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4-10

怒火青春:导演说

《仇恨》是一部相当另类的影片。众所周知,巴黎是一座美丽和文明的城市,但这部影片却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了花都的面貌。导演马迪悦·卡索维茨拍摄这部影片时,刚满29岁。他以一个犹太人、一个阿拉伯人和一个黑人为代表,展示了在法国的外国移民的生活状况。卡索维茨说,1993年,扎伊尔青年马克梅·包瓦勒被捕后,用手铐铐在暖气片上,然后被一名警官开枪打死,警官辩解说,马克梅口出不逊,威胁他,盛怒之下,枪走火了,是一场事故。这件事给了他灵感。这部影片就是献给那些无辜死去的人。
作为导演,也许中国观众还不熟悉他,但是大家都看过《天使艾美丽》,饰演艾美丽深深爱上的白马王子,那位喜欢在快速成像机下面搜集大头像的尼诺·干刚普阿,就是本片导演马迪悦·卡索维茨。他在科斯塔·加夫拉斯的影片《阿门》(2003)中,也出演过主要角色。马迪悦·卡索维茨亲自参加了某些动乱活动,片中的动乱场面,多是借用1985年至1996年期间拍摄的纪录片。因为制片经费不足,大部分镜头都是用肩扛摄影机完成的。
导演把三个青年的一天24小时分成13个阶段呈现,每个阶段都打出了当前时刻几时几分,似乎是一部纪录片的实时记录。影片用黑白片拍摄,更加使人感受那种强烈的怒火氛围。片头开始有许多真实记录的暴动画面,时间相当长,同整部影片从头到尾的气氛完全一致,恐怖、暴动、死亡、恐惧,与轻快节奏的音乐产生极大反差。片中有许多地方都让人想到影片开头那段故事:“听说过那个从摩天楼上掉下来的人吗?每当他跌落过一层楼,他都不停地安慰自己说:直到目前,一切都好……直到目前,一切都好……其实,你如何跌落并不重要,关键是你会如何落地!”这段跳楼的故事串起了整部片,开头、结尾、角色变化,都在隐喻着这段坠落的过程与结果。
三个主角都是善良的青年,只是对法国社会的腐败和不正义产生了愤怒和仇恨,他们无所畏惧,但从他们的谩骂声中也能感受他们对朋友家人的关怀。温兹在片头就用手做枪对着镜子比划,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浑小子,当别人叫他思考一下的时候,他就失去冷静。从一开始就嚷嚷着要替那位被警察打成休克的朋友报仇,但直到最后他就像是那个跳楼下坠的人,起跳时勇气十足,但即将落地的时候就勇气全无了。人们可以发现温兹与暴徒有极大差别,虽然他有枪,也是从头到尾发飙个不停,但真要开枪杀人,却不忍下手。他最终将捡到的枪给了三个人中最理智的于贝尔,于贝尔实际上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他想脱离每日地狱般的生活,深知仇恨会产生更大的仇恨,他既是动乱的催化剂,又喜欢火上浇油。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温兹最后被警察的枪走火杀死了。这又呼应了开头那段故事:如何跌落的并不重要,关键是你会如何落地。
于贝尔是三个人中最有理智的人,虽然他也有满腔怒火,但他不希望兄弟们坐牢,所以他一直都在尽力阻止其他人跟警察发生冲突,但其实从过程中可以发现,于贝尔也像那个跳楼下坠的人。温兹捡到的那只枪,于贝尔不知是祸是福,用它能够吓退警察、吓退流氓、甚至子弹还拿来当作偷车发动车子的工具。于贝尔被警察抓去,受到百般凌虐,尽管心中充满怒火,但他始终主张不要去杀警察,然而最终却是他拿着枪与警察对峙。塞伊德既有理智也很冲动,他不停地说笑话。他把广告上的“世界与你同在”,改成“世界与我同在”。故事由他睁开眼开始,闭上眼睛结束。“世界是你们的”这句话,在某种意义上是无可指责的,新老更替,年轻人注定要取代老年人。但在当今世界上,对于社会底层的青年人来说,尤其是对外来移民,这句话无疑是句空话,没有前途,没有工作,连起码的生存权利都没有,世界怎么能够属于他们呢?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社会矛盾只能日益激化,民族间的仇恨只能日益加深。古今中外,世界历来就是属于当权者的,但是明智的当权者一定要明白“水可载舟,也可覆舟”的道理,必须切切实实地解决民权和民生问题,世界才能太平。那种“世界与你同在”的空话,只能激起受压群体的仇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三个青年人的怒火与仇恨积蓄已久,与警察之间的冲突,就是与国家机器的冲突,责任当然不在手无寸铁的青年人这一边。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导演在片中并没有给我们答案,因为他十分清楚,人人都知道问题的答案。他在自己的博客网站上说,这部影片的一个重要基础,是著名政治片导演科斯塔·加夫拉斯执导的《Z》。
这部影片取得的重大成功引发了法国关于城市暴力和警察暴力的讨论,当时的总理阿兰·朱佩曾经组织全体内阁成员集体观摩这部影片,在场的警察部门官员在看到警察暴力行为时,都扭过头去表示抗议。因为导演马迪悦·卡索维茨把影片中三个青年仇视警察,甚至杀死一名警察的行为,看作是势在必然,至少是可以理解的。
《仇恨》可能是1995年最有影响力的一部影片,其巨大影响力已经演变成一种社会现象,衍生出一种电影类型:“郊区电影”,专门反映法国高风险的郊区风貌:例如《再见,再见》(1995)或者《我的6-T要完蛋了》。《仇恨》是马迪悦·卡索维茨拍摄的最佳影片,此后推出的《杀人凶手》(1997)和《紫红色的河流》(2000)以及《高迪卡》(2003)带有过多的好莱坞色彩。有意思的是,片中年轻人在屋顶上上蹿下跳,飞檐走壁,衍生出当今一种极限运动,名为“跑酷”,在很多国家,包括中国已经开始受到年轻人喜爱。
这部在巴黎郊区拍摄的影片属于超现实主义作品。马迪悦·卡索维茨用摄影机跟踪三个年轻人整整一天时间,这是三个人普通的一天,他们过着像看不到天际线的郊区犯人的生活。《仇恨》这部影片,虽然已经是十几年前的老电影了,但它的现实性依然存在,这就是作品强大的生命力,试看今日巴黎郊区或者法国那些高犯罪率地区的社情民意,状况不是依旧吗?
马迪悦·卡索维茨依据镜头组接要表现不同内容和氛围,采取固定画面、环形动作和平行运动来调动摄影机,效果非常好。他又把拍成的彩色片洗成黑白片,使影片既能产生一种颗粒状的光晕,又具纪录片的味道,这似乎也有助于改善高风险的郊区环境氛围。这里时刻不停地被紧张的形势和仇恨统治着,随时都有发生暴力的可能。这里的居民仇视警察,警察也以另一种目光看待这里的居民。影片开头时,观众得知阿布戴尔在刑讯室被警察打伤,休克在医院里,一场报复行动立即展开。从某种意义上,警察激化了矛盾,加深了警民之间的鸿沟,但不是所有的警察都是魔鬼,三个青年人在巴黎问路时,警察十分礼貌地为他们指路。当他们呆在屋顶上的时候,警察劝阻年轻人的时候,也表现出十足的善意。导演始终保持客观态度。
马迪悦·卡索维茨在挑选演员方面,要求非常严格,要求演员必须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情感。本片的三个主要人物都是由当时并不知名的演员出演。他提供的对白充满行话和江湖黑话,人物之间的对话往往声音很低,假如不集中精神,很难听懂他们在说什么。然而,这正是导演刻意追求的效果,以此加强影片真实性和即兴性的感觉。万桑·卡塞尔那副强盗嘴脸和他两个忠实伙伴的仗义,都准确地表现出来。
导演马迪悦·卡索维茨1967年8月3日生于巴黎,父亲是电影导演及编剧皮特·卡索维茨,是匈牙利籍犹太人,1956年,匈牙利爆发革命时,移居法国。母亲是电影策划人尚达尔·雷米,是法国人,虔诚的天主教徒。马迪悦编剧导演的这部影片,触及了敏感的种族问题,因而引起轰动。在1995年的戛纳电影节上,《仇恨》一片获得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恺撒奖,有人把这部影片与美国黑人导演斯帕克·李执导的《为所应为》(1989)进行比较,他对这一嘲讽的回答非常聪明:“我不知道这种比较是否真的重要,或者说真的聪明,有些人对我说:我是白种人的斯帕克·李,这些人又对斯帕克·李说:您是黑人伍迪·艾伦。”大家知道,斯帕克·李曾经拍过一部反映纽约街区黑人暴乱的影片。2000年,卡索维茨建立了自己的电影制片公司:MNP制片公司,开始与国外导演合拍影片,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例如《耶稣诞生后的巴比伦》(2008)和《宣布的暴动》(2009)。作为演员,卡索维茨在让-皮埃尔·热奈执导的《天使艾美丽》中,出演的尼诺·干刚普阿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牛奶咖啡》和《第五元素》中也有上佳表现。他也在科斯塔·加夫拉斯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影片中出演过角色,他明确表示,和这些著名导演合作,在很多方面都学习了宝贵的经验。2001年的戛纳电影节上,马迪悦·卡索维茨被聘为评委会成员。2003年,他因在科斯塔·加夫拉斯的影片《阿门》中有出色表演,获得该年度最佳男演员恺撒奖提名。2009年9月,他公然声称“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9·11事件有很多东西需要澄清,才能使官方的解释站得住脚”。同年10月28日,在法国著名幽默大师让-玛利·比伽尔的陪伴下,他在法国电视二台声言:“至今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说明本·拉登应该对9·11事件负责。”他要求美国政府公开几幅被劫持飞机确实撞在五角大楼上的照片。
扮演温兹的万桑·卡塞尔出身电影世家,父亲让-皮埃尔·卡塞尔既是记者也是话剧演员,在法兰西喜剧院出演过60余部喜剧,最擅长演绎有产者角色。母亲莫妮卡·贝鲁奇是意大利电影演员,弟弟马蒂亚斯和妹妹茜茜勒也是小有名气的演员。万桑17岁时上过马戏学校,毕业于纽约电影学院表演系。马迪悦·卡索维茨执导的《仇恨》使他声名鹊起,善于出演性格暴戾,充满暴力倾向的问题青年,也出演过多部英语影片。从1993年起,他出演的影片有《混血女孩》、《学生》、《公寓》(1996)、《圣女贞德》(1999),与当代著名影星让·勒内联袂出演《紫红色的河流》(2000)、《狼族盟约》(2001)等等。万桑不断寻求角色的多样性,他演绎过《学生》中的家庭教师,《太保密码》中的匪徒,《狼族盟约》中的贵族和《紫红色河流》中的青年警探,对于这些性格完全不同的角色,万桑·卡塞尔都把握得相当准确,受到影评界和观众一致好评。2009年,由于在让-弗朗索瓦·西塞的影片《第一号公敌》中表演出色,获得西泽最佳男演员奖。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加之万桑英语颇佳,好莱坞也开始青睐这位法国演员。2010年,他参加了史蒂文·索德伯格执导的《十二罗汉》的演出。2009年起,万桑·卡塞尔开始活跃在欧洲歌坛上。

怒火青春La Haine(1995)

又名:仇恨 / 恨 / The Hate

上映日期:1995-05-31片长:98分钟

主演:文森特·卡索 哈勃·孔黛 萨伊德·塔格马奥 

导演:马修·卡索维茨 编剧:Mathieu Kassovitz

怒火青春的影评

白羽
白羽 • 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