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恋恋山城》里,我们看到了美。
  它的美在于一种家庭的和谐、对于自然的向往以及理想的可贵。
  邪恶与善良灵魂的对比。让美更美,让丑更丑。
  为了得到有源泉的土地种花,帕皮特和龙勾林叔侄阴谋害死土地主人。在继承土地的驼背一家到来之前堵死泉眼。并在他们缺水的时候百般阻拦。最后终于将驼背折磨致死,驼背妻子只得低价卖掉土地。帕皮特和龙勾林却未曾想到在打开泉眼的时候刚好被小玛侬撞见了。
  就在这时,以仇还仇的报复埋下了不可消灭的种子。
  之前永远安静地呆在角落里的小玛侬冷峻的神情,就让人觉得总有故事发生,却不知道是什么,里面有不可言说的不安。
  驼背死去之后。龙勾林那句“不是我在哭,是我的眼睛。”让人看到人性最内在的善良,但又深深感到他的可悲。
  龙勾林的悲剧,已经埋下伏笔。

  在《玛侬的复仇》里面,艾纽曼·贝阿(玛侬)无法抗拒的美本身就是一种致命的吸引。
当龙勾林爱上玛侬的时候,一场轮回就已经注定。
  电影似乎在努力诉说一点:再怎样的的万事万物,到了爱的面前,都是卑微的,都是无力的。
  ——不可否认,龙勾林是爱着玛侬的,虽只是一场自顾自的奔跑,却不可否认他追逐的是最纯真的爱情。再怎样的过往,都只是过往。在这场爱里,他是无力的。玛侬连眼角的余光都没有施与到他。就像所有的爱情一样,谁先投入,谁便先输了一仗。
  ——玛侬爱上教师也似乎没有什么理由。只是一次树上偷偷的俯瞰,便深深爱上。那把遗落的刀,只是一架桥而已,连起了偶然的必然。在爱里,偶然与必然,向来如此。
  龙勾林关上门,不给帕皮特开门,却想要隔着门和他分享他心中的恋人。但问及是谁时,龙勾林又不敢说。那是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卑微,或许他知道她不会看他一眼,又或许他知道帕皮特也不一定会同意。他带着自顾自的深沉,似笑非笑,似哭非哭,只能说:因为这是我的秘密,这是我的第一个秘密爱人。最后又还是隔着一个钥匙孔将心中的秘密吐露。龙勾林的丑陋和阴险并没有掩盖——爱是卑微,爱是隐秘,爱是欲说还休,爱是情不自禁喷薄而出的美好。这样的曾经,相信我们也谁都有过。
  龙勾林把玛侬不小心遗失在郊外的红丝带用针线鲜血淋漓地缝到了心口上。看起来像是疯狂而无理,却不禁让人动容。电影三次特写了这根缝在心口的红丝带:
  第一次是鲜血淋漓地缝合——爱确是疯狂无理,鲜明而痛楚,那般不可理喻,却也自然而然;
  第二次是玛侬为报复放火烧龙勾林的房子时熟睡中的龙勾林——一边是深深的恨,另一边却依旧是沉沉的爱,对比中让人不忍唏嘘;
  玛侬偶然找到全村真正的泉眼,她开始了她的报复——堵住泉眼。当全村陷入干旱后,人们才开始忏悔罪行。于是龙勾林和帕皮特就被推倒了风口浪尖,玛侬站出来指责他们堵住泉眼,害死父亲,先前埋下伏笔的的证人也出现了。巧妙的是,这一段并没有生硬地直接叙述,而是通过上帝惩罚、做礼拜时教父的告诫这样的情景来托出轮回的善恶。陷于困境才能真正展示人性,各种嘴脸纷纷出现。但无疑终极意义只有一个:人性总是善良,只是陷于利益冲突和人性本来的冷漠樊篱,非要等到惩罚降临才肯审视自己,忏悔曾经。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样的关头,龙勾林表现出来的却不是逃避。惩罚的降临,面对遥不可及的爱人,让他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他不再关心花,不再关心自己的处境,只关心玛侬对他的看法;他指责帕皮特让他失去一切;他无法忍受玛侬对他的恨选择自杀。
  龙勾林自杀后,这时候最后一次心口红丝带的特写出现了:躺在床上的龙勾林胸口的丝带被教父剪去——死亡带走一切,里面肯定有恨,或许,也包括爱。
  本以为影片在这时就会结束。
  一段关于爱与恨交织的岁月,一场关于丑与美的角力。
  在玛侬婚礼之喜悦和帕皮特扫墓之凄然的对比中,以我们期待的方式结束。
  但是事实却是,高潮刚刚开始。
  在帕皮特和瞎眼老妇的对话中,那条一直隐藏在故事中的暗线抽丝剥茧般地一一呈现:年轻的帕皮特和玛侬的祖母弗洛瑞拉是曾经的恋人,但为了男人的荣誉帕皮特去了非洲参军,却不知弗洛瑞拉已经怀上他的孩子,又由于军旅生活辗转漂泊,他没有收到弗洛瑞拉的信,弗洛瑞拉不能未婚先孕地等待,只好嫁给外地的铁匠,生下驼背,玛侬的父亲。因为弗洛瑞拉从没有承认过,所以帕皮特也一直不相信她是真的爱他。
  所以,帕皮特用尽方法寻找的苏贝兰后裔就是驼背,但却因为人性的自私,将驼背折磨致死。也因此害死了自己的侄子龙勾林。
  到这里,影片才在帕皮特的忏悔和死亡去中缓缓落下帷幕。
  
  除了剧情之外,电影的镜头和音乐也是非常出色。
  整体来说,在镜头处理方面,都是比较舒缓的慢镜头。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本来所处的环境就是法国19世纪的山区乡野,这样更能展示风土人情;另一个方面是因为本片的情感一直都是比较压抑和隐忍的,这样托出角色的心理变化,在缓和之下的戏剧冲突反而给人更强烈的感受。
  影片的特写镜头也是一大亮点。正是在这样一些特写镜头中中,展示了帕皮特的老谋深算、龙勾林的自私和无助、小玛侬的冷峻和不安、驼背的固执和可怜、玛侬的善良和坚忍…总是能在适时给予很好的特写镜头,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为了展示人与人之间、人与景之间的空间关系,片中也不乏一些让人惊喜的动镜头。导演似乎习惯设置悬念,在镜头运用同样如此。总是将中心表现对象通过运动的长镜头在最后展现,给人以不小的视觉冲击。
  片中反复出现的那段音乐也让人记忆深刻。同一段音乐通过不同的乐器演奏,在不同的情境下表达了不同的含义:或充满辽阔高远的希望,或满溢孤独无助的凄苦,或承载忏悔遗憾的悲凉。
  总之,全片在镜头与音乐的交织中,有着让人惊异的节奏,舒缓而自然,以致那般强大的爱恨都变得隐忍和波澜不惊。让人看完之后,有情不自禁的回味,有不可思议的美。
  
  不管怎样,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爱。
  帕皮特对弗洛瑞拉的爱,从他的终生未娶,从他离去时手中紧紧握着的梳子;
  龙勾林对玛侬的爱,从他纯真的山野跟踪,从他心口血肉模糊的红丝带;
  玛侬对教师的爱,从她树上羞涩的偷窥,从她捡起那把小刀时的迫不及待的惊喜。
   本是充满爱的简单世界,因爱生恨,因爱而变得复杂,却也终须以爱来结束。
  我想,在玛侬看到帕皮特的信后,了解到所有故事之后,一切都会和解。
   与金钱和道德无关,在爱的世界里,没有谁是配角。
  如果爱。
  爱。
  

甘泉玛侬Manon des sources(1986)

又名:玛侬的复仇 / 恩怨情天 / 女人的复仇 / Manon of the Spring / Jean de Florette II

上映日期:1986-11-19(法国)片长:113分钟

主演:伊夫·蒙当 丹尼尔·奥特伊 艾曼纽·贝阿 伊波利特·吉拉尔多 

导演:克洛德·贝里 编剧:Claude Berri/Gérard Br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