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7,by 克莱尔德尼《太空生活》。在投票时的三个选项中毫无疑问地干掉了皮卡丘,也能证明其独特的影像魅力。
克莱尔德尼作为去年戛纳电影节法国队的准种子选手,因为进度原因使《太空生活》不得不错过并推迟到多伦多电影节进行首映。科幻的背景下以母性为议题,贯穿着情欲与暴力元素,七十多岁的高龄仍然在对自我熟悉的创作进行不同程度的探索。卡司阵容上朱丽叶比诺什+罗伯特帕丁森+米娅高斯也可让人垂涎好久了。
本期共十三人评分十则短评 均分7.4

本次串联内容长评部分来自于影评大师@德卡的羊长评 封闭空间内的象征性科幻
本片其实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蒙特(罗伯特帕丁森饰)和他的小女儿是最后一个驶向太空末端的可怕又危险的危险任务的幸存者。 医生(朱丽叶·比诺什)和带着险恶动机领导的船员以及死囚犯逐渐消失。 随着船上发生的事情的神秘感被揭开,父亲和女儿必须依靠彼此生存并不得不驶向黑洞以探索生命最后的可能。科幻背景为本片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在此题材之下的探讨会显得更为迷人。
对于科幻片来说,视听上的呈现无疑是相当重要的。由于投资所限,本片在视觉特效方面自然无法与那些好莱坞超A级大片相媲,但影片本身仍具有极其风格化的影像。极简风格的空间布置,将空间限制住,能让整个故事与人物在一个已知框架内进行运动,亦能融合部分超现实的设定。
音乐整体上是沉寂的,唯独在几场重要段落中来了次爆发。全片配乐运用的高光时刻莫过于比诺什大尺度出演的自慰桥段,高反差的灯光忽明忽暗,配合着奇异的吟诵声与诡谲的配乐,催生出了一种诡异的神圣。
风格化的灯光也成了象征的一部分。最初的影像是深蓝的,那是神秘阴郁的蓝,伴随着风狂躁的侵袭。到最后的一片温暖的明黄,那是生命诞生之色,是在宇宙中劫后余生的生命之光,伴随着天际线直到永恒,完成德尼对生命的颂歌。而最后米白色的字幕,又何尝不是万物复苏的圣洁呢。最后再归为黑暗,融入浩渺宇宙的无穷神秘。真正抓人的是作者持续生成的精神动力。
@下次开船 7分
这分明就是对伦理纲常、宗教信仰的一次挑战啊,整体氛围沉郁阴鸷,感觉叙述方式也偏意识流一点。比诺什独角戏看的瘆人,隐隐觉得有点像宗教中的某种献祭仪式。
@老滚 8分
科幻的大背景完全是皮,本质是探讨性欲堕落和创造新生的主题,视听是真的强,蓝色霓虹光给人一种幽闭感,全片的孤独和无力真的让人踹不过气(最后黑洞的渲染还是相当不错)。
@乍暖 7分
胶片万岁!观影后的第一个念头是:如果这是年轻导演的处女作,那ta将来会是大师。没想到是位老将。极简主义,情欲与太空,性冷淡到了极点。女儿的出场让我迷惑,衔接得不自然。结尾神了。
再回到本片的叙事上,
总体的讲述通过放缓故事的节奏,减少角色的对白,缩减人物运动幅度,充分体现孤寂清冷的氛围。也同时将视线更加集中于作者的象征与表达之上。一个太空舱里死囚们的缩影,医生的繁殖计划,又何尝不可以视作整个人类的发展进程。简简单单几个人物更是足以构成一个充沛的生命写照。飞向太空,即是创造一个全新的封闭空间,亦是一个平行的地球,而太空舱的各式自然绿植,则更加契合了本片所想要表达的主题,当静默的镜头缓缓扫过,你分明可以瞥见那种生命的美好。
朱丽叶·比诺什的角色迪布斯医生可以视作“造物主”,充满着对创造生命的渴望。而罗伯特·帕丁森的角色则对应的是“父体”,是冷静而克制的,但是作为生命的源流,他的身上也带着一种宿命感。角色女囚博埃斯即是“母体”,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而其他几个角色也各具特质,或躁动或焦虑。医生采集精液,是收集火种。再植入母体。即是人类的重新诞生,是生命的复现。
他们通过“盒子”自慰,则是欲望的一种具体体现,在寂寥的太空中,因为欲望本能,生命得以延续。生命之所以能成为生命,又何尝不是因为拥有欲望呢。而那一摸血红的闪光,是欲望与焦虑的可视体现。同时镜头也多次详细刻画了液体的流动,这是欲望的流动,这是迫切的交媾本能。这也是在象征生命的血与水之交融,一如太空中的星光般永恒流动。
暴力则是整个生命过程中的异色,极致的暴力则意味的生命的终结。在本片中暴力元素不仅仅是导演用力的叙事武器,更是这则生命寓言中不可或缺的转折点,用血液推动所有人物,改写一切。
@卡佛啪啪卡夫卡 7
哪有什么父女之爱,是完全的无爱可诉,reproduction降格成recycle,是对生殖的祛魅:即对虚无的徒劳对抗。德尼对氛围的把握还是一流,只是我对最后那群狗持保留意见,这个意象的插入有点撕裂了之前维持的沉着和轻盈,但是make sense。配乐很绝,Tindersticks牛逼。
@幽幻 7
密闭空间下的情欲剖析,德尼营造出了一种鬼魅的太空压抑感,无尽的绝望下的新生是残存的希望,从本质上说这并不是一个科幻片,但场景的制作也太不走心了,导致我的观感大幅度下降。
@嘉措 8
用科幻的框架和外衣讲述着欲望与孤独,一个封闭的环境下一群罪恶之人对于欲望的躁动、孤独、压抑和把希望寄托在新生命上都充分的体现出来,医生黑暗中自摸那段夸张的肢体对欲望的宣泄颇有些宗教感。
@夕颜 8分
脱去狂躁的外衣,与欲望进行和解,这是一次神秘的,迷人的回归。
在科幻影片的历史中,
如果说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和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飞向太空》代表了科幻类型片探索的两极边界,那么本片则是在这两极之间,极具巧思的找到了一个突破口,选用类型而没有被类型限制,完成了这样一部极“小”的电影,但依旧可以以小见大,气质非凡真正的作者电影。
这是个抽象的故事,但同样也是个具象的故事。可以宏观到整个世界的起源,也可以微观到一段血缘的传承。我想真正伟大的科幻片,是需要有这种功能的。
@果树 7
剧作上有硬伤,但德尼的风格很适合诠释这样的主题与氛围。一向觉得德尼的影像中很能展现时间的力量,以及个体的渺小与无意义,这两项都与“宇宙”二字先天契合。但影片不止步于此,情欲的部分与对于母体孕育生命延续等元素的呈现,让片子不停留在过分哲思与抽象与完全的科幻化奇观化上,也同时限制了片子的整体格局,有利有弊。
@斯托科夫 7
我们谈论未来是为了拷问现在。有的是批判当下,而德尼则尝试去分析。她有意将性爱和繁衍的职能区分,探讨了原始的冲动和罪恶,并充满了存在主义式的恐惧。在女儿年幼的时候,蒙特对其重复着“禁忌”二字,但基于当时的情形(逗孩子),禁忌二字的意义又被消解。拓展一下思路,大可把这部电影视为一个思想、社会实验。当规则(禁忌)被违反时会发生什么?它在哪种程度上是对个体的保障,又在哪种程度上会侵害个体?有两个很明显的标志性事件。1.Dibs强迫他人受精。2.编造每日报告。人类为了继续存在,可以犯下多少罪行?最后,当蒙特的女儿毫无征兆地成长为一个美人并现在他面前的时候,显然地,禁忌的边界又动摇了。比诺什奶奶大概是第一个把自慰演成现代舞的人。
@德卡的羊 8
简化一切诉求,用封闭空间执行永恒的欲望母题,而“科幻”无疑是为此铺上的一层神秘面纱,深蓝影像下抽象展开,橙黄影像后具象生长。那么可以说,帕丁森是太阳,比诺什是月亮。宇宙中交媾,黑洞里重生,日月无光,最后一切皆有光。
评分:@月色归来时 7分;@满岛光 8分;@鸡蛋堡好吃不贵 7分;
历期评分top3:
No.1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7.6
No.2 《太空生活》7.4
No.3 《过春天》《骡子》7.3

太空生活High Life(2018)

又名:黑洞迷情(台) / 高大人生

上映日期:2018-09-09(多伦多电影节) / 2019-04-12(美国)片长:113分钟

主演:罗伯特·帕丁森 朱丽叶·比诺什 安德雷·本杰明 米娅·高斯  

导演:克莱尔·德尼 编剧:克莱尔·德尼 Claire Denis/让-波尔·法尔戈 Jean-Pol Fargeau/Geoff Cox/Nick Laird

太空生活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