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网中人》和《低俗喜剧》为例 分析港媒对大陆人的身份构建



    文化身份是在很多不同的社会实践中建构出来的,这个过程包括划一条边界,来区分自我和他者。当自我和他者成为主导/从属关系,通过贬低他者来建构自我时,身份认同就很容易成为一个意识形态上的问题。香港历经百年英国殖民历史后,于1997年以一个政权交接的形式进入“民族回归”的新的发展时代。叶荫聪针对香港人寻找身份、重建自我而提出的 “边缘”与“混杂”[ 叶荫聪 边缘与混杂的幽灵·谈文化评论中的「香港身份」,收录在 陈清侨等编 文化想像与意识形态·当代香港文化政治论评》,(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31-52.]在文化界的流行,罗永生、[罗永生:(晚)殖民城市政治想像 收录在马杰伟、吴俊雄等编 香港文化政治(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2009). ]陈冠中[陈冠中 我这一代香港人。(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5)]、孔诰烽[孔诰烽 初探北进殖民主义:从梁凤仪现象看香港夹缝论,收录在陈清侨编文化想像与意识形态·当代香港文化政治论评(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53-88] 汪晖[ 汪晖 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等人的论述也充分说明如今学者关于香港公民身份认同和意识形态的认识已经从“完全认同香港”或“完全认同祖国”的二元论中脱离出来。但是受到历史及经济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香港影视媒体作为作为对大众认识影响巨大的社会力量,针对“自我身份构建”这一问题似乎还没有上升到学者们的高度。在这篇短文里,我将取材《网中人》这部1979年香港首播的影视剧和2012年上映的《低俗喜剧》,以其中的大陆人形象分析,浅谈港媒对自我身份认同和对大陆人身份构建问题。
   大陆在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逃港的情况并没有减少,反而在政治环境松动之时产生了第三波大逃港,这另港英政府倍感压力。[ 陈秉安 大逃港 (香港: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11)]因此在1980年取消了抵垒政策,即一经发现偷渡,立即遣送回大陆,香港人逐渐认为自己与中国大陆有着身份上的区别。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香港电视可以被称人们共享意义的文化空间,随着1967年香港TVB成立[ 百度百科“TVB” http://baike.baidu.com/view/926.htm?fromId=538841],电视作为大众媒体进入人们的生活,并且逐渐培育出了香港的共同记忆,与香港经济走向繁荣,后来广州话逐渐代替国语的这一语言转变,电视台的香港身份逐渐得到确立。《网中人》是港剧黄金时期的经典作品,背景是上述改革开放初期的大逃港。剧中的阿灿这个角色,与港人阿伟相比,是一个没有纪律、粗俗、笨拙的典型大陆人,同时他本身也体现着一种话语,大家理所当然地认为大陆新移民就是蠢笨无知的、低等的,所以也就理所当然地给他们又累又没钱的和职业去做,而不受到道德和良知的谴责。他的典型化让观众对他所处的群体,也就是新移民有了一种刻板印象,而这种刻板印象又可以作用于电视剧文本的生产,于是香港人和阿灿的成员类属(membership category )[ Eric Kit-wai Ma, “Outsiders on Television,” Culture, politics, and television in Hong Kong.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1999), 83]就更加清晰和牢固了。 大众对insider/outsider身份的认识会通过对电视播放内容的消费对这个划分的过程中加以巩固,也就是说电视所传达出的认识和文化身份的互动。(这里用到了Eric Kit-wai Ma在“Outsiders on Television”中提到的“insider”和“outsider”的概念 )首先,群体内部由于凝聚力和把自我合理化的需求,会生产有利于自己的群体的褒扬舆论;而由于焦虑情绪,又会对新来的人进行诋毁,也就是贬斥舆论。
   
例如,在《网中人》第一集中。阿灿父亲(A)与一位督导(B)的对话:
   B:阿古来这儿多久啦?
   A:大概五个月啦。他还适应不了香港的新生活......嗯,我想他永远也不会适应。
   B:近些年来成百上千年轻人偷渡到香港。又脏又蠢,不知道何时这些麻烦才会了结。
   A:(深深叹气):我的小儿子也要来了......
   B :(惊讶地):真的吗?!何时?!
   其次,1970年代的香港电视界掌权的、在那里从事生产工作的人都已经算是香港本地人,所以他们作为insider,在制作电视节目的过程中,更倾向于选择把新移民当作outsider,从而界定自己的合理性和优越性。由此,电视就成为一个将公众态度导向不利于新移民的一个场所。在这种建构越来越稳固的时候,即使是电视节目制作方想打破它也很难,因为观众已经接受了《网中人》剧作中阿灿这样典型化的角色。由于影视媒介这种制度化强调了香港人和大陆人的这种身份的对立,那么通过公众对文化生产的消费,那种身份对立就更加融入了大众对于两者身份的认识,因此就有了公众意识。这种公众意识并不是简单的社会现实的体现,它有它自己的运作逻辑,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把两个群体极端化了。[ Eric Kit-wai Ma, “Outsiders on Television,” Culture, politics, and television in Hong Kong.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1999), P.74]
   时隔三十多年,首届“A D C艺评奖”获奖结果一经香港艺术发展局公布,立即引发一场关于中港矛盾的大讨论。这种矛盾的背后其实是香港人在构建自己身份认同时不可回避的症结。贾选凝的参赛文章《从<低俗喜剧>透视港产片的焦虑》获得金奖,文中指出《低俗喜剧》“以极富羞辱性的方式去‘污名化’大陆人形象”[ 贾选凝,从<低俗喜剧>透视港产片的焦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7b75430101b7hj.html]。电影中广西大佬的形象确实是低劣、荒诞、野蛮。竟然要求主角进行兽交,以及竟然把一头驴说成自己老婆。将这这三十年后的“阿灿”与《网中人》的阿灿作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本质、品味上并无多大变化。唯一的区别是话语主权的倒置:三十年前的阿灿是身份卑微贫贱、任由港人鄙视调侃,而如今这位阿灿有了资本、经济权利,以至于可以决定港人影片制作的环节。这种微妙的变化,反映出大陆近来经济的崛起带给香港巨大的压力。
   曾经香港经济发展、凝聚力这些都会让香港群体成员引以为豪。而当代社会里出现经济局面逆转的现象,势必会在港人一方引起群体内部的恐慌和焦虑。在这种焦虑情绪的促使下,群体更加会把这些外来者编入一个insider/outsider的分类表里。港媒通过污名化大陆人而肯定自己,获得满足感以及他们群体的自豪感,缓解那种被“入侵”的焦虑情绪。[ Eric Kit-wai Ma, “Outsiders on Television,” Culture, politics, and television in Hong Kong.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1999), P.86]当最初人们开始有意识地试图划分香港本地人和大陆人时,他们倾向于把复杂的形象简化为容易记忆、容易识别的角色,时间的绵延并没有抹去这种角色的特征,反而使其更加孤立、鲜明。所以对“阿灿”这一角色的保留到三十年后的今天,体现在生活中、影视中。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对于“阿灿”这样的角色设置,它的意义就在于将这种敌对的情绪说清楚了,把情绪客观化、固化、极端化,从而将outsider塑造成了一个典型顽固原型,从而巩固了人们对于香港人/大陆人区分的认识。它让香港本地人更容易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大陆人就是阿灿那样的。虽然阿灿的这个极度模式化的形象在我们看来会有些荒诞,但是在那些港人群体里是很理所当然的,因为它已经上升为了一种意识形态。人们觉着阿灿们那种蠢笨懒惰、不守法纪的身份特质,是因为他拥有“阿灿”的文化身份,也就是大陆的“特质”。对于“阿灿”们这种从属的群体,一旦进入香港的地域文化范围内,主流的意识形态强迫他们去服从的同时,削弱其反抗力量。随着时间推移,各个环节都不断得到强化的时候,成员类属就会转化为一个无可置疑的分类手段,所以,纵观《网中人》与《低俗喜剧》,自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电视剧创造出“阿灿”,这个典型的符号得以延续至今。如今,大部分已在香港定居的大陆人并不真正认同那种香港本地人的这种主导的观念,但却可以默许这种主导的观念,与它和睦相处,这多少有些无奈的意味。而“阿灿”形象的延续也同时表明,不同身份之间深刻的沟壑是三十年时间跨度还不能抹平的。


【参考文献】
1、叶荫聪 边缘与混杂的幽灵·谈文化评论中的「香港身份」,收录在 陈清侨等编 文化想像与意识形态·当代香港文化政治论评》,(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31-52.

2、罗永生:(晚)殖民城市政治想像 收录在马杰伟、吴俊雄等编 香港文化政治(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2009).
3、陈冠中 我这一代香港人。(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5)
4、孔诰烽 初探北进殖民主义:从梁凤仪现象看香港夹缝论,收录在陈清侨编文化想像与意识形态·当代香港文化政治论评(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53-88
5、 汪晖 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6、陈秉安 大逃港 (香港: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11)
7、Eric Kit-wai Ma Outsiders on Television, Culture, politics, and television in Hong Kong.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1999), P. 62-96

低俗喜剧低俗喜劇(2012)

又名:Vulgaria

上映日期:2012-08-09(中国香港)片长:93分钟

主演:杜汶泽 Chapman To 邵音音 詹瑞文 叶山豪 邹凯光 

导演:彭浩翔 编剧:彭浩翔 Ho-Cheung Pang/陆以心 Kyee-Sum Lu/林超荣 Chiu-Wing Lam

低俗喜剧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