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像式电影,意在以断臂男孩的救治过程展现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平凡伟大。
主要说说自己认为存在的问题:
首先,少数民族面孔的主人公讲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实在有点令人难以入戏,至今怀疑是不是配音。
其次是人物塑造。
人物多、篇幅短,留给每个角色的刻画空间有限,导致一些角色扁平化现象比较严重,比如母亲、原医院乃至乌鲁木齐医院的大夫等。
仅有的在主线中贯穿全篇的兄弟俩也具有扁平化的问题。感觉导演在竭力塑造哥哥爱弟弟、弟弟生命力顽强的形象,但并没有打动我。可能跟演技也有关系。不知在前期准备时对原型主人公的采访有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应该有?)。
希望找一部结构相似的片子来看看这个问题可以如何解决。
还有好几个知名演员,感觉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最喜欢的角色,是张一山演的刘锐,纠结的那一下击中我了。(可能是深有同感吧hh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