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个复杂的故事,母与女,过去与现在,还有母与子,爱与恨,二元的叙事轴线不断的穿插、闪回、交织,一切不温不火,仅仅在母亲寻子的巴士上,有短暂的爆发,不过就连此刻的爆发,都显得刻意的含蓄。直至后面母亲镇定的行刺,在囚牢中坚强的歌唱,被残忍的虐待,片中的描述都显得过分简略,干脆得如同飓风凌厉而凛冽。表面波澜微兴,内里实则暗潮汹涌,通篇的隐忍,似乎都在积蓄着力量,为了最后火山喷薄的一刻。
很诡异,抑或我的心中原本就藏有深蕴的邪恶,如同人的原罪,我在故事行进过半,竟不期然猜中了结局——虽然这仅是我预想的其中之一—但在它喷薄的一刻,仍完全击溃了我。哪怕我已在心间布下层层关卡,依然粉身碎骨。
革命者、维护者,爱国者、反叛者,受虐者、施虐者,每一个被战争的车轮呼啸碾过的心都无法平复,不论是民族的矛盾,宗教的交锋,领土的冲突,等等等等,一旦战争的硝烟燃起,板荡血火过后,一切都将化作焦土,还归虚无。即便母亲因理想与爱的支撑,越过了满是荆棘与苦难的前路,却不想行至最后的尽头,眼前仍旧是一片荒芜。呼应了片名:焦土之城。
这又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真相异常残酷,残酷得滴血,所幸直至最后一刻,伟大的母爱涤荡了儿子心中的丑恶,宽恕战胜了仇恨,在布满暴戾的焦土之城上,挚爱之花坚强的冲破深埋的废墟,含苞待放了。儿子守望在母亲的墓前,母爱换回了自我的救赎,很高兴,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结局。
唯一让我稍显遗憾的是:编剧的构思固然是为了表达一个宏大的主题,伟大的爱,但显然这样安排有些过于刻意,虽然导演极力用冷峻与干净的镜头感以求尽可能减少雕琢,但依然无法掩盖情节上过多的曲折与巧合,也正因此,我仅能给予四分的评价。

焦土之城Incendies(2010)

又名:烈火焚身(台) / 母亲的告白(港) / 焦头烂额 / 烈火焚城 / 中东的希腊悲剧 / 黎巴嫩的俄狄浦斯

上映日期:2010-09-03(威尼斯电影节) / 2011-01-20(加拿大)片长:131分钟

主演:雷米·吉拉德 梅丽莎·德索蒙斯-波林 马克西姆·高德特 卢巴 

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 编剧:丹尼斯·维伦纽瓦 Denis Villeneuve/瓦吉·穆阿瓦德 Wajdi Mouawad/瓦莱丽·博格朗-尚帕涅 Valérie Beaugrand-Champagne

焦土之城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