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剧评: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651404/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AHOH啊哦
这次剧评写得有点慢,因为这次我尝试了一种新的剧评方式,将剧评分成了“弹幕机”部分和“阅读题”部分。“弹幕机”部分会以一种类似弹幕的形式把我觉得很好玩的点给贴出来,“阅读题”部分就写我自己对剧情的理解。
当然这次依然包含剧透。
①安神父吃饭抢不过,插话也插不进去。
蔡颂华吃东西真的好可爱。
②金俊莞你简直就是魔鬼,非要这么折磨弘道吗?简直心理学大师,啥都给你拿捏得死死的。话说可爱的润福怎么没有出现?
③鸽子:那我走?
④此时蔡颂华身上仿佛沐浴着圣光
⑤冬天医生你没有想过因为你是女儿而不是儿子才会这样吗……
⑥这一段总让我想起《中华小当家》
⑦冬天两杯咖啡,颂华也是两杯,真是奇奇怪怪的巧合。
⑧安正原公布恋情的时候我和老父亲同款狂喜
第二集是有点特别的一集。这个念头是我在看完李翼俊看门诊这一段的时候突然意识到的。我在第一集的剧评里提到了“交流”的命题,在第二集里我看到了这个命题的延续。人与人之间有时会发生嫌隙,这些嫌隙和“矛盾”不同,它们就像牙疼和手指上的木刺,不算什么大病大伤,但是总是让人觉得不舒服。这些嫌隙的消除,需要人们采取恰当的交流方式。蔡颂华在这一集中就遇到了和病人的嫌隙,而且这嫌隙并不由交流方式的不当而产生。蔡颂华尽职尽责,做好了能做的一切,但是病人柳景真的家属一直揪着教授没有亲自来探视这件事不放,却不肯瞄一眼蔡颂华的工牌,看看来的究竟是住院医还是教授,直到最后自己情绪爆发,这才让蔡颂华知道了家属的不满源于何处。
和蔡颂华类似的,金俊莞在这一集中其实也受到了民灿妈妈藏在内心的质疑,所幸身边的恩芝妈妈解答了她的疑问,解开了她的心结。
需要时刻记住的是,观众对蔡颂华和金俊莞的同情来源于上帝视角,我们知道蔡颂华和金俊莞是辛苦而卓越的医生,对他们的信任是自然而然的,但是对于家属来说,蔡颂华和金俊莞其实只是有着专业知识的陌生人,他们没有理由对医生加以天然的信任。他们信任医生,不是主动做出的选择,而只是因为他们只能依靠医生。这样的心理在上帝视角上看起来很不讲道理,但是其实和第一集中妍雨妈妈和医生的心理一样,都是人之常情。我们知道要信任医生,他们不知道吗?正是因为他们也知道,所以才会将这些对医生的质疑藏在心底,其实就是保持对医生的尊重。比如在家属抱怨教授不亲自来探视的时候,女儿提到,说不定医生晚上会来呢?这番话其实就是“给了一个机会”给蔡颂华。直到真的忍无可忍了才爆发出来,从这一点来看,我们也许能更加理解病人的想法。
病人希望医生能了解自己的想法,医生希望病人能坦诚地表达自己的疑虑,但同时病人及家属又将想法放在了心底,医生也不会读心术,于是就产生了交流的障碍。这种情况下,蔡颂华和金俊莞采取的方式是以一种“病人没有情感上的担忧”的前设去对待病人,尽可能提供详尽的手术技术细节,同时提供一种开放的姿态去迎接病人的问题。蔡颂华得知原来家属不满于教授不来探视之后直接表露身份,最终解除了信任危机,而金俊莞面对的明灿妈妈就选择了沉默,这虽然不会对治疗病人有什么负面影响,但是始终会徒增家属等待的心理负担,我相信有人也和我一样,希望医生能够主动一点,除做好分内的工作外再往前一步。在第二集中,杨硕亨医生就迈出了这一步。
毫无疑问地,杨硕亨医生对待金秀晶产妇是真的尽力了,尽管最终胎儿依然没能保住。在这个时候就有人会说了,第一集廉世熙医生就说了胎儿生存几率很小,结果这么一通白忙活还是失败了,那么大小熊和产妇所做的一切是不是都是没有意义的?
当然不是。
上面所说的观点很明显地透露出了一种结果主义的思想,即对选择的评价依托于选择造成的结果。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李友静编剧把剧情写成胎儿成功存活下来了,那么这种疑问就不会产生。成王败寇,我们质疑大熊,只是因为他失败了,但事实上,在大熊说出努力保住胎儿的时候,其实就是非理性的,因为他是“不可为而为之”,他在知道成功几率极小的情况下,依然选择努力完成这件事,就好像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一样,明明知道将石头推上山以后石头一定会滚下来,他依然反复地将石头向上推。这份勇气,值得所有人敬佩。
一件事情的结果当然很重要,但是如果只关注结果,那么很有可能人生就会失去意义,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人生的结果就是死亡。吃饭的最终目的就是补充营养,假设未来出现一种吃一颗就能补充人体所有营养的药丸,我想人们依然不会放弃吃饭,因为我们喜欢享受食物的味道、香气、咀嚼时的口感。如果只看结果,药丸比吃饭要好得多,在补充营养的同时还节省了大量时间,但是这样人们就失去了品尝美食的过程了,而往往这些过程就是人生非常美好的一部分。我对结果主义的反驳就到此为止。
回到大熊的故事上,大熊给产妇留下的那句话很有意思:“有时不幸之事也会发生在好人身上。”
细看这句话其实就是一句废话,但是这也是一句极容易被人遗忘的废话。
对抗悲伤最好的方法不是安慰,而是接受。“不幸之事也会发生在好人身上”这句话揭示了人生的无常,这种无常是永远存在的,只有接受了这一点才能在面对无常的时候保持内心的平和。
蔡颂华、金俊莞、杨硕亨医生都是幸运的,因为他们都遇到了配合的病人,但是有的病人就不那么听话了。一向以哄小孩见长的安德烈在第二集中难得吃瘪了,面对大哭大闹的胜元毫无办法。儿科的情节一直都有可爱的小孩子,看得不像其他科室那么沉重,这一段算是给我们展现了儿科比较让人莞尔的一面,让观众知道哪怕是神通广大的安德烈也会有哄不动的小孩。
在这一集里面,最让我惊讶的是李翼俊竟然对病人发脾气了。印象里,李翼俊一直都是一个无厘头、热心肠、神经大条的医生,但是第二集里他似乎破天荒地真正发了一回脾气。这种情绪的展现和他看门诊的情节,我印象里也是在《机医》里第一次出现。
作为全校理科第一,李翼俊超强的记忆力在听到患者金长浩的名字的时候,脑子里大概就已经浮现出了他的病历。明明已经轮到了,他却有意将金长浩的顺序换成了最后一个,其意也是在表达自己按捺着的愤怒。
作为一个孩子的父亲,我想李翼俊在面对金长浩的时候总会想起懂事的宇宙,他可能会将自己的代入金长浩的位置,思考着让宇宙给自己捐肝的情形,我想他肯定是不忍心,也正是因为他自己不忍心,他也无法理解金长浩为什么可以心安理得地使用女儿捐的肝去肆无忌惮地喝酒,去罔顾被他人所珍视的生命。
其实作为医生,能做的就是尽力治好病人,从这一点来看李翼俊显然越界了,他被主观感情主导着劝说金长浩不要喝酒并最终拒绝给金长浩治疗,但谁能说越界就一定是错的呢?我们一直希望在医患关系中医生是妥协的一方,但是这种妥协的前提要建立在病人配合的基础上。金长浩口口声声说会戒酒,谁又知道这番话他说了多少遍了?有些错犯了可以给机会,有些底线过了就没有回头的机会。在李翼俊这里,亲人一而再的付出不能被忽视就是他的底线。
在我看来,这可能是一集偏离常态的《机医》,我们看到,胎儿没有活下来、医生拒绝给病人治疗、儿童病人不配合导致拆线失败……但这同样也是医生生活的一个部分。医院就是一个有人出生、有人死去,有狂喜有大悲的地方,这其实也正是导演拍摄医院的一个意义。第二集虽然没有那么暖心,也没有多少感情线的推进,但是依然是优秀的。
祝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