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尔·德尼的新作《太空生活》终于出了资源了,这部影片期待了一年之久。
法国导演克莱尔·德尼应该算是当今影坛最重要的女导演之一了,之前她排名最高的作品应该是《军中禁恋》和《35杯朗姆酒》。在她的作品一直以来都有一种很独特的对人性的观察,而这种人性的观察往往都发现于细微的眼神和动作之中。



在《军中禁恋》中,她以偷窥来展现一种隐隐萌生的爱慕与迷恋。当军官的眼神不自觉的瞄向海滩上洗澡的男主,这种细微的情绪铺陈也就为后来心理的变态埋下了伏笔。



这种细腻的铺陈就是克莱尔·德尼电影中最值得玩味的地方,即使是拍摄类型片的时候,也能感受到她最为细腻的一面,静静地去讲述复杂生活中的复杂而又难解的情感。
新作《太空生活》本来是去年戛纳主竞赛单元锁定的作品,戛纳艺术总监福茂大人心心念这部影片很久。结果因为后期特效没做完,没赶上戛纳开幕,不得已就去了圣塞主竞赛,最后在圣塞拿了评审团特别奖。
其实让克莱尔·德尼这个级别的导演和一群后起之秀比赛本身就很不公平了,就像去年戈达尔《影像之书》入围戛纳主竞赛一样,这个奖已经算是可以的了。(毕竟克莱尔·德尼作品是可以进戛纳的)



回到《太空生活》这部电影,来看他的整体设定,就是一个科学概念。在这个科学概念之下,其实还是德尼一贯以来观察的人性的欲望和生活的本质问题。
整个剧本讲述的故事脑洞还比较大。
为了进行科学研究,科研组织从死囚中挑选出了一群人将他们送上太空,送到了黑洞附近。
由一名医生每天监测他们的数据,并定时取男性的精液让女性怀孕,以尝试在太空中孕育出下一代。



男主就是其中之一,每天这些人生活在飞船上。医生在取走精液之后,会定时让他们服用药物来增加雄性激素的分泌。



服用荷尔蒙却又无处发泄的男孩们只能压抑自己的性欲,终于有一天发生了强奸事件。强奸事件之后,医生偷偷取了男主的精液植入到女孩体内。



于是人类在太空中的第一个孩子诞生了,但事情远远没有结束,压抑依然在太空舱里传递着。终于有一天,有人把剪刀怼向了医生。
影片的设定处处都是漏洞,如果以理性的硬科幻来衡量,这都不合格。但是,德尼显然不想拍硬科幻,所以根本没管这些科学原理。科幻片外衣下,这就是彻头彻尾的一部“作者电影”。
影片的原名叫做《High Life》,我觉得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是生活在高处,因为所谓的太空生活和黑洞不过是德尼用以观察人类情绪而营造的隔绝空间,而影片也说的非常明白,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实验。



密闭空间相当于一个显微镜,而加入的人工干预服用性激素就是一场实验的催化剂,当催化剂的作用放到显微镜下面的时候,人的情绪里一丝一毫的变化都会显得更加狂躁起来。



飞船的外型整个被设计成一个盒子,这个密闭的盒子设计其实是不多见的,不像是一般印象里的飞船外形。
德尼之所以这样设计,用意就像是实验室里圈养小白鼠的笼子,其实就是把监狱放在了太空中。



女性在片中代表的是母体,相当于一个培养皿,而男性的作用相当于一个供体。
但德尼显然并没有把女性角色当做是一个培养皿来对待,男性角色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供体,而赋予了情感的压抑和冲击力。这让电影整体气质上区别于其他相同设定的影片。



朱丽叶·比诺什饰演的医生看起来是一个造物主的形象,她用性激素来控制着整个飞船上的全局,并不断地尝试制造出生命。



这种看似是上帝一样的位置让她在飞船上的地位看起来神圣不可侵犯。但德尼显然不需要这种如同圣母一样的角色,所以她把神一样至高无上的角色拉下了神坛,成为了一个女性欲望的载体。



古希腊神话中男性的神一般都被赋予极强的征服性和花心的特征,比如宙斯曾经化作巨鹰与凡人亚历克斯的皇后生下了青年珀尔修斯,而珀尔修斯带领凡人完成崛起的使命,则更像是一种对父权对神权的反抗在其中。
而这种反抗转换到当下,主体已经完全不同,神权从虚幻的神身上已经悄悄地转换成了科学的力量。



《大都会》中曾经对科技改变的世界形态进行过探讨,被强行划分成两个阶层的世界和庞大社会运转机器象征科技对人的控制,科学就像是一个无处不在的上帝。而反抗者的反抗,则带有一丝的向上帝挑战的意味。



以此来看《太空生活》中将剪刀怼向医生的一幕,则更像是一种被控制的向施压者的反抗,只是由于施压者是女性,而减弱了父权反抗的色彩,但其本质上依旧是人在对抗神权。
医生本身作为一个造物主的形象,自身就带有欲望。她不断地勾引其他的男性成员,甚至罗伯特·帕丁森饰演的男主也没有逃过她的勾引。
这样其实本身就带有一种压抑的欲望色彩,所以除了神的人设之外,医生的角色更多承担一种女性欲望的发掘。



她时不时的将长发松开,站在风扇前吹干头发的,正是她女性欲望的释放。



而这种释放最明显的效果就是,男性接收到了她释放出的荷尔蒙性讯号,悄悄地远观并将手伸到裤子里上下其手,最后企图实行控制。



这种偷窥的视角和行为,与《军中禁恋》中军官又热又燥的环境下偷窥男性学员的性感肉体,其原因也是一脉相承。



而更相似的是两部电影中的环境,一个是军营,一个是太空,共同点是隔绝外界的设定。所以你可以看作是德尼在《军中禁恋》之后,对人的欲望的一次更为大胆的探讨。
罗伯特·帕丁森饰演的孩子的父亲,是贯穿整部影片中的核心人物。德尼用这个角色所要探讨的更多的是亲情与家庭的连接。
性别的翻转削弱了男主的角色的父权色彩,而更多的传递出一种感性的亲情价值。这种设定随着医生的自杀,而变得更为明显。



你观察飞船上每一个人的人设,有怀孕之后绝望的母亲,有受不了性压抑而实施强奸的年轻男性,还有掌控一切的造物主,综合分析下来,你会发现船上唯一一个想要保护所有人不受伤害的人就是男主。



这无疑印证了一点,就是德尼给男主的一个父亲的人设。显然,在德尼的心中,父亲的角色相当重要。
在电影的后面,已经成为父亲的男主在发现另一艘船上的狗被施加了相同的东西,而让飞船整个变成人间炼狱的时候,本能的去阻止女儿去看到这些。



这无疑是男主在成为父亲之后,一种出于本能的对家庭和女儿的保护。这种如山如树一样的人设,正是德尼脑海中父亲的伟大形象。
克莱尔反转了希腊神话中男女性别之后,去除了男性身上代表父权的一面之后,发现了父女之间的生物连接所体现的人的本能,并放进最细微的情绪表现里。你似乎是难以察觉,但仔细去观察,却发现正是如此。



而以克莱尔的眼光去看其他动物的世界的色彩,则将人性与动物性作出了明显的区分。在寥寥几笔带过的动物飞船上,我们可以看到是狼藉一片的。



而人类这边却出现了一个代表人性的守护者来保护飞船,这就从根本上将人性与动物性区分了开来。
这种设定看起来对动物有些不公平,但是其实人身上的动物性也在克莱尔的镜头里被放大开来,这就一定程度上也抹平了动物和人的界限。



这样看来,男主的形象反而成了一个如神一样的独立存在,这无疑就是亲情至高无上的理论。任何人,一旦有了亲情的连接都将会变成一棵神一样的大树,起码在自己的孩子看来,父亲必须是一棵树,这是人的本能。



《太空生活》是一个完全抽离的故事,但是最后却落脚在人的生物本能上,我个人认为,这是克莱尔·德尼的惊艳之笔。科幻迷不一定喜欢,但是却有足够空间去引人思考,这也是德尼电影的一贯特征。
也正是这个特征,让世界最高电影盛宴——戛纳一次又一次的青睐于她。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锐影Vanguard作者 | 致远君
✪▽✪欢迎转载,但一定要注明来源和作者哟

太空生活High Life(2018)

又名:黑洞迷情(台) / 高大人生

上映日期:2018-09-09(多伦多电影节) / 2019-04-12(美国)片长:113分钟

主演:罗伯特·帕丁森 朱丽叶·比诺什 安德雷·本杰明 米娅·高斯  

导演:克莱尔·德尼 编剧:克莱尔·德尼 Claire Denis/让-波尔·法尔戈 Jean-Pol Fargeau/Geoff Cox/Nick Laird

太空生活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