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处于不能克服无法避免的痛苦中时,就会爱上这种痛苦,把它看成幸福。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分裂》这部电影本身的编剧并不讨喜,有评论称“只有詹姆斯·麦卡沃伊的多面表演,能将影片从完全的平庸中拯救出来。”写这篇影评的根本原因也是对 “一美”神级演技的认可(我会告诉你我是詹姆斯·麦卡沃伊的迷妹吗?),以及对这类题材的兴趣。
该片以真实案例改编的小说《24个比利》(Billy Milligan)为创作灵感,题材的可塑性以及深挖的可能性让 “小李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根据人物原型筹备数载拍摄一部《拥挤的房间》(2020)。甚至早在1997年开始,詹姆斯·卡梅隆、大卫·芬奇等一众顶级导演编剧就曾有意筹拍该故事,原型 “比利”本人甚至还曾指导过约翰尼·德普、布拉德·皮特、西恩·潘和 “小李子”等演员如何扮演自己。(难道不是约翰·库萨克或爱德华·诺顿更适合演吗……)
Kevin原人格
自三岁被母亲虐待的原人格,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作为保护者的强迫症人格Dennis出现,只有洁癖和强迫症的人格才能够保护幼小的Kevin不再遭受母亲的虐待。Kevin Wendell Crumb, 在影片结尾心理医生死前留下了写有原人格全名的字条,也成为保护女主角免遭 “野兽人格” 袭击的方法之一,也只有在唤醒原人格的意识后才能够将多人格控制在安全的范围之内。
当凯西唤醒了Kevin原人格后,Kevin央求凯西杀死自己,而凯西并没有表现出畏惧,而是难过和同情:同样被监护人叔叔虐待和强暴的遭遇也发生在凯西的童年,在影片中不断闪回,而她选择拿起猎枪保护自己。然而由于畏惧和进一步的自我保护,其他的人格在Kevin请求杀死自己后迅速爆发,瞬间转换(赞 “一美”的演技),对Kevin的保护进而升级,当凯西呼唤 “Kevin Wendell Crumb” 时也再也不能阻止野兽的出现。

Dennis 强迫症控制狂
开头绑架三个少女到一处地下室,从擦拭汽车方向盘到座椅处处体现洁癖和强迫症人格,凯西看着这一切却格外冷静。告诉同行被施暴的女孩在自己身上小便来对付强迫症人格Dennis。影片继而展开凯西儿时与父亲打猎的回忆:“雌性比雄性更聪明,人类世界也一样。”,以及心理医生弗莱彻收到来自另一个人格 “Barry”的求助邮件。
人格Dennis是影片中出现频次最多的人格,甚至在其他人格出现后该人格可以假装其他人格,保护其他人格,特别是保护原人格Kevin,以此试图骗过心理医生,例如正常人会绕过垃圾堆走路,而为了骗过心理医生证明自己不是Dennis强迫症人格,假装Barry人格的Dennis甚至会克服洁癖踩过垃圾。而假装其他人格开始也为男主人公对于体内各人格的控制和转换以及 “病情加重”埋下伏笔。
Barry 时尚设计师
“如果你去世了谁来照顾我们…有人真正在乎我们吗?” 设计师人格Barry在心理咨询室所说的 “我们”实际是指男主人公身体里的所有人,看似轻松愉悦的谈话实际上却隐藏杀机,“如果你去世了”似乎不是人格Barry随口的假设,此时的Barry刚刚脱离Dennis人格离开地下室。而心理医生的回答似乎引出了另一个事实:“实际上巴黎大学已经请我去做讲座了,他们对我们很感兴趣。”
多重人格患者很清楚自己的人格分裂症状,甚至在正常情况下可以控制各人格的出现和作用,就像一个组织中各司其职的不同人设,而美国历史上确实存在心理医生将多重人格病例作为研究,人为干预以至于一时间多重人格的病例激增。“我们通常把受过严重打击的人视为不正常的,如果他们反而比我们更健全呢?” “他们成为了他们想成为的人,他们的大脑学会了自我保护,DID病人用思想改变了自己人体的化学机能。”
Patricia保守的信教妇女
人格Patricia的出现阐述了另一个事实:人格Dennis绑架三名少女的不正当行为实际上是为Patricia这个保守的信教妇女提供 “教育他人”的机会,而Patricia这一形象可被视为原人格Kevin母亲的形象,这一点影片后面关于Kevin原人格童年时期受到母亲教育和虐待的叙述也有所佐证。上文提到Dennis假装Barry人格去做心理咨询,在Patricia人格外衣下切面包没有对齐后恼火,也证明了影片后期的Patricia人格同样是Dennis在假装。

Hedwig 九岁男孩
“我叫Hedwig, 我有红色的袜子。”这是说话大舌头的九岁男孩人格Hedwig。“我要在Dennis面前表现好点儿,不然他要生气了。”小男孩人格对于凯西是最容易利用并博取信任的突破口。“Patricia和Dennis这次要找个男孩儿。”凯西这样告诉Hedwig的时候,人格Hedwig开始感到恐惧,可以进一步肯定Patricia和Dennis人格可以被视为原人格Kevin父母的形象投影。而博取Hedwig这个男孩人格的信任的同时,凯西也道出了自己在学校制造麻烦被孤立只是希望远离讨厌的人这一事实,此时的对话更像是凯西真正从男主人公身上找到了共同点,而非单纯为了逃脱而博取信任,也解释了为何从影片一开始凯西就能保持冷静思考。能够治愈和理解一个人的往往并不是医生或人生导师一类的角色,而是和你有同样遭遇的“病友”。
Beast 终极野兽人格
野兽人格,也是所有人格集合的终极人格。在Dennis这一保护其他人的人格曾经对心理医生的口述中,这是一个无所不能,超越人体极限,从铁轨的环境中孕育而生的终极人格。“铁轨” 代表了儿时Kevin的父亲离开时的最后场景,心理医生试图让Dennis相信 “野兽”人格只是他的臆想,并不存在。那么这里是否可以更加肯定片中的心理医生真的如真实的历史事件一样(点此链接了解真实案例: Sybil),在诱导并控制多重人格患者对于人格的认知,而终极野兽人格由于被描述的过于恐怖和不受控制,所以心理医生通过心理暗示告诉男主人公他不存在。而反讽效果在这里的体现为一个“狼来了”的故事,即心理医生的实验和诱导最终助纣为虐,没想到野兽人格真的可以超越人类极限,而这或许并不是DID患者自行酿成的结果。
最终不可控制的悲剧产生:杀死心理医生,吃掉两名少女,野兽人格真的在记忆中的“铁轨”场景中诞生了。而 “野兽徒手爬墙”这一情节的设定被一种影评人诟病:辩证来看这种夸张的表现手法似乎超出了多人格的范畴,更像是对多人格的神化和心理暗示酿成恶果的放大;而从电影表现手法来看,如果仅仅将电影视为艺术表现形式,放大多人格的可能性和出乎观众意料,似乎也合乎情理地将影片推向高潮。
这里还要特别强调一条暗线:三个女孩里只有女主的衣服穿的最多,作为洁癖强迫症的Dennis在影评当中多次让三个女孩脱衣服,而当最后野兽人格出现,同时女主凯西脱到只剩内衣时,身上儿时被虐待留下的伤疤暴露在“野兽”面前,“You are different from the rest. Your heart is pure.”“Only through pain can you achieve your greatness.”终于,一个饱受人格摧残而孕育出的野兽看到了和自己有同样遭遇的人。受过伤害的人才更高等。
影片结尾凯西得救,穿过各种野兽的牢笼,原来被困的地下室在一家动物园内。“它们不会伤害你。”动物园管理员告诉凯西。逃出了 “野兽人格”的魔爪,也只有受过伤害的人,感同身受的人才能够得到宽恕,免受伤害。
“让他告诉这个世界看看我们能有多强大。”褪去野兽人格,镜头在两扇镜子之间切换,同时其他人格也在镜中不断切换。儿时的虐待和自我保护以及野兽人格的强大,终于让Kevin以及身体里的所有人格被世人知晓,演员布鲁斯·威利斯的出镜也为这部影片的续集《玻璃先生》(2019)埋下彩蛋,同时与导演萨马兰的前作《不死劫》串联成三部曲。
写在最后
关于多重人格的案例及其真实性的探讨不胜枚举。从 “Billy”到 “Sybil”,新闻报道以及相关题材的电影一直在不断被提及和创作。电影源于生活确实不假,不为人知的世界和领域常人无从知晓,也正是这些亦真亦幻的故事才为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而创作的实质亦是人性的自我认知。
扫描二维码,关注“萌萌侃电影”

分裂Split(2016)

又名:思·裂(港)

上映日期:2016-12-26(奇幻电影节) / 2017-01-20(美国)片长:117分钟

主演:詹姆斯·麦卡沃伊 安雅·泰勒-乔伊 贝蒂·巴克利 海莉·露· 

导演:M·奈特·沙马兰 编剧:M·奈特·沙马兰 M. Night Shyamalan

分裂的影评

Trista
Trista • 分裂
嫌遥
嫌遥 • 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