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电影有很多让人感动的镜头,然而我却是在出字幕的时候忍不住潸然泪下,那种被美好擒住的感动在内心里轻轻涌动,使我一时间难以自已。

电影资料馆的影院观众席上坐着稀稀拉拉的人,貌似这个获了很多奖的电影并没有引起大多数人的兴趣,还记得看《龙纹身的女孩》时几乎座无虚席的场景。
电影开篇就是外科手术室里从人体喷出的血柱,惊得胆小的女孩子们发出一声“啊”,然而再定睛往后看的时候,会发现虽然有很多做手术的近景,看到人体的内脏结构,可是由于主人公那静穆的工作态度,手术室里协调有序的工作气氛,却丝毫都不让我有血腥的感觉,反而升起一种敬畏感来。

主人公当麻医生在童年时期由于亲眼目睹母亲由于病痛没有得到妥当医治而去世的痛苦情景,因而在成年后萌生了要治病救人,做一个为病人解决病痛的医生,他做到了,然而同时也失去了一些东西,一些对于人来说很重要的东西。
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母亲在痛苦的病痛中离世,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是很大的刺激,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精神上,都是极大的创伤,这个创伤没有被很好的医治(在普通的农民家庭,人们大概也会免于提起这件悲痛的往事),所以“救救妈妈”的呼声就会变成这个孩子一生的呐喊,他用自己的整个人生去发出这个声音,这是他疗愈自己创伤的方式,是他人生中最重要或许也是唯一重要的事情,因而对于他来说,什么名誉、地位,什么金钱、爱情,都变得不值一提。
这个电影也让我想到听朋友讲过的一件事。她在2008年时曾参与汶川地震的心理援助小组,期间遇到一位情绪激动的消防军官。他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亲眼目睹了自己所有的亲人被压在瓦砾下的惨剧。他长大后就成为一位非常优秀的消防员,每每都冲在最前面去解救灾难中的人们,丝毫不顾及个人安危,由于他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当时40岁的他已然是职衔不低的军官。汶川大地震,他再次申请到救灾第一线做抢救工作,正是他幼年时所遭受的精神创伤支撑他一直为救灾奋不顾身,每到那奋勇的时刻,他的内心里何尝不是在呐喊着“快!快救救我的爸爸妈妈!”。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使命之一是为那些受到心理和精神创伤的人们提供心灵帮助,还有些机构专门为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中遭受心理和精神创伤的人提供心理援助,又叫危机干预,以帮助人们尽快从创伤中走出来,恢复有序的宁静的普通生活。
可是有时候我也在想,是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这样的心理援助或者危机干预呢?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确实能让那有心理创伤的人恢复到往日的内心和生活秩序,然而这个世界却可能因此失去一位杰出的医生,失去一位英勇的消防员。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的荒谬,这么的不可理喻。

为什么前文说当麻医生在成为杰出的医生的同时,却也失去了一些重要的东西呢?
还是要从他的心理创伤说起。由于失去母亲的痛苦太过强烈,以至于他一有情感的触发就会痛到无法承受,所以当麻应该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屏蔽自己的感受,让自己变成一个没有感受的人,情感完全封闭,这使得他能问出“是谁和谁在相亲”的话,也能对身旁的美女护士一再的示好毫无察觉。
作为一个人,失去了体会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的能力,不得不说这是一大遗憾。
或许人生就是这样,得到一个,总要同时失去一个,这个世界公平得很。
所以心理创伤不全是负面的,如果换一个角度,它有着很多的正向的、积极的意义。我常常觉得每个人都是被上天选中的,你可能被选中来这个世界上做一个被父母抛弃的人,也可能被选中做个身体残障的人,还可能被选中做一个同性恋,当然,你也可能只是被上天选中来做一个看似普通的毫无特色的人,这种被“选中”,就像电影里的当麻被选中做一个幼年亲眼目睹母亲惨死的人一样。每个被选中的人都不是无缘无故被选中,那一定是因为上天认为你有能力承担这一切,并能够由此派生出强大的能量来,去改变生活,去影响他人,去为这世界增添一些独特的魅力和光彩。
只是,你是否愿意像当麻一样选择承担自己的使命,并为之做出努力呢?

走出影院,我和我的先生默默地走了好一段路,我抬头对他说,这部电影让我想到另一部日本电影《入殓师》,觉得它们整体的调调还蛮有些相似,都有一种厚重的、肃穆的感觉。
他说是,然后带有一些感叹的意味地说,如果中国导演也拍这样的电影,会怎样?
我想了一下,说道,恐怕中国人不一定能拍出这样厚重的电影。一方面日本的传统文化和仪式都比我们保留得完整,他们对生命有一种深深的敬畏感,所以能拍出这种充满了仪式感和对人性美的崇敬的电影,可是这样的电影却需要观众沉下心来去体味才能看到它的美和力量。另一方面,看看我们中国的观众,没有帅哥美女、没有爱情,没有枪杀暴力,有几个观众愿意走进影院为它买单呢?否则许鞍华导演就不用总是为投资发愁了。

孤高的手术刀孤高のメス(2010)

上映日期:2010-06-05(日本)片长:126分钟

主演:堤真一 夏川结衣 吉泽悠 中越典子 平田满 成宫宽贵 

导演:成岛出 编剧:加藤正人 Masato Kato/大钟稔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