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2年,无法想象。看完塔可夫斯基的《飞向太空》。这是我看的第一部塔可夫斯基的电影。很早就知道其为大师,作品非凡。所以一直不想急着去看。怕由于学的东西不够多,不能体验到非凡作品给我带来的丰富体验。一直在酝酿看电影的情绪。哈哈😄别人是酝酿情绪创作作品,我酝酿情绪看电影。确实看到了很不一样的电影。不过也有很多熟悉的影子。看到了国内贾樟柯和毕赣导演的影子,狭窄空间对话场景调度,和贾樟柯的调度很相像。不过个人觉得塔可夫斯基的调度要灵活得多,变化丰富丰富得多,要“运动”一些。毕赣导演的《路边野餐》和《地球最后的夜晚》内容里边就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不过个人觉得,包括很多镜头,内容及调度都是基本一样的,毕赣所写的诗“人类代替人类掌管家园”对应《飞向太空》台词“人类需要人类”,但前者很电影内容几乎没有任何关系,纯属误无病呻吟,导演想要展示自己的才华,后者则是强调了主题,人类需要人类。还有很多类似的地方。老是漏水的房子、坐车、拍车前进的视角、隧道,梦醒来等等。《地球最后的夜晚》连名字都与《飞向太空》相似,旋转的房子、马、做梦、遇到爱人,等等,也是很多相似之处。 就内容而言。个人觉得塔可夫斯基在这部电影里所提出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是比较更具有辐射性质的,也并没有让观众强行接受像《地球最后的夜晚》长镜头为梦境的观念强加在头上。地球感觉很像是一个学习作业。有点过于个人,部分有点显得是在纯属炫技。
利用镜头缓慢的跟随人物不停的出画入画,来实现人物之间丰富活跃的调度,刻画人物内心,控制节奏。贾樟柯导演的影片很多都是这样。不过贾樟柯的早期作品对节奏不是很重视。直到后面的《江湖儿女》的出现以及《天注定》部分场次的戏,节奏处理很是喜欢,看全局,就有点不开心了,有点属于葛优瘫状态,艺术手法不出新意,使得大量的乏味镜头让叙事缓慢,整个节奏被拖沓,很多部分建立起来的情绪都会被慢慢消磨掉。 很多时候会显得难以琢磨。我渴望看到的文艺片,我更想看到独创性质的东西。作为观众,请让我看到“爽”的东西。贾樟柯导演很多电影里,还是能实现让我大部分的快感的。因为感知真实空间本身就是一种快感。
塔可夫斯基的《飞向太空》在那个年代算是很出奇了吧。即使很多镜头看出来没有现今的技术那么成熟,看起来会略显粗糙。不过导演的功底是可以基本上完全肯定的。很多时候实现了一个镜头里,领先观众,打击观众,出奇意外,思考,惊叹❗️。这些基本上都实现了。个人较喜欢品味视听,对于剧作,个人不是很懂。只要让我觉得是个ok的主题,三观超前,有个人思考的想法的作品,我都觉得是非常优秀的作品。

飞向太空Солярис(1972)

又名:索拉里斯 / 星球疏拉利斯 / 梭拉丽斯 / 索拉瑞斯 / Solaris / Solyaris

上映日期:1972-03-20(苏联)片长:167分钟

主演:纳塔莉亚·邦达尔丘克 多纳塔斯•奥威戴斯 尤里·贾维特 弗拉 

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编剧: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弗雷德里克·格伦斯廷 Fridrikh Gorenshtein/史坦尼斯劳·莱姆 Stanislaw Lem

飞向太空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