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轮·上集》自公映以来,评价一路走低,就连本人近处远处或生或熟的朋友们,也没一个说它好的。本人决定针对网上近期的一些质疑言论,也谈几句。


“太平轮·还没上”

许多网友调侃,说这个上集应该叫“还没上”或“还未上”。这一方面是片方宣传存在误导,另一方面也是观众的期待视野与影片不符。

这片子最早叫“1949”,而由于可以想见的原因,它要公映就不可以叫这个名字。后来改成“生死恋”,也比现在的名字贴切,可是太庸俗,且不吸引人。

即使就叫“太平轮”,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首先,这个“太平轮”三字,是虚化的题目。这在上集中周家小姐她父亲送她上太平轮时的台词里,已经反映出来了。“太平”二字是吴宇森的思想立场,是他对世界和电影的一个理想。“太平轮”,可以当作“红轮”、“黄轮”的对比物来看,是历史车轮中的一种。吴宇森拍战乱,意在表达,战乱后终将迎来太平,因为这是人类的共同追求。而战乱中的人们,则像它英文题目“the crossing”所表达一样,要穿越苦难,奔向和平。“the crossing”这个题目也很好,既有渡口、横越的含义,又是十字路口、十字架,可理解为历史的十字路口或人类背负的十字架(原罪与受难)。只是,片方对影片的题目在宣传、推广上,走错了方向。

其次,如果按照没上就不能叫这名字的思维,那么《杀死比尔·1》是不是该改名为“杀死比尔·还没杀死”;《美国队长》第一集的英文原名副标题“The First Avenger”(第一个复仇者)也该加注解写“但当时还不是复仇者”(not yet?)。甚而,像简·方达的《中国综合症》、丹麦电影《在中国他们吃狗》也该加上副标题“和中国没半毛钱关系”。把《太平轮·上集》当作超长预告片来看,是完全的误解了,不过,造成这误解的其实是制片方和发行方。

吴宇森是不太懂内地的电影宣发的,他监制的几部片子都发行得一塌糊涂,想当年的《剑雨》就是个大悲剧。吴宇森是个老实人,除了拍电影,他把其他方面的工作内容都丢给合作者了。但自那年听了韩三平的话,把《赤壁》搞成上下集卖以后,就以为找到了保本万金油,一遇到大制作就这么玩,也是够不智的。时代已经变了。


爱情俗不俗

《太平轮》是吴宇森自1988年的《日落巴黎》以后,拍的唯一一部爱情电影。吴宇森擅长拍男人之间的感情,男女之爱他较少触碰,即便有,也是完全被兄弟情所全面压倒。但吴宇森屡次提到拍摄《太平轮》是他的一个梦想,患了癌,死神那儿兜一圈回来,还是要拍,可见爱情在他心中的分量其实不轻。

《太平轮》里的三段爱情,除了黄晓明和宋慧乔的一段,其他两段在现实中是不大能够发生的,但就片中角色的状态而言,并非不合理。

章子怡的角色,排除万难要寻求自己的恋人,不惜当妓女。这情节,也许狗血了些,但没有什么夸张的,尤其对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更是可能的。至于狗血不狗血,很多人说《岁月神偷》里男主角得白血病,太狗血,但实际上是导演亲哥哥身上发生的真事。至于佟大为只因吃面时章子怡给她加盐,便几乎爱上了对方,这情节,考虑到单身大兵的情感苦闷,也是完全合理的事。就以我自己来说,情感经验尚浅的时候,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对方只是笑一下或夸两句,就暗地里相思好几天。不过,对看《绯闻女孩》长大的一代人来说,还真未必能够理解。金城武和长泽雅美的一段,摒去二人的族裔和阶级身份,高中生校园恋爱也没有一点不正常吧。

像《漫长的婚约》一类的电影,那爱得更夸张,就因为不是国产,便没什么人质疑。不少人像方舟子自述的那般,认为看国产电影、小说,就是侮辱自己智商。这种思维还是普遍存在的,是对国产片先入为主的偏见。但说回来,《变形金刚》、《忍者神龟》之类的洋片,智商比国产片怕是没高半点吧。

吴宇森本人的婚姻与家庭生活是非常美满,美满得都单调了。吴宇森自曝:黄晓明与宋慧乔跳舞的一段,就是他当年向太太求婚的场景再现。这里,不得不说吴导两句:您对爱情的认识,太单纯了,跟不上时代。您已经素材稀缺到拍自己的故事了,而这跳舞泡妞的桥段,您在《英雄本色2》、《纵横四海》中都拍过两次了,可见您搭讪真是没别的技巧。您可以问一问,现在还有多少年轻人会跳交际舞,又有几个是靠这个来认识异性、谈恋爱的?这爱情不管俗不俗,是有点过时的。


思想深不深

又有人质疑,说吴宇森对复杂的国共内战形势理解得太简单了,又用爱情这种无力的东西去跨越两岸的鸿沟,太天真幼稚。

首先,《太平轮》和《赤壁》一样,是国际制作,不只面向中国观众而已。《赤壁》大大简化了历史上和小说中的政治形势、人物关系,从而达到了让对三国完全没有认识的欧美人也能看懂的效果。《赤壁》在西方的评价一点也不低,这点大家可以上烂番茄和metacritic查一查。《太平轮》,从演员阵容上看,和《赤壁》如出一辙的是中日韩合拍电影,而仅中华地区又全面覆盖了陆港台三地。在对剧情的理解上,日、韩观众和国内完全不是一个起点,怎可能有兴趣看复杂的国共斗争?就大业、伟业那样的幻灯片,都够敷任何一位海外观众一头雾水了。而《太平轮》要在陆、港、台三地上映,不论是出于票房还是舆论,都得艰难地讨好各种不同立场的观众,在思想倾向性上把钢丝走成这样,已然很不错了。

其次,和平主义和爱情是不是太浅?看看大陆的大导、小导,不管是拍抗战、内战,还是拍古装战争,还真没一个像吴宇森这么纯情的,一个个不是大搅阴谋论,就是在歌颂强人。在一个看到新闻报道就联想到各种小道内幕的国家,在一个动不动就上街反这反那甚至诉诸于暴力的国家,在一个你说好就不许别人说坏、你说坏就不许别人说好的国家,吴宇森拍《太平轮》还真是太另类了点儿,上中下左中右的观众都满足不了。但这就是吴宇森,他不是什么读书人、哲学家,他就是十分蠢地认为可以用和平理想和爱情追求去化解残酷的战争。这和他本人的思想境界有关,他的思想认识有比较大的局限,当年正是这局限让他把《赤壁》拍成了黑帮火并。和平与爱情不够高深,但没必要遭到嘲笑,因为这理想还是挺高尚的。吴导要是个美少女,持这立场,定会受到追捧,可惜他是个糟老头,这么纯情的话就难免被人嘲笑了。《太平轮》是他梦想中的电影,他已拍出来,对于外界怎么看他,应该不怎么在乎了,只是,他也怕卖不好会坑害了为他出钱出力的合作者们。

其三,蒋介石成了一切罪恶的替罪羊。国内外,蒋粉还是不少的,吴宇森处处把责任丢在蒋介石身上,怕是会得罪蒋粉群体。黄晓明不准突围是蒋介石的策略,黄晓明不能撤退是蒋介石的要求,蒋的画像挂在混乱的上海街头,一切社会问题,他都成了罪魁祸首……现在在两岸,都能骂的人,大概也就是蒋介石了。不然,还能骂谁呢?这么拍,是因为只能这样拍啊。复杂的历史细节和真相,难道你指望让吴宇森去探讨么,难道让拍大众电影的人用几亿的成本去探究内战中的大小是非?


演技好不好

就和刘诗诗演《绣春刀》使电影被狂刷了一阵低分一样,黄晓明也是个招黑的大人物。这电影里,他演的,不能说多好,却也没多烂,他完成了自己的任务。黄来演军长,气场是不够的,没有出生入死过的抗战英雄的感觉,除了他的瘸腿,看不出上过战场的样子,赴舞会时叼着雪茄进门的表情,十足夜店小开,流气远高于霸气。不过,黄晓明的演绎,配合上剧情与音乐,大部分时间还不会使观众出戏。

倒是宋慧乔,由于观众知道她是韩国人,在听着配音看她表演时,自觉不自觉地容易观察口型,她一些神态也过于韩剧化了,容易出戏。不过,吴宇森拍美女的技巧还是有的,宋慧乔的整体表现也不差。

至于金城武,40岁的男人演中学生,这选角确实夸张了。就算是战后的医生,他本人也大了角色有十岁以上。年龄差异太大,再怎么卖力演,由于自身条件所限,也无法达到较高水准。

章子怡和佟大为,没什么说的。我个人比较反感于震,因为他是国产战争神剧中的熟面孔,他一出场,就使比较假的战争戏更加假了。


战争真不真

花了大价钱做出来的战争场面,也没能让观众满意。

首先是3D不够3D。唉,这个实在没啥说的。真的不3D。

其次,战争戏不够真实。虽然比《太行山上》、《长征》那样的片子真实多了吧,但观众买票可期待的不是那些东西。尤其在还放着《狂怒》的内地影市,《太平轮·上集》的战争是喂不饱大家的眼球的。就算和吴宇森自己的《风语者》、《赤壁》比,《太平轮·上集》的战争也不精彩,有些点子还是《风语者》里用过的。不真实,可能是吴宇森刻意为之,因为这同时是一部爱情片。想起前不久刚上映的新版《黄飞鸿》,里面不少过于暴力的画面让影院里的女观众捂脸遮眼,搞得小情侣们心情不畅。《太平轮·上集》没有把战争画面拍得那么真实、血腥,该是为了不僭越爱情主题。

当然,战争拍成这样,也可能是出于审查压力和其他考虑。《赤壁》拍摄过程中工作人员意外死亡的事件也许给吴宇森留下了心理阴影吧,他未必会想追求那么写实、残酷的影片效果了。但没法辩驳的,是重复出现的炮击画面十分单调,重复出现的卡车炸飞半空实在可笑。


尽管效果差强人意,但影片在题材和表现上有突破,是一个事实,就和它在许多方面拍得不够好一样,都是事实。事实就是事实。

太平轮(上)(2014)

又名:太平轮I:乱世浮生(台) / 生死恋 / 1949 / The Crossing : Part 1

上映日期:2014-12-02(中国大陆) / 2014-12-25(中国香港)片长:129分钟

主演:章子怡 金城武 宋慧乔 黄晓明 佟大为 长泽雅美 秦海璐  

导演:吴宇森 编剧:王蕙玲 Hui-Ling Wang/苏照彬 Chao-Bin Su/陈静慧 Jinghui Chen

太平轮(上)的影评

小加
小加 • 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