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看完了两季《机智的医生生活》。
按惯例,我看完任何东西,都要写点感想或评论。
然而,这个剧,恰恰是没办法、也没必要写评论的。
做个比喻的话,那感觉类似于:我会为一场世界杯、一场欧冠、一场NBA、一场奥运会甚至一场中超联赛拆解技战术,但我不可能去为小区花坛边几个正雀跃欢笑着拍皮球的孩子分析动作、线路和走位。
不是没意义,而是没资格。
在一种返璞归真的、具备天籁属性的快乐面前,“技战术”没资格去凌驾和打扰,拆解、分析、评论这些洋洋得意的词汇,同样没资格。
孩子们完全不在乎动作、线路和走位,也完全不在乎进攻防守、得分丢分、冠军亚军,孩子们要的,只是开心,以及,时间里、生活里的“这一刻”。
《机智的医生生活》也有这样的味道,它看着就好像全然丢开了、悖反了、“主动地不符合了”所有叙事法则,起承转合、紧凑度、人物成长性、情节弧线、冲突爆点、保持悬念、最后一分钟解密或营救,全都不要了,它搭起所有的一切,几乎都不是奔着“剧”而去的。
从《请回答1988》到两季《机智的医生生活》,韩剧就这样创设出一种极为罕见的、从编剧学原理上几近匪夷所思的样式:去除主线、散点漫布、不经营主要矛盾、也看不出核心对立、从头到尾只有密密麻麻的“日常性”的故事。
在“日常性”里,填充着 “返璞归真的、具备天籁属性的快乐”,填充着时间里、生活里的“这一刻”。
当然,我不会天真地认为,它真的没有使用任何技巧型的东西,某种意义和角度上,它同样是很常规的、很依赖那些“屡试不爽的方案”的。
四条感情线,也无非是一条负责甜(安政源和张冬天)、一条负责虐(金俊完和李翊纯)、一条负责逗(杨硕亨和秋敏夏)、一条负责用“怎么就他俩还没结果”把你拽到最后(李翊竣和蔡颂和)。
负责甜的那条线,也无非是白马王子和灰姑娘;负责虐的那条线,也无非是万水千山割不断;负责逗的那条线,也无非是不高兴爱上没头脑;负责把你拽到最后的那条线,也无非是蓝颜和男闺蜜的奇迹、无非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无非是”等到风景都看透,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常流”。
但你也不觉得老套,或者说,你觉得老套了但你依然挺吃这一套,因为勘破老套是你的聪明,但“吃这一套”是你的和解。
而它的氛围和旨归,就是导向和解的。那么好,别傲娇,看疗效。
于是,你看到每个人都那么温暖、那么逗又那么燃、生活得那样认真又那样从容不迫、那样毫无保留地实现着并盛放着自己,让你情不自禁想要与其拥抱、握手、谈笑、八卦、吐槽、一起吃泡面一起上大学一起工作一起加夜班再一起买咖啡点外卖,也让你义无反顾地,愿意把身体乃至生命的医治权,不带一丝怀疑交托到他们手里。
都说医疗剧是被拍得最多的职业剧,其实职业剧最内在的本质就是让你从职业的功能技艺里穿透到职业的生命体验里,基于对“人”的信赖和认可,重建对这份职业的信赖和认可,这比搜罗该职业的所有惊心动魄的场面,更加重要。
都说韩剧是成人的童话,其实童话最内在的本质就是让你回归那个无垢的自己,从这意义上,“大家可以过得那么善良”,比“王子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更接近童话之真谛。
所以它哪怕会有偶然的逸出和偏离,偶然想起“急诊室和手术台是特别盛产命悬一线窒息感的地方、而这个窒息感其实对电视剧来说特别有价值”,它依然会在漫不经心地紧张一下之后,然后迅速回到那“无垢的自己”、回到那由“大家可以过得那么善良”所织就的如歌行板当中。
就好比第二季第8集,所有秩序井然的隽永,在这一集的开始,一度猝然有了急转直下的现实无奈:蔡颂和、安政源、张冬天三个人的母亲连续入院——之前虽也有不少抢救失败、让人叹惋哀伤的病例,但真正的无奈和无助,毕竟只有发生在主角团队身上时,才尤为让观众代入——但也仅仅用了半集时间,什么都过去了,什么是过不去的呢?——张冬天去看望安政源母亲的时候,张冬天去看望把她当成幸运星的病人的时候,金硕亨去看望秋敏夏的时候,李翊俊给蔡颂和买烧烤石板的时候,安政源母亲参加小乐队演奏键盘的时候,一切重新回归了童话,静水微澜,唼喋的鱼群呢喃如旧。
这也是为什么一部医疗题材,会把最具辨识度和记忆点的景观、会把每一集的落幅与复盘,放在一个小乐队的彩排室里——而且,这个乐队从来没有对外演出过,而且,这个乐队的灵魂人物——唯一的女孩、理论上的主唱,偏偏五音不全。
没有演出过有啥关系呢?五音不全有啥关系呢?小区花坛边几个正雀跃欢笑着拍皮球的孩子,有参加过正式比赛吗?有被诟病和细抠过“速度不快、体能不好、基本功不扎实”吗?你依然会看着他们,情不自禁地露出姨母笑,不知不觉,也洗去了自己一天的疲倦吧。
你问我想不想看第三季第四季,当然想,但我知道它不太会有了。
(必须承认,到第二季的后半程,此剧已经有些力衰,它整体上更像一种延展、一种对第一季既已形成的情绪和期待的迟滞满足与扩大满足、一部加长版番外篇,它并不以自身的存在逻辑而存在。 )
因为,就连我的想看,也更像是“我喜欢这个人给我的感觉,所以想常常看见她”,而不是“我着迷这个故事的讲法,所以想让它一直讲下去”。
因为,“一直讲下去”的故事,近似伪命题,能“一直讲下去”的,就不是“故事”了。
何况,它从开头,就不那么像“故事”。
它只像一群,让你特别舒适和安心的朋友,只像一个,你知道它就在那里,等着随时相互取悦又相互取暖的共同体。
作者信息:
微信公众号:邵邵的私人书斋
新浪微博:@聆雨子
豆瓣&知乎ID:聆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