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这个电影,有两个渠道。一是史蒂文·索德伯格,二是祝虹。前者是本片的导演,后者则是我们的老师。
上学期伊始,在做祝虹老师的一份作业,课题是“美国独立电影”,在查阅资料的时候认识了这位著名的导演。并由此契机看了他的成名作《性,谎言,录象带》。可惜一别半年,之后就再也没看过他的其他作品。在后来的课上,祝虹老师又提起了他的这部获奖之作,于是千方百计寻觅来,却直等到现在才有时间看。接近午夜时分,头脑比较清醒,才能理清里面复杂的故事。
说复杂,复杂在结构上。看影片时会让人想起《低俗小说》,也会想到近来风头很足的《CRASH》,虽然不尽相同,但是不落俗套的叙事手法确实值得称道。
影片由四个相互独立但又互相关联的故事组成。
A.在墨西哥,两个警察参与了逮捕毒贩的活动,却迫于压力,不得不和上面的人一起从事贩毒活动
B.一个正直的法官被升迁为毒品管制署最高官员,但是他的女儿却沉迷毒品,被送到戒毒所却逃了出来,让他焦急万分。
C.两个缉毒警察逮捕了一个中介毒贩,想牵出幕后黑手,作为证人被收押的毒贩却被涉及利益的人灭口。
D.一个幸福的家庭,因为丈夫贩毒被逮捕,妻子在欠债甚多的情况下接过丈夫的生意,并为了救她的丈夫找人杀了那个证人。
四个故事交叉进行,时简时详,里面的人物在四个故事里有同样的身份,价值作用却完全不同。错综复杂的关系撑起了整个“毒品网络”。或许这是那个美国社会的缩影,但即使是缩影,也足够复杂到溢出一部两个半小时的电影。禁毒的工作是艰巨的,即使在中国,打击力度如此之大都很难控制其危害。更何况那是美国。
片中法官的女儿说了句话,“在我们这个年龄,找药比找酒容易”。片中也提到了25%的学生都有嗑药的习惯。在这样一个毒品泛滥的国度,想要彻底根绝毒品是完全不可能的,最多“把比例从25%降到10%”。上任不久的法官原来对此很有些雄心壮志,拟订了多套方案,既要控制买方,还要联合墨西哥官员去消除卖方。只是在吸毒成燎原之势在社会蔓延的时候,他的女儿却给了他重重的打击,以至在就任仪式上,他语无伦次,最终逃之夭夭。这是结局B。事实证明,女人如果狠起来,确实比男人还麻烦,因为她们很容易被感情冲昏头脑而不管是非曲直。D中的妻子最终救出了自己的丈夫,她只身与丈夫的合作伙伴周旋,雇凶干掉了C中被捕的证人,最终邪恶战胜了正义。C中两个幽默风趣的缉毒警察之一却在保护证人时不幸牺牲,令人扼腕,是为结局C。墨西哥警察忍辱负重,不惜出卖同伴以获取毒贩信任,最终彻底摧毁了贩毒集团,要求美方配合的条件仅是给孩子们建灯光棒球场,影片也是以孩子们快乐地打棒球的画面结尾,很是光明,结局A。
四个故事虽然都与禁毒有直接关系,结局却大相径庭。或许意味着这场战争只能取得局部的胜利。确实有很多毒枭被打掉了,但是因为巨大利益的诱惑,更多的贩毒者却涌了出来,受害者在不断增多,但是对毒品的需求却不见减少。因为TRAFFIC,毒品运输,实在太容易。四个故事归结到一个点上就是TRAFFIC,这是个高度浓缩的标题,如果没有中文译名的话不看电影一定不能理解。
故事的叙事性方面毫无问题,清晰流畅,有些赘笔甚至一跳而过,十分简练。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它的色调。在墨西哥的所有场景都用了黄色的滤镜,营造出一种陈旧的落后感,这便是毒贩们生存的环境。而禁毒者们在办公场合则给了蓝色的滤镜,一种冰冷的,钢铁似的质感。有时候这种蓝色也用在描述吸毒者们亢奋的情景,或许是一个巧合,或许是一个暗示,不能断言。而一般的美国日常生活则是正常的色调。除了D中幸福家庭生活片段,也有高中生买毒品吸食毒品的镜头,言下之意或许是把这都归结成一种美国人固定的生活方式,毒品已经完全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听起来有些恐怖。
事实是否就如电影描述的一样?肯定不是。这只是一部电影。但是它又不仅仅只是一部电影。



该评论系作者个人观点,更多杂感见于以下BLOG,有不同意见亦可留言于此:
          http://welcomebykim.spaces.msn.com

毒品网络Traffic(2000)

又名:贩毒网 / 天地大反扑 / 天人交战 / 毒品交易

上映日期:2000-12-06(纽约首映)片长:147分钟

主演:迈克尔·道格拉斯 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唐·钱德尔 凯瑟琳· 

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 编剧:Stephen Gaghan

毒品网络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