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者之日》是以美国波士顿马拉松爆炸事件为原型拍摄的影片。2013年4月15日下午,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科普里广场的117届波士顿马拉松终点附近突然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上百人受伤。这三名遇难者分别是23岁来自中国辽宁沈阳的波士顿大学研究生吕令子、8岁本地男孩马丁·理查德和29岁餐厅经理克里斯尔·坎贝尔。根据这一事实,导演彼得·博格以写实的手法客观呈现了爆炸现场以及抓捕嫌犯的过程,既谴责了恐怖分子的暴行,又弘扬了人道主义情怀。


为突出爆炸事件给波士顿人民带来的巨大冲击,导演采取了反衬的手法,在影片的开头部分一片祥和,用平静的镜头忠实地记录了参与这场反恐怖事件人物的真实生活:缠绵的情侣、平常的早餐、马拉松赛前准备,各色各样的人在晨曦中散步、慢跑,相互致意。这一切与每一天的清晨一样静谧安详。镜头跟随马克·沃尔伯格饰演的饰演警长汤米·桑德斯的视角,全程记录了马拉松赛事的进展。恐怖主义一是令人莫测的暗中行动,打破任何规则的、不择手段的无限制暴力。当运动员陆续抵达终点时,突如其来的爆炸使得原本兴高采烈地人们顿时惊慌失措,现场一片狼藉。在警长汤米·桑德斯的坐镇指挥下,现场救援和指挥工作得以有序展开。州警和FBI迅速介入,根据目击者描述和监控录像,迅速锁定该恐怖袭击的嫌犯为26岁的塔米尔南·沙尼耶夫和19岁的乔卡·沙尼耶夫兄弟。在追捕过程中哥哥塔米尔南·沙尼耶夫被警方击中后不治身亡,弟弟乔卡·沙尼耶夫则在一民宅后停放的小船里被警方抓获。
作为一部弘扬主旋律的电影,导演从波斯顿警察、FBI、州政府官员以及普通市民甚至受害者各个角度,呈现了上下齐心应对灾难的精神状态。汤米·桑德斯饰演的警长,从马拉松赛前到最后的抓捕工作,带伤全程参与,既展现了统筹指挥的能力,更展现了作为警察对恐怖事件的愤慨之情。在爆炸现场,为了现场取证,FBI要求警方不能移动8岁孩子的尸体,但警方认为不能让一个8岁孩子的尸体孤零零的仍在那里,于是一名警察便如一棵松树般站立在旁边,直至取证结束。当孩子的尸体被拉走时,警察对着孩子的遗体敬礼致意。在警察背后阳光的映衬下,一股浓烈的爱国热情回荡在荧幕之间。在爆炸中受伤的一对情侣,虽然被分开送到不同的医院,但是在警方的帮助下找到了彼此;虽然因为爆炸失去了下肢,但是在片尾的纪录里,他们装上了假肢,重新跑完了马拉松比赛,体现了人类不畏强暴、永怀希望的不屈精神。本片虽然是波士顿马拉松爆炸事件的高度再现,但是在细节方面,导演可谓费尽心机,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不同阶层、不同工作、不同人种对恐怖事件的愤慨,从而为影片增加了不少魅力。


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导演借助警长汤米·桑德斯的话,将影片的高度再次提升。汤米·桑德斯说:善与恶之间,坏人先进攻,好人也要想办法反击,而我应该怎么做?当坏人向你进攻,你只需要使用一个武器反击,那就是爱——那是唯一能够打败他们的东西。诚然,在面对灾难威胁时,能够让人们紧紧团结在一起的,不是恐惧而是彼此之间的信任与深爱。爱让我们人类相互支撑走到今天,也必将引领我们走向未来。汤米·桑德斯指出,该来的总会来,我们没有办法事先预防,但只要我们相互拥抱,恐怖分子必败!
作为一部纪录片,《爱国者之日》成功地再现了灾难当日的现场,监控录像与影片的结合更凸显了事件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作为一部艺术作品,导演将故事情节和细节把握地非常到位,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张力,扣人心弦而又极富艺术色彩。结尾部分对真实人物的访谈,更是紧扣主题,弘扬了主旋律,为影片加分不少。

恐袭波士顿Patriots Day(2016)

又名:爱国者行动(台) / 恐袭波士顿马拉松(港) / 爱国者日 / 爱国者之日

上映日期:2017-11-17(中国大陆) / 2016-11-17(AFI影展) / 2017-01-13(美国)片长:133分钟

主演:马克·沃尔伯格 凯文·贝肯 约翰·古德曼 米歇尔·莫纳汉 J 

导演:彼得·博格 编剧:彼得·博格 Peter Berg/马特·库克 Matt Cook/约书亚·祖特曼 Joshua Zetumer/保罗·塔马西 Paul Tamasy/埃瑞克·约翰逊 Eric Johnson

恐袭波士顿的影评

嗯哼
嗯哼 • 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