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开会先表扬,我把表扬的话先讲一遍——
《犯罪现场》最大的优点就是,故事讲述完整。
很多人以为拍电影先把故事讲完整是首要的,我也这么认为。
但偏偏现在的很多导演,不知道是水平问题还是观念问题,老是会给你整一些没头没尾的PPT电影、VCR电影,看完全场你都拎不清来龙去脉,搞得你一头雾水。
别以为只有国产神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们有这个舍本逐末、不讲故事光渲染的毛病,好莱坞流水线作品《阿丽塔:战斗天使》等不也一个德性?
我看《犯罪现场》起码能把故事讲完整,就体现了冯志强的基础业务能力和诚意了。
香港刑侦剧一般前三分之一交代案情及安排人物出场,中间三分之一丰富剧情并加深悬念,最后三分之一破案、真相大白。
《犯罪现场》就像剧场版的香港刑侦电视剧,开局安排“珠宝店抢劫案”前后,将相关人物放出;中间通过汪新元和叶警官两条线上两个人的“反常”行为推进情节、“虚晃一枪”;最后“四人枪战”、“乱葬岗枪战”两场戏让全剧落幕。
从开头到结尾,每个人原来什么样子、遭遇什么情况、最后什么结局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你让一个小升初的孩子来看,保准也能看得明明白白。
《犯罪现场》是冯志强的第四部荧幕作品,尔冬升是将他作为青年导演来捧、来合作的。
青年导演不好高骛远去搞一些《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大卖内涵无疑是明智的,拍出《犯罪现场调查》这样故事完整且还有几处亮点(比如画面、配乐和矛盾场面的动作戏处理等)的作品,即便相对平庸,但前途还会一片光明,毕竟现在这个电影市场,只要不算太烂,都算好的——观众的期待值真心算不上高,整体欣赏水平也算不上优秀。
没错,我说《犯罪现场》最大的优点是故事讲得完整,又说青年导演冯志强先拍成这样还算可以了,言下之意是想说:
《犯罪现场》是实打实的平庸之作,算不得大片,也够不上艺术。
先说为什么算不得大片。
完美的大片讲究什么?宏大主题、高深立意、恢弘场面、大牌明星、精湛表演、前卫拍摄手法等,起码要占到两三样。
《犯罪现场》看起来只是个成本不怎么高的港片,明星噱头无非是敬业古天乐及其与萱萱荧幕重逢,况且还是古天乐2019年面世的第六部戏,观众难免都有点审美疲劳。
说到主题、立意,不存在的,观众看完顶多觉得古天乐终于能睡着了,坏人也没那么坏,还能体会到个啥?
还有场面、表演、拍摄手法等,真心只能算还凑合。
几场枪戏,尤其是最后的“乱葬岗枪战”,显得那么仓促、草率,仿佛等不及收工吃盒饭了一样。
表演来讲,只能说中规中矩,该演冷酷的汪新元看起来是冷酷,该演沙雕的林警官看起来是沙雕,如此而已,就连萱萱饰演的女房东,说实话,也没将市侩、柔弱、善良三个特点演出彩——只是每一点都有那么点意思而已。
至于拍摄手法,开头鹦鹉+字幕倒是很适合做PPT封面,配上背景音乐倒有种大片即将登场的感觉,但可惜往后并无亮点,尤其凶案现场的画面让人感觉摄像老哥没吃饭手抖,晃得有点不舒服。当然,不可否认冯志强还是有尝试玩一哈子的,比如“洗衣店爆炸”这一PART一镜到底,看得出来是花心思的。
这片子吧,平庸的关键点在于,导演+编剧的文化格局和讲述水平上。
导演和编剧都是冯志强。
说故事完整,是他的功劳;但是说电影平庸,也正是他全责。
第一点:文化格局
我看完《犯罪现场》最大的感受,就是,感觉像中学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要同学们讲一讲好人不一定是好人、坏人不一定是坏人,然后冯志强同学就交了这么篇60分的作品。
《犯罪现场》的故事矛盾非常简单,几乎每个角色的矛盾及处理都很LOW。
抢劫犯头子汪新元,是坏人,然后因为同伙被杀、鸭梨山大而略显精分,于是想找出真凶然后彻底睡着;叶警官,伟光正的人物,因为卧底被杀、出离愤怒而尤其亢奋,于是黑化、以暴制暴然后领盒饭;林警官,怂包一个,因为汪新元跟他说自己不是凶手,就走上了寻求真相之路,从磨洋工人设转变成警局急先锋……
是不是有点太形式化、太儿戏、太粗糙了?
所有带悲剧色彩的故事,人物矛盾哪个不是重点突出一个人物情感上的“量变到质变”以及“抉择”上的痛苦、艰难?
你看同样是港片的《无间道》里一句“我想做个好人”,台词声音不大,但因为前情里种种杀戮、背叛、痛苦的堆叠,渴求但求而不得、抉择也身不由己的境遇,就让这句话显得振聋发聩!
那么《犯罪现场》的各位角色的转变呢?
你是编剧你来写的话,你觉得一个深受爱戴的高级警官会因为卧底因公殉职就毅然黑化、教唆犯罪?一点心理上逐渐转变的铺垫都没有、黑化起来行为那么娴熟就算了,最搞笑的是居然让叶警官接受了复仇团伙的提议、接受一笔钱给卧底家属——拜托,如果复仇是一个变节的话,接受赃款又是一次变节,咱这个高级警官这么容易变节、动不动就说服了自己,那他是怎么能混到以前伟光正的形象的!
劫匪头子汪新元,劫案时你看心狠手辣、形象鲜明,但往后走却变成了理中客,仿佛导演要告诉你长得帅的坏人也很可爱一样。
那个废柴林警官,积极分子变磨洋工代表交代得不清不楚,好像一个人很容易就变了,一句岁月蹉跎就可以含糊过去,等磨洋工又变成积极分子,又很突兀,只因为汪新元没杀他?就算他是白莲花舍不得汪新元,那也好歹说清楚是什么动机让他积极办案吧,就算是扳倒叶警官也是一个好的动机啊——要不然,按照这种废柴性格,躲一边不就是了。
还有复仇团伙的伙计们,什么心理变化过程都不交代,直接就让他们复仇了。诚然老妈去世、对象瘫痪等是非常大的复仇动机,但是要知道,那么多刑事案件的受害者,99%都没走上复仇道路吧?你看以暴制暴的电影,哪个不是起码交代下官方不作为,自己没办法才自己出手以暴制暴的……这就算了,居然还安排“分赃”的一幕杀叶警官,这……复仇的初心在哪?最扯的是,叶警官居然接受了提议;最最扯的是,他们还杀了要分一份的叶警官,全员黑化……导演你在想什么?
总之,看下来,感觉导演的文化水平、审美水平一般,跟文学艺术应该搭不上太大的关系,写作水平应该平平无奇。你让一个学生写作文,他也会给你安排故事矛盾,然后黑变白、白变黑,但他仅能做到这样。而冯志强的《犯罪现场》,就是这么个水平。
对比一下你就知道什么叫“文化格局”了。
你看《我和我的祖国》里陈凯歌执导的《白昼流星》,算是里面比较差的一PART了吧?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陈导这个思想水平、文化水平肯定是有的,这片子不管你往文学的“回归”主题靠还是套个“割肉喂鹰”的故事去思考老书记,反正能判断,给一定的篇幅和空间陈导,大概率会出个有深度的片子。
但你看《犯罪现场》的话,你不存在这种期待、指望的。
第二点:讲述水平
讲述水平不够的特点就是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啰里啰嗦。
该说的,比如前文提的焦点场面仓促、人物变化铺垫不够其实都可以算。你会讲故事的话,一定会注意到要让听者信服,情节铺垫不够或者场面太过仓促,明显不能让人信服。
几乎所有创作新手都有这个问题。就算你把情节大纲列给一个中学生,让他去丰富写作,你仍然会发现,他笔下的人物转变会很生硬、矛盾场面几笔带过——肚里没货、水平不够都这样。
不该说的呢?有些创作者热衷花篇幅去讲开头,细得很,到后面虎头蛇尾;有些创作者喜欢洋洋洒洒搞辞句、渲染画面,结果搞成PPT电影;冯志强这个不是这两种,起码他是认真讲故事,且结构、层次相对合理。
问题在于,那些有的没的,留白就好,别浪费时间。
女房东的所有戏都有任何必要?主题既然系在最后“这个世界不应该是这样”上面,汪新元和女房东这段“情愫”放这里算啥?你放个照顾老人很温暖的女房东,OK,请问这就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头立地成佛的理由?你放个市侩样样收费的女房东,OK,请问这个市侩形象跟剧情有半毛钱关系?你放个柔弱被人欺负的女房东,OK,请问你是想塑造抢劫犯头子江湖大侠拔刀相助的一面?拜托先讲好主线、丰富好人物主要特征好吗!
除了现在几乎所有电影都喜欢的——不管有没必要我就加感情戏——这个毛病,《犯罪现场》还有好多拖沓、注水的细节,包括主角那啥失眠症,都可以稍提即可。你看废柴林警官养猫这笔墨有必要吗?他有爱心就能帮助到观众理解他对汪新元产生圣母心?借高利贷养猫是脑子不好,这跟郁郁不得志、颓废、磨洋工有毛线关系?
想说很多,OK,那也要大师来讲,取材用料信手拈来、省略得当可不是好干的活。
最后,还是感谢古天乐,你的电影我都会看的。说我闲也罢、情怀也罢,反正老面孔们拍的港片我还尽量都是看了的。
但是,如题目所说,我挺怀疑港片未来是否能“重现荣光”。市场环境已经完全变了,优秀的演员们也逐渐凋零——说票房,除了古天乐,香港中生代的演员里,还有一个能打的吗?
现在看《犯罪现场》,让我又认识到,香港青年导演的“上限”,好像并不太高。
希望只是个例吧。

每当院线有新电影上映,“大片会议室”都将在第一时间奉上新鲜视角的原创深度影评,希望与善于思考的影迷探讨、做朋友。君子和而不同,观点差异常有,只希望您支持我们独立分析的态度。欢迎关注与评论,我们尊重每一位不做复读机、正儿八经去思考事物的人。


犯罪现场犯罪現場(2019)

又名:A Witness out of the Blue

上映日期:2019-10-12(中国大陆) / 2019-10-24(中国香港)片长:105分钟

主演:古天乐 宣萱 张继聪 谭耀文 姜皓文 李灿森 安志杰 刘心悠 

导演:冯志强 编剧:冯志强 Chi Keung Fung

犯罪现场的影评

桐桐
桐桐 • 心情
SSE
SSE • 劳模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