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6-06

飞向太空:从太空飞向人类

捋捋思路。
如果要定个关键词,我会选择“交流”和“爱”。
索拉里斯学是为与这颗星球交流而生,这颗星球便是一个巨大的生命体。而科学家们选取的方式,是向海面发射射线。心理学家和飞行员就这个问题发生了冲突,“知识只有在道德基础上才有效。”飞行员说。
——甚至不用拉上道德的层面,人们就能看出这个方法是多么粗鲁。而交流的僵持最后是被一张大脑摄影图打破的。
射线是人类的机甲外壳。人们惯于躲在远远的后方窥视结果,但交流难道不是在心灵与心灵之间才能产生吗?人类的科技发展到足以登上另一个星球,他们的心却被包裹得越发严密。而解决方式有时很简单,只是一张大脑的摄影图。你在想什么,你想要什么,多简单的道理,人们却日复一日地进行无效交流。即使是顶尖学者、科学家,也只是聒噪地自说自话罢了。
那段很有名的台词:“……我们并不想征服任何宇宙,我们想把地球扩展到宇宙的边缘。我们不知道如何处理其他世界,我们也不需要其他世界,我们只需要一面镜子。我们为了沟通交流而努力,但是我们永远找不到方法。我们正处于人类的愚蠢困境:努力实现一个我们害怕实现的目标,一个我们并不需要的目标,人类需要人类。”
事实上,人类表面上勤恳做着交流的工作,却是拒绝交流的。听起来很可笑,实现沟通不是人的目的,人类需要的是认可,需要一面镜子,他们在镜子里看见自己,便得到极大快慰。相比于和外星生物的交流,他们更在意这种虚荣的胜利——另一个自己,另一个人类。这是对“人类中心说”的诠释。
关于“爱”,我是从影片中对托尔斯泰思想的援引得来的。“一个人可以解释爱的概念,你爱那些你可能会失去的东西,你自己、一个女人、一个家乡,但直到今天,整个人类,整个地球却都无法成为爱的对象。”托尔斯泰是在《天国在你们心中》表达的这个观点(谢谢韩德星)
心理学家毫无疑问是爱他过世的妻子的,那妻子的复制体呢?复制体的人伦问题已经有很多讨论,这里就不再展开。科学家们用生物学上的相异执着地区别着人类和“客人”,但复制体同样拥有感情,懂得如何去爱,那一番哭泣的控诉令人动容。
托尔斯泰说“人类”这个词的定义是模糊的,所以爱人类也是无法达到的(有些记不清了,大致应该是这样)。复制体其实也处在与人类、地球同一水平线、远离自我和身边人的外圈上。复制体虽然源自每个人的意识或者说,欲望,但被他们因恐惧、怀疑而厌弃。只有心理学家,他在最初的移情后,意识到自己爱的是她,而不是作为妻子复制体的她。然而这种爱仍然没有超出内圈,也就是说,大爱仍然无解。

ps:关于母亲的回家的梦充满了与房间物像的对应,把妻子和母亲放在一个平行的位置,暗示二者地位的相似性。
母亲这个角色一直少有着墨,父子间的对抗倒有所描绘,以及最后对父亲忏悔,虽然厌倦了说啥都往这上面扯,我还是弱弱提一嘴:……俄狄浦斯……
跪在妻子复制体和父亲腿旁,两个画面的相似度让我不由猜想这其间有何关联

pps:补一个齐泽克的观点:“女人的存在仅仅是由于男人的欲望变得不纯洁,如果男人洗净欲望,除掉肮脏的东西,女人就停止了存在。”
精神分析真的好好玩吼。

飞向太空Солярис(1972)

又名:索拉里斯 / 星球疏拉利斯 / 梭拉丽斯 / 索拉瑞斯 / Solaris / Solyaris

上映日期:1972-03-20(苏联)片长:167分钟

主演:纳塔莉亚·邦达尔丘克 多纳塔斯•奥威戴斯 尤里·贾维特 弗拉 

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编剧: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弗雷德里克·格伦斯廷 Fridrikh Gorenshtein/史坦尼斯劳·莱姆 Stanislaw Lem

飞向太空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