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草地

影片拍摄于一片美丽的大草原上,大草原的辽阔造就了草原人民豪迈淳朴的性格特征,而三个小伙伴毕力格.达瓦和二锅头的故事也随着一只从上游漂来的乒乓球而展开。
很难想象毕力格他们这些生活在草原深处的人们仍然不认识乒乓球这在我们看来不屑一顾的物品,不仅是毕力格,他的父亲,他的长辈也都没有见到过,可见他们过的基本上是与世隔绝的生活,这种生活造就的淳朴个性也就显得非常的自然而生动。为了搞清楚这个球是什么,他们舔过,敲过,磕过,甚至在夜里观察它会不会发光,直到毕力格从奶奶那里得知,这是吉祥之物,可以带来好运,于是他小心翼翼的戴在脖子上,甚至和另外两个伙伴专门膜拜它。乒乓球到底是什么依然困扰着他们,当放映队到来的时候,从电影里他们误以为它是被人随意打到洞中的高尔夫球,失望的毕力格将球扔到了外面的草洞里。直到后来他们从电视里得知那是乒乓球,是国球,三个人才想方设法从洞里找出了球并且打算交给国家。可国家在哪儿呢?毕力格他们认为国家就是北京,而北京呢?“在金山上,我奶奶这么唱的”。“国球这么重要,我们一定要将它交还回去!”于是三个小伙伴向着日落的方向出发了,因为远方的山在金色的阳光下就是传说中的金山吧~他们千辛万苦来到山头,发现山的那一边还是草原,而“弹尽粮绝”的毕力格和达瓦为了防狼只好找了一个废弃的小房子过夜。天快亮的时候他们被找到,回家自然挨了打。毕力格的母亲得知他们为了一个球而去北京,气愤之下将球踩扁。第二天达瓦带着小伙伴们来看他们的国球,谁知毕力格拿出的是一个干瘪的球,达瓦觉得毕力格无法保护球,要求自己保管,毕力格只好答应交给他两天。可是再见到达瓦的时候,他已经将球换成了别的玩具。气愤的毕力格将达瓦推倒在地,两个小伙伴失去了友谊。毕力格坐在栏杆上望着远处壮丽的长虹的情景我至今难忘,他瘦小的背影衬托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之上显得那么的寂寥与悲伤。夜晚,达瓦父亲带着他找到了毕力格家,当毕力格的父亲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他说:“草原兄弟彼此分享一切,你们要知道这一点”。接着拿出刀将换回来的乒乓球切成两半,两人平分。那天毕力格抱着小羊羔望着自家的新房发呆,二锅头跑来交给毕力格半个乒乓球,“达瓦家要搬家了,他要我把这个交给你”。拿到球的毕力格跑到高处,望着远处达瓦家空空荡荡的土地,怅然若失。影片的最后,毕力格和姐姐来到城里上学,当毕力格循着曾经从电视机里听到过的乒乓球的声音来到学校体育馆,打开大门的一瞬间,影片结束。
我想,乒乓球代表的,就是毕力格和伙伴们的梦想与友谊。得到乒乓球之后的他们,小心地守护着,为了还给国家,他们不惜冒着巨大的危险独自出发。而我想,当毕力格和达瓦分享两半乒乓球的时候,他们的友谊才和乒乓球一样真正的出现了裂痕。所以达瓦后来再没有出现,甚至自己搬家走。而当达瓦托二锅头交还给毕力格另外半个球而毕力格不顾一切的冲去找达瓦的时候,他们的友谊才真正经受住了考验,得到了升华。我想此时的达瓦也和毕力格一样,充满了悔恨和惆怅,但他们的友谊,早已破镜重圆。
在影片最后那无数乒乓球击打的声音和毕力格打开门刹那的表情中,我们仿佛能听到梦想和希望破碎的声音。我想此刻的毕力格,在难以言表的震惊中也悲哀的长大了。我多想再看到草原深处那个整天锁着眉头思考的毕力格,还有为了友谊而战斗的达瓦,害怕朋友缺少食物而毅然决然继续深入的二锅头。我想这时候,由于毕力格的变化,三个伙伴都应该长大了,不知道这到底算幸运还是不幸呢?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毕力格的爸爸是一个富有浪漫主义的草原人,他可以用整只羊换一套咖啡杯,可以为了杂志上的一个插图而请人盖新房,可以用套圈的方式决定女儿离开自己去外地求学。让人在回味影片的同时感到那么憨厚的微笑,仿佛就在你心中轻轻的荡漾着。我依然忘不了毕力格父亲说的那句“草原兄弟彼此分享一切”,这句话,漫不经心的说出,但徘徊在众人和观者心中,点出的则是整个影片的主题——情谊。
影片叙事平淡,鲜有起伏,仿佛是年老的阿嬷在讲的故事,平和而略带沧桑。三个小演员的表演非常自然,仿佛就是他们自己在欢笑,在打闹。我不得不佩服宁浩导演在同时经历那么多困难的时候,还能奉献出如此高质量的影片,而这一部历尽艰难的影片,不但带给宁浩许多的荣誉,也带给了他一个巨大的机遇,这才有了后面举国皆赞的“疯狂系列”。从他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勇敢的跨越了艰难之后,迎来的,必然是草原上那难以抹去的彩虹……
向宁浩导演致敬!向摄影师杜杰致敬!

绿草地(2005)

又名:蒙古乒乓 / Mongolian Pingpong / Lü cao di

上映日期:2005-02-15片长:100分钟

主演:达瓦 毕力格 戈利班 

导演:宁浩 编剧:宁浩 Hao Ning/邢爱娜 Aina Xing/高建国 Jianguo Gao

绿草地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