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看变形金刚,炫目的特效让我吃惊很久,觉得估计十年内难以超越,后来事实证明我错了,好莱坞有梦工厂皮克斯还有工业光魔,什么样的环境产生什么样的技术,后来的阿凡达和今天的环太平洋就是好的例子。
从去年知道这部电影开始,就在不断憧憬和期待着,之前有的这样心情,是在期待阿凡达和普罗米修斯的时候。阿凡达和普罗米修斯毫无例外是因为卡梅隆和斯科特两位大导,这部电影更多的是某种情节。

怀着万分的期待,看到电影的开场,我激动得差点眼泪流出。电影结束,很多朋友觉得,很没意思,简直就是奥特曼和小怪兽乱打一气。的确,这个片子最后被拍成爆米花电影,的确让我有点小失望。但总体来说,还是让我非常满意,整部电影让人情境带入得非常好,把那些从小梦寐以求的场景都拍了出来。多少年来,其实一直期待这样一部电影,无所畏惧的战士操作巨大的机甲,代表人类去战斗,去实现人所不能及的事,去帮人类完成梦想。这就好比有人对金银首饰的喜爱,有对汽车手表的热爱,老男孩梦想着MJ的舞台,另外一些人喜欢科幻、喜欢遐想,憧憬着钢铁机甲。后来逐渐发现,原来有这么多人和我想的一样,并且还有人还将这个梦在屏幕上实现了。真乃三生有幸,怎能不感慨万分?

作为题外话,我可以先将自己对机甲的区分,简单说明下,大致应该包含在这四类中:
人类凌驾,机器无自主意识,此类最能突出人的作用,机器是由人驾驭的工具(《铁甲钢拳》中遥控类、《阿凡达》中铲车类、《钢铁侠》、《强殖装甲》中穿戴类类、《环太平洋》中神经连接类)
半人半机器,有人类改造而成,可分为全部替代,和部分替代(例如《机械战警》、《银河铁道999》、《最终兵器彼女》)
自主活动,有思想机器人,这些机器人都开始拥有类似人类的只能,开始很难区分,对人类影响,可简单分为能否遵守机器人三大定律(《AI》和《银翼杀手》中机器人开始寻求自我,《黑客帝国》中机器人控制人类,《阿童木》、《攻壳机动队》、《老人Z》)
外星人,机器人类型(《变形金刚》中的赛博坦星人、《EVA》中的史前文明)

期待的这类电影终于可以看到,所以刚才我说,看完电影的片头,我就被深深打动。光从前段情节来看,片子的整体水准非常高,有着一般科幻片的人文思考:因为突发的灾难,给地球社会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政府权责的变化(统一成立泛太平洋组织),政治家前后决策的变化(前期军队抵抗,后期统一制造机甲,再放弃机甲围筑长城),民众的变动(从前期恐慌,到后期求安定,到后期和政府冲突),思想文化变动(害怕怪兽,到吃怪兽、怪兽崇拜,机甲崇拜)。

但随着电影的推进,我想说,导演后续的挖掘越来越弱,尤其是人类内部思想的变化完全缺失:他们从一开始的受尽摧残,到后面终于有所转机,在胜利前欢呼雀跃,但再后来呢?电影只表现出,例如汉尼拔一类利用怪兽赚钱,出现了怪兽惩罚论的宗教,但这远远还不够。面对修筑海岸长城,多少民众赞同,又多少民众反对,为什么赞同为什么反对都没有具体说明(穷富差异电影中倒提及了这一点)。面对修筑长城,是不是会有垄断企业乘机发财,跟天朝的户籍制度一样,要求民众都移民内陆?天空和大屏广告中,应该会到处有去长城类的广告,黑中介应该应运而生。那些去不起内陆的的人怎么,是在海岸等死,还是仇恨其他人?会不会转而出卖同胞,投靠外星人?他们的思想变化仔细考虑下来其实非常有意思。除此外,人们对机甲的感情也不怎么全面,只说到人类地崇拜之前,但如此杀伤力巨大武器,会不会也让人觉得恐慌?一旦被坏人驾驭,是不是就成为自身安全的隐患?同时,会不会有人企图利用机甲进行自行的践踏,实施独裁?会不会有人去神话机甲,和怪兽一样把这看成是另一种神迹?政治在这个期间如何被摆弄,每个国家都是表面上这么齐心协力么,暗地里会不会互踩?为什么可以造成如此机器人,却没有出现巨型枪炮。地球被破坏后,人类是否有考虑过太空计划?
电影如果可以对以上几点做些着墨,多加些人与人的冲突和解读,将是更加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当然这些方面,也存在严重的审美偏好,悲观主义角度看下去,任何一点深入下去的结果恐怕都不会那么积极。这样的电影的,基调未免过于沉重,影响票房的事,投资人也不会允许的。


从开头推测下去,这部电影充满了让人惊喜的无限可能,不过很明显,导演最后只简化成几场打斗。
说到打斗,我的悲观主义毛病又泛滥了。想象着,这样的电影,本来可以加入更多武侠情节。不同于变形金刚,这里的机器人是没有智能的,操作冰冷机甲的是热血人类,他们精神层面的东西才应该是本片要表述的重点。一如仗剑天涯的侠客,武器不过是形,高手过招赢的却是意。所有的武侠情节中,最让人唏嘘不过的,当属落寞英雄和命运抗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师未捷身先死,再如小马哥那句“拿回属于我的一切”。回到这部电影,和“危险流浪者”一起的那些战将都已远去,“海参崴号”、“丛林狼探戈号”都早已变成在一堆凌乱的废铁,充满落寞地被遗忘成一座山形状的废墟。只有“危险流浪者”用仅存的气力打倒敌人,最后拖着残破的身躯在黄昏中走到海岸。
电影中将军这个重要角色,其实很符合悲观主义的情设,自始至终,他屡遭挫折,却从未放弃过去主动肩负人类的使命,并致死为之奋斗!他是曾经的英雄,他的军旅生涯被排挤,他的故乡被敌人的入侵,他早已老去还身患绝症,同时他还是个慈爱的父亲,严厉的上司,这么多身份的重合,本身就让这个角色拥有很多悲情色彩。这样角色有血有肉,让人印象深刻,所以主角为什么不能是他?当然,如果按这个主线发展下去,电影势必会越来越让人绝望,所以最终只能牺牲他给真正d 主角加上耀眼光的环。不过最后将军的形象还是得到升华:在海底中,铁汉、父亲、救世主,三种角色全部集中起来,完美丰富了电影孱弱的剧情。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也微微提及了人类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因为我们破坏的环境反而更适合外星人居住,所以他们才会不惜一起占据。稍微有点牵强和讽刺,但起码电影中能够主动去讨论现代工业对地球的影响,能够主动讨论人类之外的东西,当然也仅开头就戛然而止。如果能顺着基调,起码电影的深度可以再好好挖掘下。钢铁、废墟;怪兽、机甲,黄昏中的黑亮的钢铁,则是人类工业文明的图腾,电影应该试着去探讨下人类对工业的依赖和反思:钢铁作为工业的代表,开始引入造成了人类生活提升,然后工业发展又造成了地球污染,然后引起外星殖民,最后又通过钢铁打败殖民者。。。但到这里不应该简单完结,还需要对之前的反思,对后续发展的调整,不然这样的剧情可能还会继续下去。

如果这样深入下去,电影就不应像阿汤哥的科幻片中那样,优美的流线太空机,白净简洁的建筑和装修,机舱、操控室内布景一律全息图加亮晃晃的仪表,感觉非常高科技。反而越粗犷杂乱越好,舱门是厚重锈驳的铁闸,房间就是一个个封闭的铁箱,这里的未来是跟现在、跟过去没什么两样,世界依然充满肮脏和破败。这部电影主场景放在未来的香港,倒是非常恰当。街道上灯火阑珊、人潮拥挤却又乌烟瘴气、脏乱不堪,满是英文、中文和日文涂鸦。镜头前大片大片的阴影笼罩在街头,很多废弃的高楼耸立,还有人用怪兽的骨架搭建了酒店招揽生意。劳碌的工人们,为了微薄的工资,爬上钢铁高架上,甚至要用生命去换取生活。可这些铜墙铁壁被怪兽轻而易举就摧毁后,那些为修建长城付诸全部心血的工人不禁感慨:我们这么做到底为了什么?此情此景,是不是感觉很相似,千年前中国的秦朝出现过,进击的巨人中也出现过,这代表了人类满足现状的奴性。当然消极抵抗的结果也是一样的,面对野蛮入侵方面简直毫无作用。在巨型怪兽面前,我们看到黑色的密密麻麻的人类疑似蝼蚁,这时岿然不动的机甲才更能称得上真正的“人”,它们存在是就是为了证明人类仅存的尊严。

总之,这样的一部电影,对得起他的票房和评分。差那么一点,就能成就为无可替代的经典。。。

环太平洋Pacific Rim(2013)

又名:悍战太平洋(港)

上映日期:2013-07-31(中国大陆) / 2013-07-12(美国)片长:131分钟

主演:查理·汉纳姆 菊地凛子 伊德里斯·艾尔巴 查理·戴 朗·普尔 

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 编剧:特拉维斯·比彻姆 Travis Beacham/吉尔莫·德尔·托罗 Guillermo del Toro

环太平洋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