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6-12-22

慕尼黑:若此,我死亦为斯粉

近日斯皮尔伯格的新片(间谍之桥)在北美上映,影片由冷战时期美苏间在柏林交换俘虏的真实事件改编,据说专业影评媒体评价很高。对于斯氏作品我一向是以少女之心盼之、以少妇之身待之,自(辛德勒的名单)横空出世后就是雨打芭蕉湿绫绡,恍惚的一片春愁了。可惜这种美式主旋律影片在我国上映的可能性小之又小,西方的普世价值在我天朝上国被权贵们视为豺狼虎豹,普罗大众们又如鸭生印随般不把自己当人(其实不进也罢,广电局的那帮官员审片如同我等看毛片,撸完了全是剪刀手),所幸有救世主互联网还在,虽不能先睹为快却也可聊蔚灼心。想起不久前与妻子重温斯氏旧作(慕尼黑),故事基于真实事件改编(1972年德国慕尼黑奥运会期间巴勒斯坦极端份子在奥运村劫持并最终杀害11名以色列代表团成员,以色列政府随即派出穆萨得特工展开复仇),影片保持了斯氏的一贯风格与品质,只是感觉斯氏似乎掉进了所谓深刻的陷阱,在人性的沉思里左右为难。其实这种毕德哥拉斯般的悲天悯人和弗洛伊德式的惶恐惊蛰总是让西方世界困惑纠葛于事件的本身之外。无论是美苏对抗还是以巴冲突或是彼处的爱欲情仇最终的根源就是个人的权利问题。有则朝阳若初前途无量,(巨变后的东欧,建国后的犹太民族)无则凄风冷雨朝不保夕(巴勒斯坦地区及腥风血雨日甚的阿拉伯民族)。没有人喜欢钢铁的冰冷,也没有人甘愿将黑色的炸药捆绑于血肉之躯,我们钟情于温暖,笑容,孩子熟睡时的鼻息声不是因为我们的好恶,这是与生俱来的天性。有人说斯氏已老,其实是他太无力在深沉的无解中来了倦意。不知道他的(间谍之桥)能否有所超出,我只是期望斯氏能在这部故事相对温和的影片中表现出哪怕是厚颜无耻的自信,在是与非中给出简单有力的单选。若此,我死亦为斯粉。

慕尼黑Munich(2005)

又名:慕尼黑惨案 / 复仇

上映日期:2005-12-23(美国)片长:164分钟

主演:艾瑞克·巴纳 丹尼尔·克雷格 塞伦·希德 马修·卡索维茨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编剧:托尼·库什纳 Tony Kushner/艾瑞克·罗斯 Eric Roth

慕尼黑的影评

异城
异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