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4-23

焦土之城:缄默之城

一个感伤而有意义的故事。
故事不错,两条线也描述得很顺畅,但影片拍的过于简单了,可以展现更多中东战乱以及战乱背后的东西,也可有展现一些加拿大移民的过往或者说不同国家间对比,因为这个故事本身就是个引子,引着我们去看那个世界。
有一点疑虑就是,妈妈生了儿子,去读书,找寻孩子,关监狱,这个过程没用多少年;和大儿子相遇时他应该也就十几岁,不过中东孩子从小就参与战争,而且长得显老,十几岁确实可以成为狙击手成为审讯者成为强暴者。
有趣的是,两条时空线,三路人,最终汇聚一点,却是这么一个结局。
妈妈:
妈妈与难民相爱,爱人被家族枪杀,答应奶奶自己去上学,奶奶帮助把孩子做记号后送孤儿院;战乱中离开学校后四处寻找孩子,因自己爱人、孩子、以及路遇汽车孩子等都因宗教种族分子而亡而痛恨宗教民族极端分子,加入一方民兵去刺杀基督教民兵领袖而被关监狱,在监狱里不屈服以唱歌抵挡恐惧和折磨;被残酷审讯者不断强暴折磨,生下双胞胎……
出狱后民兵领袖送她带着两个孩子去美国(加拿大),当颇为好心的勒贝秘书十几年,泳场偶然发现孩子记号,上前准备相认却发现是在监狱里折磨强暴自己的审讯人,是自己两个孩子的父亲。
病床遗言三封信,拜托公证人勒贝。
连上了影片开头……
大儿子:
幼年孤儿院,民兵炸毁孤儿院后受训加入战争,像找母亲找不到,疯狂杀人成为战争狂人,想成为恐怖袭击者,让自己照片贴满各地让母亲看到自己(和日本电影《告白》中发明各种东西杀人以引起母亲关注来寻找自己的初中生心理颇似),成为狙击手残忍杀戮,被敌军俘虏后反过来训练成审讯手折磨囚犯,成为令人闻风丧胆的残酷审讯者,在审讯中折磨强暴女犯人。
十几年后……(移民加拿大?)
某天一男一女找到自己,给了自己两封信,一封署名“给父亲”,一封署名“给儿子”……
双胞胎:
我们跟随双胞胎,进入了这个世界……
从最初对母亲深有怨言(很容易理解母亲和两子女生活时的复杂心理),到慢慢了解母亲的故事,到最后知道自己的身世。
——缄默不再存在——最初我以为双胞胎特别是弟弟会排斥否认不去面对自己的哥哥兼爸爸同时是妈妈的折磨人强暴者,没想到这一切都在缄默中静静完成了——在焦土之城生活,就得能够缄默面对一切。
恍如在上帝之城生活,就得钝感面对一切。

分离因此,聚合因此,甚至出生也是因此。
这是仇恨的环?还是爱的环?

我们不想要这样的仇恨,也不想要这样的爱(写作文的话这句话纯属画蛇添足)

焦土之城Incendies(2010)

又名:烈火焚身(台) / 母亲的告白(港) / 焦头烂额 / 烈火焚城 / 中东的希腊悲剧 / 黎巴嫩的俄狄浦斯

上映日期:2010-09-03(威尼斯电影节) / 2011-01-20(加拿大)片长:131分钟

主演:雷米·吉拉德 梅丽莎·德索蒙斯-波林 马克西姆·高德特 卢巴 

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 编剧:丹尼斯·维伦纽瓦 Denis Villeneuve/瓦吉·穆阿瓦德 Wajdi Mouawad/瓦莱丽·博格朗-尚帕涅 Valérie Beaugrand-Champagne

焦土之城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