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在电影艺术创作中并不新鲜,专业名词叫DID(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是说一个人身上至少有两个或以上不同的人格存在。
这些不同的身份会交替控制这人的思维,有时候身份之间互相知道对方的存在,有时候却不能。
最出名的电影应该是大卫·芬奇《搏击俱乐部》,希区柯克的《惊魂记》也是,主角的身体里都住了2个不同的身份。后来艺术家们不满足了。2003年《致命ID》的主角有11个不同人格,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儿杀人犯警察应有尽有。
根据心理学的解释,大部分出现这种病症的个体都在小时候受到了相当程度的虐待。
当孩子周围发生了令他(她)无法承受的事情,他们就自动发展出“另外一个”比本来的自己更强大的身份来面对。时间长了,不同的人格逐渐独立,会开始交替接管身体。这些不同的人格有着不同的名字和性格特征,甚至性别、行为习惯、爱好、身体疾病都不一样。
《分裂》在美国上映不久,IMDB评分7.5,主演是我们的“一美”詹姆斯·麦卡沃伊。
首先我想说,这可能是“一美”演艺生涯中最精彩的一次表演。詹姆斯·麦卡沃伊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可能都神经了吧。光是调整脸部细微的表情都很不容易,更不要说还得模仿不同身份的语态与行为举止。
《分裂》并不是一个恐怖电影,说惊悚吧,也不太吓人。影片从三个花季少女被“一美”绑架开始讲起。乍看上去,影片应该是典型的“绑架—囚禁—伤害—出逃”这样的走向。但其实与我们想的完全不一样。
三个被绑架的少女以为男主角要侵犯他们。通常来讲,这种文质彬彬戴着眼镜的男青年很可能对性有着变态的狂热。然而男主角没有。
男主角只是做了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儿,比如想让少女陪他跳舞,比如拿了一堆清洁剂让她们打扫浴室。更让她们莫名其妙的是,男主角居然换上了女人衣服自言自语起来。
还没回过神儿,男主角马上又换了身儿亮黄色的运动服,坐在囚室门口与她们攀谈。其中一个少女的智商上线了。她问这个运动型绑匪:“你几岁?”咱们的“一美”天真地回答道:“9岁~”
姑娘们:“???”
尽管如此,姑娘们也顶多觉得男主角是个与众不同的变态而已。但导演很快替观众解答了疑惑,他让男主角又换了身儿画家的衣服,去拜访自己的心理医生。心理医生三言两语就告诉大家,男主角是位患有“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的病人,他大概有23个不同人格,而且占主导地位的人格应该是正在看病的这位艺术家。
所以男主角的23个人格私底下发生了什么?实施绑架、占主导地位的明明是眼镜男啊。他绑架了这三个姑娘究竟想达到什么目的?
这部影片的结局还是挺让人意外的,属于那种你无论怎么猜都要被导演啪啪打脸的结尾。没有褒贬意啊就真是单纯让人很意外。你以为你在看一个心理分析惊悚片?呵呵。
提示大家,影片靠后部分有一段“人格大切换”,男主角体内的23个人格基本上都有露脸的机会。而你不得不对詹姆斯·麦卡沃伊的演技手动点赞。不过客观来讲,影片外壳虽精美,内容实在有些简单了,如果没有“一美”演技,《分裂》应该是同类型影片中很平庸的作品。
公众号【咕噜电影】

分裂Split(2016)

又名:思·裂(港)

上映日期:2016-12-26(奇幻电影节) / 2017-01-20(美国)片长:117分钟

主演:詹姆斯·麦卡沃伊 安雅·泰勒-乔伊 贝蒂·巴克利 海莉·露· 

导演:M·奈特·沙马兰 编剧:M·奈特·沙马兰 M. Night Shyamalan

分裂的影评

Trista
Trista • 分裂
嫌遥
嫌遥 • 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