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小成本电影,有这样大的影响力实属不易。一部恐怖片,让人看过觉得心中温暖就更加困难。能做到其中一点,对于年轻的电影团队而言,就是成功。而《忌日快乐》把这两点同时做到了。
故事并不复杂。主人公TREE,是个女大学生,如许多其他的大学生一样,跨在幼稚与成熟的边缘,刚刚踏入社会,就迫不及待地想要主宰自己的人生。她看起来像是个坏女孩,特立独行,不守规矩,也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她的青春,散发着烟草与酒精味道,与长辈们口中所说的“垮掉的一代”何其相似。她的确离经叛道,但她本质善良。
她被一个面具人杀害了,在她生日的那天。匕首刺入身体,等待她的却不是死亡,而是轮回。再次醒来,仍是那天,一切重演,分毫不差。她想尽各种方法逃过被杀的命运,却总是死在同一个面具人的手下。她无数次被杀,然后在同一天醒来。她被困在了自己的生日,这一天也是她无法改写的忌日。
被困在某一段时间,并不断重复,这已经不能被称为创意。《土拨鼠之日》《蝴蝶效应》《忽然七日》……类似题材的电影与小说还有很多。还记得《忌日快乐》上映前,宣传片刷屏了我的朋友圈,看过后一方面是期待,一方面又担心剧情太过套路。事实证明了我的多虑。从前只知有新瓶装旧酒的说法,却忘了旧瓶也可以装新酒。《忌日快乐》形式虽不新,所传达的思想却是新的。什么新思想?成长。我知道成长这个词听起来一点也不新,甚至可以说是老套的很。但要知道,《忌日快乐》中所讲的成长,与以往我们所认为的成长,完全是不同的样子,表现出来甚至可以说截然相反。
我们从前所说的成长,往往都是能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能更多的体谅身边的人,表现出来的,就是更懂事了,更圆融了。而《忌日快乐》中TREE的成长,表现在行为上,则是更大胆了,更尖锐了。这种成长,是敢于拿起饮料,浇在那个自以为是的室友的头上;是敢于呵斥与自己恋爱的老师不负责任,决心分手后只留下一个潇洒的背影;是主动与父亲沟通,解开多年来梗在父女之间的心结;是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爱,并当众吻了那个值得爱的人。这种成长,是寻寻觅觅之后,看清了许多人许多事,明白了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可贵的。学会珍惜旁人的友善与真诚,潇洒地处置那些虚伪的人情,把爱与关心留给值得的人。这种成长,是拒绝沧桑的老灵魂,带着依旧锋利的棱角更清醒地做自己,保有那颗天不怕地不怕的少年之心。这种成长看起来任性至极,却更贴近成长的本质。促成这种成长的,不是人情世故的洗练,而是对生命意义的参悟。
陷入轮回,没有明天,生命失去了可能性。这样的情况下,将仅有的这一天变得有意义,就变成了唯一可以做的努力。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会如电影中所讲的那样被困于时间,也无法让光阴倒退,让既成事实的事情重来。其实我们所能做的努力,也只有让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变得有意义。被困在某一天,其实是将“生命的意义”这个庞大的问题化简。要知道,生命再长,也是由无数个此时此刻拼凑而成。
影片中有一句贯穿始终的标语:今天是你余生的第一天。我真是爱极了这句话。“余生”并不是个轻松的词,当一个概念与生命挂钩,怎样都会显得沉重。“余生”二字,每次出现都在向人们强调生命的有限,念出这两个音节时,空气穿过声带,仿佛时光飞逝。而“第一天”却恰恰相反,却让人觉得充满了希望,一切都是刚刚开始。心理学上有个说法,人们在做事时,开头和结尾处的效率和积极性总是比较高。这句话中所说的事,大概是学习工作一类,我们暂且将它抽象为线段,线段的两个端点,是人们的兴奋点。余生也是这样一条线段,但我们却只能看到开头,看不到结尾。在我们的视线范围内,它是一条射线,仅有一个端点,另一端无限延伸。余生的第一天,正是那条射线的端点,那个令人积极的兴奋点。余生,沉重且漫长,与其瞻前顾后,不如专注眼前,认真对待今天,给余生一个好的开始。
记住,今天是你余生的第一天。
(2018)

忌日快乐Happy Death Day(2017)

又名:死日快乐 / 吓到半死 / 死亡无限LOOP(港) / Again / Half to Death / Happy Birthdead / 生日惊魂

上映日期:2018-02-02(中国大陆) / 2017-10-13(美国)片长:96分钟

主演:杰西卡·罗德 伊瑟尔·布罗萨德 露比·莫迪恩 查尔斯·艾特肯 

导演:克里斯托弗·兰登 编剧:斯科特·洛布德尔 Scott Lobdell

忌日快乐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