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04-05

苏菲的世界:哲学的无奈

这是一本哲学启蒙书 写给15岁的孩子们看的

那时只读那些只读名著丛书系列的我刚刚上了初中 明白自己的怪癖 我常常去那些教语文的叔叔阿姨家找书看 甚至搬回一整套的《史记》 我记得有个叔叔 他的书房晦暗潮湿 一排排竹藤书架把小小的房间挤得满满当当 我看到了一本厚厚的书 绿色封面 像是布满了灰尘一样的颜色 纸泛黄 那是11岁的我 2003年的冬天 离《苏菲的世界》出版12年

11岁的孩童 如何去拷问自己是谁 又是从何而来 我明白生命的实质 但无知于意识形态的自我 用读故事的节奏一页页翻过 一个个哲学家出场 在我眼前晃过又离去 只记得情节的发展 而那些生涩的理论 并没有像书腰上说的浅显易懂 最后一章结束 还书 换另一本

高中的时候 班里突然很多人在看《苏菲的世界》 我没有勇气重拾打击自己理解能力的哲学 是的 我已经知道了那些哲学家是谁 他们各自的理论是什么 欧洲历史与思想文化史的大事件 但我仍旧单薄 不能负担思考的重担 而那时的我 放任于庄周的虚无 不敢跳出主观情感去审视物质与理性

然后 现在 大二的我 过了看这本书的年龄 反而看了更浅薄的电影

我仍旧无法定义我是谁 我从何而来 据说提问是哲学思考最好的方法 问题比答案更重要 所以这是我不求甚解的最好借口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变成了马基书上短短几句话 考试过后 不再记得

如果有一天 我发现 上帝没了 我是不是 也变成了疯子尼采 不 我只是缺乏信仰的小人物

理想和现实 是不是不能见面的双胞胎 就像苏菲和希尔德 但 苏菲是理想希尔德是现实 还是苏菲是现实希尔德是理想 希尔德一开始就知道了苏菲的存在 苏菲逃离了被创造出来的世界看到了希尔德却触碰不到 这是理想无法被实现的隐喻么? 可我一直坚信着 哲学不是让我们绝望而是自知并前行

苏菲对着镜子尝试着用不同的名字称呼自己 也许 那是内心里潜在的 在特定的时刻会表现出来的自我 但他们是那么陌生 我对着镜子眨眨眼 镜子里的人也对我眨眨眼 不管是虚像还是实体 都是那个对自己不满意的苏菲

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生命中的艾伯特带着我们走过一段又一段历史 懂得了思想家们的思考 探索如何反抗被控制的人生 但最终 我们还是回到那个早已被设计好的世界里 他们叫我苏菲 我点头微笑回应 我一直在想 故事的结局是否有在暗示无奈 命运是确定的 你要做的 是微笑和接受

但我更喜欢 在确定的无法变革里 添加一些脚注 自己创造出来的脚注 于是在最后一章 上校没有写到乔治把车开走了苏菲和艾伯特来到了他们的世界 这像是小小的恶作剧

你说 艾伯特和苏菲 哭泣的原因是什么 希尔德的妈妈无法感觉到站在背后的他们 等待爸爸的希尔德不知道苏菲一直在试图引她注意 而艾伯特的笛声 更是从来没在他们的耳边响起过 如果哭泣是因为他们失败了 没有真正逃离被掌控的世界 那为什么 他们还带着笑呢

一本书的力量是可怕的 人们会因为读了少年维特之烦恼而自杀

我们始终在思考 who are you where are you from 意识和物质 存在的意义 不管你愿不愿意 总是会思考这些问题的


苏菲的世界Sofies verden(1999)

又名:Sophie's World

上映日期:1999-08-06片长:113分钟

主演:西莉亚·史都斯坦 托马斯·冯·布罗姆森 Andrine Sæ 

导演:埃里克·古斯达夫逊 编剧:Jostein Gaarder/Petter Skavlan

苏菲的世界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