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nity Fair,名利场,近年多译为浮华世界,听上去更文艺些。

尽管制作水准一如既往,而就选角和节奏来说,bbc这一版并不出彩。卡司方面让人印象深刻的实在寥寥,natasha little的becky倒还神行兼具,可鸡贼可煽情,算是收放自如。但其他几位主演除了george osborne完全以美貌胜外(却英年早逝),普遍非丑即拙,尤其amelia,并非我有意刻薄,这个一脸雀斑的灯泡眼蒜头鼻姑娘,演美人本已费劲,演技也无甚可取,六集下来这个明明可以很妖娆的俏寡妇竟成了最无趣的长门妇,还不如电影版romola的傻大姐来的伤心伤肺;至于整个故事的节奏,也多少拖沓了些,而让人很难痛快地感受到两位主角命运一起一落的戏剧效果。

当然bbc的优势依旧明显,古典朴实而尽可能接近原著,并且真确地把握基调,这一点单从海报上就能轻易辨出,而电影版那位克制力微弱的印度导演显然并不在意。为了让场面好看她见缝插针地捅进浓艳的印度歌舞,甚至篡改情节以宣告人间的温情脉脉,完全忘了这本是一出浮世的闹剧,无奈与嘲讽才该是最漂亮的收尾。不过在节奏的表现上她做的确出彩,场面也煞是好看,尤其片头代表浮华意象的孔雀,美得惊心动魄。

如果说这个故事总是看着不俗,那大抵是由于原著太妙趣,就像一出做作的粉墨戏,演的是浮躁的众生相。它结构完整丰润,内心活动鲜少,但人物的精神仅在举手投足间就能表达得层次而深刻。becky和amelia是两个性格迥异的女人,命运相继起落,最后竟然殊途同归(算算时间,谁也不比谁幸福多少)。一个尖利(Miss Sharp嘛)而显得薄情,把青春狠狠押在浮华的追逐,频频得手,却到底忘了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出来混总得有舍弃有归还;另一个则温厚而多情,老老实实把青春付给了虚妄的等待,落魄憔悴,只求一个早已看透的失落结局。一个超现实,一个超不现实。而境界之流说到底不过一个圈,超现实与超不现实之间总能找到畅达的接口。

至于浮世里最真实的现实,它是一枚没营养没意思没情趣却又十分刁滑的核,裹上纷纷的浮光虚色勾引着浅薄的欲望,有人能看得明白,却从未有人能真正解脱。八面玲珑的人不见得满足而长久,平实沉稳的人也未必安然而幸福,而似乎真正长乐无忧的人却通通非傻即奸。世界永远是那个世界,而人类骄傲的社会与文明实在创造了太多赘疣般的变数,让人晕头转向,饱受拖累。冷眼的萨克雷给予女主角最经世致用的品格大约只剩举重若轻的优良耐受力以及处变不惊的优雅定力。他告诉我们真心并不是一种聊胜于无的东西,如果它不足以让你甘愿放弃其他的所有,聊或许还不如无。倘若你真的有幸拥有了一颗强大无比的真心?没关系你很可能还会因为义无反顾地爱上一个不该爱的混蛋而轻轻松松葬送掉大半生。

这个推论同样也兼容于故事里的那些男人们。他们各有各的荒诞却共享着同样不确定的人格基因,让人猜不透下一秒投来的是刺头榴莲还是糖衣炮弹。所以总以常量出牌的durbin就成了讨喜的角色,这样克制又深情的男人在这个故事里实在显得突兀又抽离。多年后他疲惫地说"I've spent too much time on this play",我以为他总算要神气一回。谁知没多久他就又搁下他的宇宙原则乖乖归位了殿堂级的傻男人,搂着amelia这个同样傻的女人。萨克雷的居心显然是不想让他太潇洒。

倒是roden,开场时他不过一个有钱有脸的浪荡子,一时意乱情迷娶了无钱无势的becky的确出乎意料但我以为他婚后必然本性难移。然而事实上他虽然依旧没什么正经本事,却不知怎的就活成了传说中的情圣:上战场前记挂的是妻儿在他死后的108种退路,笨拙得让向来得意的becky也忍不住泪表真心;回家后和天下所有好男人一样带孩子骑马玩耍聊天说话;眼见着本属自己的巨额遗产落空(原因是娶becky让势利的富婆姑妈出离愤怒)竟也不急不恼不牢骚,只一心陪衬着妻子在名利场上摸爬滚打,卖唱又卖笑。。。他一直表现得那么毫无原则,然而和durbin相反,爱情于他是个太大的意外,昭然的背叛便成了他唯一的忍无可忍。于是他冲去决斗,痛打好色的伯爵,最终黯然离开,孤独死去。他对becky说"I've shared everything with you",一代浪子混成这般结局也是叫人戚戚。
如果durbin的一再体谅是一种深情,那么roden的无法原谅同样也是一种深情。
但想来萨克雷的基调并非悲郁,至少是看上去,所以他才让坚强的becky在重重打击之后继续风流潇洒地活下去。
你看浮华就是一场鸡飞狗跳的闹剧。也是一桩无法承受的现实之轻。

名利场Vanity Fair(1998)

主演:娜塔莎·里特 弗兰西丝·格雷 菲利普·格伦尼斯特 内森奈尔· 

导演:Marc Munden 编剧:Andrew Davies/Thacker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