翻译折服。相比之下,The Vampire Lestat里面某些句子简直能让人吐血,尤其是那个Satan’s Night Out撒旦狂欢夜,居然给翻译成什么「魔鬼出现之夜」!无语了。
  
  上面说了这么多,其实QofTD的主要内容完全和这些无关,它叙述的只是血族的历史。那些故事真如史诗一般的壮丽---沉睡6000年的女王,梦魇中的红发双胞胎,邪恶的精灵Amel和首代血族Khayman。阿卡莎的苏醒一如睡美人的童话,然而,本是无比华美高亢的乐章,却转而下成为俗丽的曲调。救世与杀戮,慈悲与抉择,重复了几千遍的故事,怪不得有人评论说QofTD十分的商业化。女巫6000年的诅咒不如100年后情人重逢的震撼,血族女王的伟大爱情不如阿曼德唇边泛起忧伤的动人,麻木的我们找不到悲怆的感觉,只用泛白的双眼平静的扫过那些熟悉的场景,甚至熟悉的血腥。
  
  当然,也许就是看好它的商业化,华纳再次把它搬上荧幕,用的仍是Queen of The Damned的名字。不过它的内容,sigh,几乎和原著无关。撑起血族6000年伟大历史和诅咒的双胞胎传说没有了,QofTD的故事便失去了所有的意义。莱斯特莫名其妙的恋情成了贯穿始终的唯一脉络,如此它恰恰抛却了原著中的华美而只留下俗丽。
  
  然而不可否认,此片的确将媚艳和华丽发挥到了极致。由Stuart Townsend饰演的Lestat,苍白如腊的光滑皮肤,铅色的浓重眼影,以及他纤细如猫般的优雅---虽然他的确缺少些18世纪的贵族气质,但,无比的sexy。那场演唱会的设计非常棒,尽管Korn的歌我怎么听都还是鬼哭狼嚎。有好几首我至今找不着调,不过也只有这种摇滚效果才能把女王「吵醒」吧,笑。
  
  说到阿卡莎,在Aaliyah的演绎下,已经从原著女神般的圣洁转为埃及艳后般的妖艳。不过也无所谓,反正已经华美不了了,就一路妖下去吧!最后提一下我可怜的玛瑞斯,形象已经被破坏殆尽了。电影大部分交代的是第二部VL的内容,马格纳斯不见了,玛瑞斯成了莱斯特的Maker。这本来也无可厚非,(既然我们的Lestat已经在IWTV里抢了阿曼德的丹尼,Marius自然要帮Armand报仇,笑)但演Marius那个人,哭死,那气质实在是活脱脱一个马格纳斯啊。他哪有玛瑞斯的睿智和优雅?至于我们美丽忧伤的小恶魔Armand,颤抖,如果我没看华纳的官方网页,打死我也不会认为那个「Ugly Blond Guy」会是Armand。为了证实这一点,后来我再看了一遍电影,当场喷血。至于其他,比如僵尸一般的Khayman 和Mael,咳咳,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除此以外,我非常嫉妒Jesse。本来大家都是在月色下捧起Lastat的书,被他的魅力折服,想象着他的『I love you; I wish you were here… in my arms.』嘛。为什么她一个毫无特色的女孩能得到王子的垂青?原著里这个35岁的女人根本就和Lestat没有任何关系啊。看的时候还在想,这种纯真的存在必定要为邪恶献祭的,就像在我们的理念中:天真是用来践踏的,纯洁是用来玷污的。然而结局居然是临睡前妈妈讲的故事『从此以后,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In The Name of Satan,我诅咒它的导演和编剧!
  
  不过影片到底也并非一无是处。摇滚效果就不说了,还有几个镜头非常经典。在影片最开始,在莱斯特的叙述中,那只从棺材里伸出的手就非常抓人。随后几幕都很不错,然而从Jesse看到莱斯特的日记后就开始糟糕。玛瑞斯造就莱斯特的一幕简直不忍目睹,既然IWTV中这过程已经成为了经典,随后就不该再轻易碰触。的确如Sylph所说,这段处处可见对IWTV的拙劣模仿,没有任何价值。也许导演是考虑那些没有看过IWTV的人会不理解,但,我想大家之所以蜂拥而至电影院或买碟,恐怕也是因为8年前IWTV的缘故吧。
  
  阿卡莎的出场也十分经典,酒吧之舞充分展示了她曼妙的身姿。当然还有血红的玫瑰浴。天,在那里Stuart的皮肤简直苍白的可怕。书中所描写的那种白蜡般的光滑如丝,我想也不过如此了。
  
  和IWTV的18世纪法国贵族的幽雅浮华不同,这里展现的是另一种东方式的华丽。阿卡莎有浓郁的埃及艳后或是印度妖姬的味道,而Maharet或Jesse的扮演者,和古老的卷发洋娃娃美人相反,她们体现的是一种类似东方式的传统。这符合原著中的设定。但关于影片的结尾,女王的结局,我什么都不想说了,让所有喜爱Anne的人一起放声大哭吧。
  
  [7.19.2002 4:38 PM]

吸血鬼女王Queen of the Damned(2002)

又名:魔咒女王(台) / 尸缠妖后 / 魔咒女王

上映日期:2002-02-22片长:101分钟

主演:阿丽雅 斯图尔特·汤森德 玛格丽特·莫罗 文森特·佩雷斯 

导演:迈克尔·瑞迈尔 编剧:Scott Abbott

吸血鬼女王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