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7-12-31

咖啡风暴:咖啡杯里的风暴

<图片1>




近年来,几乎每年都要去上海。梅雨季开始的初夏,上海国际电影节如约而至,上海影城的附近有一家猫屎咖啡店,洋气的大上海,与带着怪异名字的海外名品不期而遇,如果不是对于这个怪咖词汇组合早有耳闻,一定是觉得海客谈瀛洲的怪论。意大利与中国合拍的《咖啡风暴》里,也讲到了名贵的猫屎咖啡。猫屎咖啡是咖啡文化的极致化表现,从放牧的少年发现咖啡,到现在分布在全球的星巴克,以及更多名声大小不一的咖啡店,无论是无神论者还是教徒,都已经接受了咖啡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存在,需要提神的时候,来上一杯,实在不行就两杯,没有两杯咖啡解决不了的难题。但是,咖啡容易double,人生则未必。




学过中文的导演克里斯蒂亚诺·博尔托内,在平行时空的《咖啡风暴》里,向观众揭示的当今看似平静实则充满眩晕的现实,尤其是老欧洲。二十年前,也有一部意大利电影人主导的跨越时空的电影,《红色小提琴》更具有明确的社会和历史的宿命感,而《咖啡风暴》则是“茶杯里的风暴”的咖啡版,在乎的当事人、不在乎的局中人,他们的日常,都有咖啡相关。


无论是比利时的小混混、当铺老板和咖啡壶,还是意大利经济困难的青年情侣,还是云南被迫上阵的麻烦解决者,他们分别面对的是咖啡的上中下游,咖啡不会从天而降,每个人都可能参与某个渠道和阶段。习以为常的流程之外,意外总是可以发生。欧盟总部就位于比利时,但是现在比利时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种族矛盾和社会不平等,说起来也是对欧盟(欧共体)的一种讽刺。罗马人当年是高贵的,试图创造出平等的公民权和财富自由,历史进程到眼下,罗马人的光荣日益成为上古传说,眼下的难题就是如何吃饱饭、养活即将出生的孩子。





至于遥远的东方,无论是西方人粗疏的看法,还是中国人中的相当一部分,刻板看法则大多是“环境是随时可以被牺牲的”。银幕外的中国,目前正处于强力执行的环保风暴。银幕内的芦芳生,则需要看清楚咖啡工厂究竟遇到了什么问题,当地人如何看待工厂,以及他们究竟怎样生活在故乡。事实上,这也是他的故乡。中国要成为负责任的大国,前提之一,当然是城乡共同进步,《咖啡风暴》完美的与中国的现实相符合,绿水青山和经济进步并不矛盾,芦芳生饰演的年轻人,在压力之下,还是找到了实现环境与GDP并不相悖的生产模式,更是从多个角度重新认识了家乡。积极建设家乡,留住家乡的美好,让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消灭贫穷,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咖啡风暴》的导演最初立论,也许没有上文阐发的意义,但是电影的价值往往是创作完成之后,由观众和时间一起来继续创作完成的,从这个角度上讲,《咖啡风暴》确实是献给咖啡和中国的情书,氤氲着咖啡香。

咖啡风暴Caffè(2016)

又名:咖啡

上映日期:2017-12-30(中国大陆) / 2016-09-03(威尼斯电影节)片长:110分钟

主演:恩尼奥·凡塔斯蒂基尼 芦芳生 谭卓 肯·德·布沃 提伯·范登 

导演:克里斯提诺·波顿 编剧:克里斯提诺·波顿 Cristiano Bortone/马修·汤姆森 Matthew Thompson/安娜劳拉·切尔夫 Annalaura Ciervo/石铭华 Minghua 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