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好朋友曾经跟我聊过一件事——有些词语不能随便拿来开玩笑。她举了个例子:当我们在嘲笑一个人是智障的时候,假如旁边有一个智力障碍的儿童的母亲,她会感到舒服吗?显然不会。因为嘲笑的行为给智障这个词裹上了贬义,因此她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在众人的潜意识中就是被贬低与嘲讽的对象。
我一直觉得她说得很有道理,我们的言行中不知不觉就会暴露出对他人的偏见与嘲讽。比如当下流行的表情包“我自闭了”。我们本身想说的是某件事情让我的内心非常不愉快,但是在朋友圈、空间等公共社交媒体上,负能量的传达又是不被鼓励的一件事。于是“旧貌换新颜”,略带揶揄与搞笑性质的表情包就此诞生。在这次讨论之后,我的想法被重塑了,而我也是这么践行自己想法。我在说话时更加注意,担心自己的某个不经意的词汇就会伤害到他人。
直到看到这部剧。
这部剧讲述的是一个名字叫Sam的自闭症孩子的成长的故事。当Sam爸爸第一次参加自闭症儿童的家长互助群时,他在分享自己与儿子交流经历时屡屡受阻。团体中的其他成员告诉他,描述自己的孩子有自闭症不能说“He is autistic(他是自闭的),而应该说“He has autism(他有自闭症);他不能说“He is getting better(他在变好),因为自闭症是Sam自带的天然属性,没有变好不变好一说。我才发现,所谓的保护他人只是一种欲盖弥彰,掩藏在深处的还是对这些障碍的逃避。
就像“我自闭了”表情包。为什么人们会觉得用这个表情包是对自闭症患者的一种嘲笑?那是因为他们潜意识认为“自闭”就是一个羞于被提及的词。Doug朝夕相处的同事竟对Sam患有自闭症一事一无所知,这正是因为Doug想假装这件事很正常、假装它不存在。可是,掩盖黑暗的一面就代表这个世界都是光明的吗?事实是Sam先天就患有自闭症,这是任何说辞都掩盖不了的真相。至于自闭本身,我认为这是一种属性。就像Sam一样,我们总会有希望周围安静一些、希望不被他人肢体接触的时候,那么这些时候的“我自闭了”不是恰巧可以描述当下的状态吗?
因此我认为,刻意去隐藏才是对少数人群真正的不尊重。真正的尊重建立在承认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