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09-20

到阜阳六百里:斯

虽然从最本质来说,文学艺术的基础在于内容。但是实际上到了今天这样一个时候,在内容上要有突破已经很难很难了。同一个内容作为母题被一再改写之后,我们很难从一个艺术作品的选材上来对它进行全面的批评。所以至少在我看来,艺术作品现在的价值评判标准,应该是形式大于精神大于材料的。

像《到阜阳六百里》和《钢的琴》这样的电影,其材料或者说内容可以归结为苦逼这两个字。它的描述对象,它的视角,都是面向现在很容易被提及的弱势群体这样的。而把这样一个群体作为艺术描写的内容,至少在我看来,是非常困难的。作品在主题上会太容易倾向于表达一种(无论以何种手法)对这一弱势群体的同情。而同情这样一个主题,无疑会是浅薄的。很多年前《辛德勒的名单》之所以会火,是因为它至少在同情之外还加入了辛德勒这一形象的塑造,可以说在那部作品中,犹太人的苦逼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辛德勒的人性光辉。

可实际上即使到了这一步,这依旧是一个非常浅淡的主题,它所能骗取的,也只是庸俗的同情和感动。正因为如此,《无命运的人生》这本书描写犹太故事的角度和思想才会让它得到广泛关注。《钢的琴》基本只停留在了同情的层面上,只不过更多的展现了它们与整个时代脱节了这个侧面上,但归根结底是一样的;并且钢的琴试图以小清新手法来铺展的苦逼故事我感觉始终是失败的。《到阜阳》这个电影则在对弱势群体的描写中试图把主题往更深更广的”回家“这一含义上靠,试图说明这种家庭的破裂感和无法回家的苦逼感是由目前社会的体制也好现状也好导致的。这是一个相对以前中国的边缘群体电影要深入一些的主题——毕竟电影不应该仅仅等同于新闻和时政评论,它应该有自己作为艺术本身该有的价值——但在这个主题的表现上是过于粗糙的。基本上,只能从谢琴这个角色的故事中清楚地看到这样一条线索,而其它甚至是主角的故事,其”回家“主题都被边缘人群这个材料本身散发出的同情性所冲淡。再加上情节设置上的不够精致,使得这一主题最终被淹没了。

其它方面来说这个电影也是不够成熟的。节奏上本来还是挺舒服的,但是谢琴看到女儿被包养后的反应(愣住,猛蹬车)处理的稍显过激(特别是背景音乐的处理),造成了突兀的感觉。而镜头上的平庸也让这个电影无法从形式上拿到更好的成绩。

这几年中国青年导演似乎很偏爱边缘群体题材的叙事。而这部电影至少是一个值得记住的尝试与突破。

到阜阳六百里(2011)

又名:Return Ticket

上映日期:2011-12-23(中国台湾)片长:89分钟

主演:秦海璐 唐群 李彬彬 沈羿铨 周益伦 

导演:邓勇星 编剧:杨南倩 Nan-Chian Yang/秦海璐 Hailu Qin/席然 Ran Xi/邓勇星 Yung-Shing Teng/葛文喆 Wen-zhe Ge

到阜阳六百里的影评

种树书
种树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