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一语成谶”
想到要看《我要成名》是因为刘青云在五次提名之后终于获得了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凭借这部电影。定格在照片上的那一刹那,高举金像奖杯的刘青云脸上兴奋的神情很难用言语来形容,多年的期待都落空,而在今夜终于捧起梦中的奖杯,这种表情恐怕再好的演员也无法演绎,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深知个中滋味,才能将这种感受真真切切的写在脸上。所以,尽管我已经轻易不看香港影,但我还是决意要看看究竟是怎样的表演终于让铁石心肠的金像奖回心转意,终于肯将这份荣耀赐给一直仰视它的人。
令人略有些失望的是,我睁大了眼睛,可就是没有看出刘青云的表演到底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可能还是我的眼光不够专业,没能看出其中的道道,who cares.最好玩的是,这部电影如同一个预言,无时无刻不在预示着刘青云将要拿奖的命运。
先不多说,就透露一个细节:刘青云扮演的潘家辉被提名最佳男配角,出席金像奖的颁奖典礼,他的好朋友在电视机前热切的关注着直播,并自言自语的为潘打气:“你有什么好紧张的,就是排队也轮到你了。”这哪里是台词,这分明是说给现实中屡屡失意的刘青云听的,是的,排队也该轮到刘青云了——“一语成谶”——也确实轮到了。
  
本质:大型公益广告
一语成“谶”是显而易见的,可要说《我要成名》是一部长达100分钟的公益广告,恐怕还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不妨拿“潘家辉”的人生道路与香港电影工业做一个简单比较,马上就能够看出二者之间的隐喻和指涉,一则100分钟的公益广告就会清晰的浮出水面。
潘家辉一出道就拿到了第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新人奖——隐喻的是香港电影曾经的辉煌。
种种细节表明,潘是一个非常会演戏的好演员,但他不会做人、不懂圈中潜规则,于是他逐渐被新人取代,沦为三流演员,工作人员给他脸色,好的剧本从来不会找他,饱受打击的潘也逐渐消沉,终日酗酒,不失进取。——这无疑是对香港电影工业善意的鞭策,隐喻香港电影实际是有着雄厚的根基,但是时运不济,使得香港电影整体士气不振,年年欠收,在亚洲电影中的重要位置逐渐被别国取代。
因为圈中好友的一席话,潘奋发图强,彻底改掉酗酒、自闭等毛病,每天锻炼身体,积极联系各方关系,努力推销自己,目的只有一个:证明自己能行,证明自己选择做演员是正确的。——这是主创对香港电影的美好愿景,希望香港电影能早日走出今天的阴霾,奋发图强,重现当年的生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潘终于凭借自己的实力和努力,获得了金像奖最佳男配的提名,并由心上人颁奖。——这是典型的精神胜利法,香港电影也一如人生,只要付出一定有收获,旨在激励同行们奋起吧,努力吧,冬天到了,春天还远吗?
如果仅凭情节的推断,还不够有说服力,那么这个名单,一定能说明问题:许鞍华、陈嘉上、陈果、赵良骏、梁家辉、郑伊健、薛凯琪……这一长串的名字,全都是举步维艰的香港电影工业的支柱人物,而在《我要成名》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演员——他们都在本片中扮演他们自己!如此阵容,实属罕见,能将这么多知名电影人网罗在同一部作品里面,恐怕只有公益广告才有这样的号召力。我闭着眼睛都能想得出,电影的制片方在向这些电影人发出邀请时,一定打着诸如"为香港电影产业加油”之类的旗号(当然肯定比我在这里瞎猜的要有水平多了),不然,同行相轻,这帮牛人谁会愿意在一部名不见经传的电影中为刘青云做绿叶!
  
疑问:拿什么拯救你——香港电影
“ 用心去做”,“相信自己能行"……类似的台词在片中出现过多次,这些简单的人生信条,在电影中拯救了潘家辉濒临绝境的人生,可是,香港电影真的能够如同人生一样,只要怀有信念,就能被拯救吗?
这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如果连信念都怀疑,我们还能景仰什么?然而,我们都知道,付出不一定有收获,好人不一定有好报,不要说香港电影,就连普通人,要是能像潘家辉那样想奋起就能奋起,绝对可以算是所谓的“命运的宠儿”了(笑)。人生哪有本片中描述的那么简单,要振兴一项庞大的产业更是难上加难,决不是一部两部充满热切呼唤的主旋律电影就能拯救的。
忍不住说的露骨一点,《我要成名》既没有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也没有求索救赎道路的决心,陶醉在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中无法自拔。没看倒也罢,看了反倒叫人由小见大,更加担心起整个香港电影业的现状来!

我要成名(2006)

又名:My Name Is Fame

上映日期:2006-09-01(中国香港)片长:90分钟

主演:刘青云 霍思燕 余安安 郑伊健 梁家辉 周励淇 薛凯琪 曾国 

导演:刘国昌 编剧:阮世生/方晴/罗耀辉

我要成名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