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1-21

恐袭波士顿:永远坚强

电影改编于2013年发生的波士顿马拉松爆炸事件。不同于中国的《湄公河行动》,彰显国际影响力,大篇幅的暴力场面,追捕疑犯,惩恶扬善,突出英雄主义的商业大片。《恐怖波士顿》通过电影创作,大体上真实的还原了该事件的整个侦破过程,电影主旨是希望通过电影表达感恩,通过民众的善念去清除疑犯的怨念,波士顿在恐怖氛围笼罩的时候,执法部门在该事件中表现的勇气与奉献。
影片的开篇,导演将事件中多位相关人员的日常生活进行了拍摄,爱岗敬业的汤米警长,年轻情侣,华裔小伙,年轻的巡警等,民众的生活一如往常的平静,欢庆着马拉松的举办。一场轰鸣,把这些人员串联起来,执法部门第一时间的应对救援,侦缉追捕的过程。
影片的内容很简单,但其中有槽点也有看点。
1.电影邀请了马克•沃尔伯格出演汤米警长贯穿全片,但影片的重点却不是在电影明星身上,更多的是通过各个角色,表现出角色在其位置上做出的贡献。事件后倒在妻子怀中的痛苦、追缴疑犯路线努力回忆的场景,可能是沃尔伯格仅有的两场可以发挥演技的镜头。马克的演技可圈可点,算是正常发挥吧。
<图片1>
<图片2>
2.电影开始。开篇就把大量的镜头放在看似无关人员的描述上,会让观众觉得开始很无聊,不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这个电影的看点在哪里,要看什么。哦,亲爱的彼得•博格你想表达什么?查看了一下他的作品,原来还有《超级战舰》《全民超人汉考克》这样的佳作。开篇导演希望通过这种拍摄能够表现恐怖袭击前的平静,由善到怨的转变。但博格你真的不太适合这种细腻的情感描述。反观提到的两部电影,导演更适合于对动作场景及电影节奏的掌握。电影从汤米警长进入马拉松终点开始,影片才渐入佳境。
3.辨识疑犯的过程。对于观影者来说,都好奇,现实中,到底是如何从茫茫人海中发现疑犯的,如何搜集证据。这部电影正好满足了观影者的好奇心。哦,原来是这样的呀。我们同时也得感叹美国强大的反恐能力。
4.嫌犯绑架华裔小伙。这个场景为什么提到呢,一个是小伙的演技,个人感觉是整部电影中演技最好的。被劫持到逃脱,惶恐紧张,眼神、语气、表情,都是最真实的被劫持的感觉,不得不感叹,你是不是真被劫持中。而且这段台词中泄露了911事件最大的秘密,请看客们自己去看吧,看破不说破,哈哈。
<图片3>
5.明显的穿帮镜头。藏在船上的19岁嫌犯被抓获的时候,明明是FBI的战术救援对上前抓捕。但拉下的时候变成了波士顿警察,落地又变成了FBI,这么明显的穿帮镜头,不该是这种大片应该有的。
<图片4>
<图片5>
6.结束。引用电影里的台词。“这里是我们的城市,没有人能支配我们的自由,永远坚强”。“两个人花了很长时间去释放仇恨,但是爱立即就做出了反应。”
<图片6>
恐怖主义笼罩着这个世界,不光在波士顿,不光在美国,不光在13年。恐怖主义泼洒他们的怨念,夺走了生命和肢体,夺走了世间的善念,夺走的没有计划的多,反而给世间留下了更强大的团结,友爱,受害者不再是受害者,化身为和平的使者。宗教的意义在于导人向善,佛国的来世,耶稣的天堂,真主的同在。信仰可以不同,但希望怨念不被播撒,世间需要勇气与奉献,善念能够留存。

恐袭波士顿Patriots Day(2016)

又名:爱国者行动(台) / 恐袭波士顿马拉松(港) / 爱国者日 / 爱国者之日

上映日期:2017-11-17(中国大陆) / 2016-11-17(AFI影展) / 2017-01-13(美国)片长:133分钟

主演:马克·沃尔伯格 凯文·贝肯 约翰·古德曼 米歇尔·莫纳汉 J 

导演:彼得·博格 编剧:彼得·博格 Peter Berg/马特·库克 Matt Cook/约书亚·祖特曼 Joshua Zetumer/保罗·塔马西 Paul Tamasy/埃瑞克·约翰逊 Eric Johnson

恐袭波士顿的影评

嗯哼
嗯哼 • 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