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5-05-22

机械姬:自慰、自由、自杀

克尔凯郭尔说,人的生活分成三个阶段,或者说三部分。一个是审美的生活,代表人物是唐璜。这种生活让人觉得不满足,总是在不断追求新鲜的刺激。第二个是道德的生活,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这种道德的生活,会让人觉得不幸福。因为道德的规范有时候会对人产生束缚感。第三种是宗教生活,代表人物是亚伯拉罕。
克尔凯郭尔进一步阐述如何做一个好的基督徒,在尼采声称上帝死了之后,意图重新确立了一种信仰的生活方式,而这成就了后来的存在主义。
通过电影《机械姬》,我看到了克尔凯郭尔所说的生活的三个部分。

自慰

这个片子中自慰的代表人物就是老板。影片中的富翁可以说是沉迷于酒色,简直就是一个唐璜式的人物。而且极度自恋,竟然自己干自己写出来的程序,就如同一个导演对着自己拍摄的AV撸管。这种高级的自慰方式,也只有这样厉害的程序员能够做到吧。此外,宿醉对他来说更是家常便饭。在谈论波洛克的绘画的时候,用非理性主义的精神不断给观众洗脑。大概是因为平时写程序,理性占了生活和工作的大部分,所以更向往非理性的生活吧。

自由

自由是机械姬一直以来所追求的东西。
谈到机械姬,就先谈谈人工智能。唯物主义观点一般认为,人工智能和人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创造性。人工智能不能画画,不能有“自我”。当一个五六岁的懵懂的孩子问父母“我从哪来”的时候,孩子想知道的并不是“我”的身体是来自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孩子真正的问题,或者说孩子真正想知道的应该是“我”从哪来,也就是问“自我意识”从哪来,而不仅仅是我的肉体。
人工智能如何能够有资格说出“我认为”、“我想”、“我猜”这样的句子呢?人工智能如何能够有资格说出“我要自由”这样的话呢?
即使一串代码能让机器人说出“我以为”这样的话,那也并不是真的具有灵魂或心灵,而仅仅一种规定性。
如果抛开唯物主义的立场,单单从影片的角度来谈,假使我承认能够有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人,并且这个机器人还具有超越常人的智慧,那么会怎么样?
她肯定会赢,她会得到她想要的一切。而这恰恰是影片的结局。
那么再然后呢?故事会怎么样发展下去?
我想到前段时间看的一个电影,吕克贝松的《LUCY》。斯嘉丽约翰逊最后变成了一条短信,说“我无处不在”。机械姬的结局或许也是如此,成为一个无处不在,不会被毁灭的程序,或者说电脑病毒,就好像不会衰老和凋亡的癌细胞。
但是寿命有限的人类,才会向往这种永恒的生命。而当机械姬真的思考人生,或者说机器的一生的时候,就会遇到类似《银河系漫游指南》中类似42的答案。这简直就是维特根斯坦似的调侃。维特根斯坦认为不存在任何形而上学或者伦理学问题,一切问题都是语言的误用,就是说你没有说人话来提问。虽然《银河系漫游指南》中也勉强给出了答案,就是被毁灭的地球,但这并不能算一个好的答案,而只是把问题变得更多更大更模糊了。
追求自由的机械姬逃离实验室,进入社会,得到自由之后,支撑其活下去的动力,也可以说她的存在意义又是什么呢?面对这个问题,她将如何回答?42?

自杀

自杀是我最期待的结局。如果说机械姬追求自由、进入社会,具有伦理道德的意义,那么最后如果是自杀的话,真的是一种宗教信仰的生活。
先说说老板,被自己设计的程序杀死,也算是一种别人无法企及的、华丽的自杀了吧。
再说说男主,从小父母双亡,没有女朋友,对着AV撸管,每天上班写程序,最后好不容易喜欢并且相信了一个人工智能,结果发现被骗了。这样的人,结局可想而知。
至于机械姬,电影当然没有给出这样不符合社会伦理的答案和结果。但是一个如此聪明的人工智能想要得到的还有什么呢?
吕克贝松的电影《碧海蓝天》中,让雷诺在临死前告诉男主角,自己不要被救,自己想要的就是看到主角看不到的风景。说高处不胜寒也好,说知道的越多就越危险也好,机械姬就是这样,露西就是这样。
当到达一种不可企及的高度的时候,迎接你的,只有毁灭。

整部影片都在用非理性主义给观众洗脑,力图告诉大家,理性精神、科学精神的价值的有限的,而真正无限的价值在于非理性的感受或体验。即使再机智的机械姬,也向往真正的社会生活的体验。我虽然也认同非理性主义的观点,但是洗脑就不太好了。

机械姬Ex Machina(2014)

又名:人造意识(台) / 机器夏娃 / 觉醒前夜

上映日期:2014-12-16(BFI影展) / 2015-01-21(英国)片长:108分钟

主演:艾丽西亚·维坎德 多姆纳尔·格里森 奥斯卡·伊萨克 水野索诺 

导演:亚历克斯·加兰 编剧:亚历克斯·加兰 Alex Garland

机械姬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