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看了一些关于侦探小说的理论来找剧,
却误打误撞地收获了一部打动人心的电影。
毋庸置疑,看电影除了看情节,更重要的是要看细节,看连贯性,看影片需要遵循的某种范式。但于我而言,我更喜欢的是从每部电影里汲取到的东西,就这部电影而言,它包括拽的不可一世的自信、热情,以及满得快要溢出来的对生活的爱和勇气。(嗨~总是在低谷时被电影治愈)

关于循环

《忌日快乐》中有很多熟悉的元素,包括木偶的谋杀、时空的循环、友谊的脆弱、英雄救美的爱情……每一个点都可以有很多感慨,但最难忘,也或许是最具有隐喻性质的还是“循环”这一设定。
面对电影中像女主这样,一次次在自己生日那天夜晚死去,紧接着又在生日那天清晨惊醒的永远走不出去的局,
若是揆诸当下,像极了我们的生活——每一个相似的日子,每一天重复见到的东西,每一个欲望的涌起与想要实现却又一下子实现不了的痛苦的时刻,又何尝不在无休无止的循环?那么,当自我怀疑、奔溃、痛苦来袭,again,again,again,又需要多大的勇气相信自己,需要多久的探索走出困境?
因此,女主的处理方式,也一次次再现着人们面对生活困境时可能会有的反应——
从害怕,到逃避,到面对,以及持续地面对——
虽然“面对”并不意味着结束,相反可能是更hell,更失败,更令人绝望的开始,然而还是要面对。这种建立在具体的时空循环之上抽象的心理状态的循环,是让我觉得特别好的地方。
就电影的内容而言,这是慰藉观众心理的情节需要。因为它给人们这样一种希望:只要还在做,事情总会出现转机;而从属于电影这种艺术媒介的叙事方式来看,正如麦基总结过的,电影的精彩处就在于人物在实现自己欲望过程中对阻力的克服,以及克服之后却发现更强的阻力,再次去克服......以此循环。

触动点

更重要的是,《忌日快乐》还让人们发现,所有的出路只有一条——
因为在这时,靠逃避是不行的,因为“逃避只会让人心变冷”,也会“让结果变得更糟”;
靠冷漠、排斥、不友善也不行,因为当一个人对这世界横眉冷对,亦无法得到坚定的支持与温暖的回应;
靠不在意、洒脱也终非长久之计,因为身体和内心会告诉你,你受过的伤它们从未忘记,终有一天会成为拖垮你的负面之累;
——而唯有鼓起勇气横刀立马,不断试错,不断反省,保持热爱自己、热爱这世界,靠笑得灿烂,靠真诚,靠毅力,以及身边所有的美好的情谊,才能将你拉出奔溃与绝望循环的怪圈。

不足

最后讲一点对电影的期望,觉得最后发现舍友是杀人犯这一点有些奇怪,为何要将杀人动机描述成女人对男人的争夺?这样设定不仅破坏了电影的美感,而且削弱了观众有可能发出的对那个孤独变态的杀人犯,以及他杀人动机的思考。所以,如果电影将在女主杀了杀人犯的那一刻作为最后的高潮——而非女主杀了舍友——我想整部电影可能会显得没那么烧脑,甚至还有点俗,但却会让我更回味。
今天是余生的第一天?不如说,今天又是最值得喜悦与期待的一天呀!只管去面对,去爱,去给予,去努力自成一世界,我们值得拥有幸福的一切😌😌嘿嘿

1.31再补一点,突然想到一些电影技术层面的东西

每天早上女主醒来,每次都会掐掉电话铃声,这一如同节拍器一样重复出现的动作背后,是否也是女主心中某种不变的防御机制的表达?通过逃避和沉默,面对她生活的问题——与父亲的关系。
然而,逃避无用,终究要鼓起勇气去寻找。寻找凶手的过程只是表象,寻找与父亲、与自我内心和解的过程才是重点。

忌日快乐Happy Death Day(2017)

又名:死日快乐 / 吓到半死 / 死亡无限LOOP(港) / Again / Half to Death / Happy Birthdead / 生日惊魂

上映日期:2018-02-02(中国大陆) / 2017-10-13(美国)片长:96分钟

主演:杰西卡·罗德 伊瑟尔·布罗萨德 露比·莫迪恩 查尔斯·艾特肯 

导演:克里斯托弗·兰登 编剧:斯科特·洛布德尔 Scott Lobdell

忌日快乐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