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拉里斯星——与记忆的博弈
  
   前苏联作家斯坦尼斯拉夫.莱姆写的科幻小说《索拉里斯星》先后被俄国电影大师塔可夫斯基和美国电影奇才索德伯格拍成电影,可见这部小说的价值所在。从小说改编的两个电影版本里,能初步打探到作者的写作中心——人类和自身记忆的故事。
   索拉里斯星是人类尚在研究中的星球,科学家发现该星球内部能释放出“复制人类”的神奇力量,几乎每一个在索星上工作的科学家都被这种力量所困扰,只要还有记忆,这种力量便会创造出人所思恋,已不在世间的人,也就是可以“再生”人。
   一个为失去妻子而悔恨的丈夫奉命到索拉里斯营救被困在飞船上的科学家,但当其到达目的地后,即被那股神奇的力量给勾引,死去的妻子复活了,在他眼前出现了长发飘逸的景象和熟悉的味道,同时在脑海里,妻子的影像也如胶片般重复滚动。女郎的相貌和声音与妻子毫无区别,只是话语中多了些停顿,仿佛在等待男人进一步回忆往事。实质上,酷似妻子的女人并非妻子,她只是靠隐匿在索拉里斯星球上那股神奇力量而存在的物质,其一切特征均来源于男人自身的记忆。
   尽管“复活”并非真的起死回生,但留给观众的却是浓浓诗意,如果电影是根据童话小说改编,这种诗意还将继续,可惜原著小说已被冠以了“科幻”之名,使这部影片朝现实更靠近了一些,甚至在观影途中,人都会时刻联系现实,微颤胆寒的自问道:这样的“复生”在将来会发生吗?
   小说家在一定程度上是根据现实生活里的现象创作,《索拉里斯星》无疑是在人类的记忆之海上做文章,记忆是一个人过去时的状态,并非所有过去都记得清楚,但总有那几个明晰的记忆点,这明晰的记忆点将萦绕人的一生,就算再理性的科学家也会陷入记忆的泥潭,犹如《索拉里斯》中的男主角,在索德伯格的版本里,他最终被“记忆之海”给带走,而索拉里斯星表面的金黄色光芒实质也就是象征着“记忆之海”。那股神秘的力量哪怕没有索星的存在,也会被人们在某刻“创造”出,只不过人类创造的过去停留在脑中,索星则能生产摸得着,闻得到的过去。
   《索星》完成的是小说家寻找过去和杞人忧天的使命,可以设想作者也曾有一位心仪的姑娘,可是早已失去了联系,于是便创造出索拉里斯这个地方,通过那里的神奇力量能将逝去的景象复现。但在渴望复现过去的同时,小说家也对自己的这种奢望饱含忧虑,《索拉里斯星》中的主人翁是使妻子离开的罪魁祸首,如果以前珍惜着她,也便不会有失去,更不至在外星球上被记忆的假象给困恼。然而像“与其追慕着已消失的精彩,不如珍惜正在身边的事物”的箴言恐连作者都难做到。
   塔可夫斯基将《索拉里斯星》作为自己“诗电影”创作的又一里程碑,在之前的《伊万的童年》以及《镜子》中,他通过诗意的叙事手法表达了对父母,年轻时代情人的追忆。《索拉里斯星》则是其对妻子(所爱之人)的追慕,影片的故事没有结尾,观众只能在最后看到索拉里斯星表面耀眼的光芒,但在打字幕的时候,巴赫的大提琴音乐再次响起(第一次是在主角回忆妻子时),使电影笼罩在浓浓的宗教氛围里,这也给电影增添了一层与宗教相关的解释,或许在某种层面上,宗教、记忆分别代表着人类世界的过去与个人的过去。
   《索拉里斯星》一方面实现了作者、主人翁和观众的非现实理想,另一方面却打消着人们追寻过去的念头,犹如索德伯格电影版本中一位飞船上的科学家所言:长期陷进假象里,人只会走向灭亡。看来记忆中明晰、美丽的点也是一朵带毒刺的玫瑰,人类必须拿出大智慧与其博弈。

飞向太空Солярис(1972)

又名:索拉里斯 / 星球疏拉利斯 / 梭拉丽斯 / 索拉瑞斯 / Solaris / Solyaris

上映日期:1972-03-20(苏联)片长:167分钟

主演:纳塔莉亚·邦达尔丘克 多纳塔斯•奥威戴斯 尤里·贾维特 弗拉 

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编剧: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弗雷德里克·格伦斯廷 Fridrikh Gorenshtein/史坦尼斯劳·莱姆 Stanislaw Lem

飞向太空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