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地方最听不得抱怨?
我不知道,以前以为是演艺圈,因为替补太多.
后来知道哪里都一样.
一有抱怨,马上有人撇嘴说:你不喜欢做大可以不做.
这句话说的真是好。
看到最后EMILY离开MIRANDA的那一幕,我想要说的是,
这工作不适合她,而并不是这份工作不理想。
可惜理解到这一层的人并不多,看看周围的影评大概就能猜到了。
虽然时尚女魔头这部电影已经看过几次,可是我依旧不喜欢编剧和小说作者的角度。
因为不止时尚圈是如此,哪里的公司做大做强,顶头上司都一样.
EMILY受的苦,并非是因为呆在时尚圈才如此.
而是她本身就不喜欢时尚不喜欢她的时尚杂志助理职业.
她认为跑新闻,政治,经济,社会新闻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媒体存在价值.
对此,我暂时不发表意见.
大概是6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第一次脱离父亲的渠道,接触到一个跟时尚有关的拍摄组。
我感觉每个镜头,以及每种修饰,都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微不足道".
以前看的大多是戏剧演员,靠的是真功夫在台上表演,哪里会如拍摄这样,连什么发型什么手势都要那么精确?
甚至是演员的细微表情,可以追究到嘴角上扬的角度,影响到这个演员的情绪饱满度,导演为此会卡好几条.
值得吗?
可是微不足道的东西,到最后出来的效果,却是惊人的.
我当时曾经和副导演抱怨过,为什么那么琐碎,方方面面都要顾到,一点小事都能让
导演大动肝火.大概除却副导演之外,没人能够有耐心地告诉我,那一点点瑕疵会造成什么
后果,而传媒和人群看到瑕疵后,会如何看待这样一件事.
他最后那句话是:不信你自己站到镜头前面试一试.
所以鄙视时尚,认为人类不用打扮追求时尚,时尚是一切虚无的人.
大可自己去试一试.
我崇尚这影片中的一句话:从这本杂志的拍摄之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的幻想.
这本杂志是翘楚.
我想任何职业做到最后,都会殊途同归.
每件衣服每个品牌后巨大的工业产业连与冗长的工业历史,都会让人目瞪口呆.
不信你便自己走入试一试.
很多人认为时尚便是浮华.认为做时尚是在屈才.
以此类推,认为演艺界与时尚圈大多是招摇撞骗之人,认为做出版的人没有真材实料,认为……
肤浅。除了肤浅,我想不到其他词。
写这个电影,这个小说的作者,没有了解过,
时尚,或者说娱乐圈,就像其他行业一样,都是需要埋头苦干的地方。
为什么这个圈子里的人得到信息会比别人快速,为什么这个圈子里的人喜欢收集消息,
为什么这个圈子里的人一直忙碌得废寝忘食,难道单单追求的就是一场梦吗?
骂时尚也好,骂娱乐圈也好,骂整个跟娱乐时尚有关的媒体人物也好,
如果不是外界人士只能看到光鲜的一面,认为干这一行的人就是追求虚荣和舞台效果的话,
时尚或者娱乐根本不是外界人想像得那么一回事。
而从事时尚,娱乐的人,也非别人想得那么一回事。
有坚定价值观的人对待这一切是一种挑选和巩固品位的过程。
而价值观模糊的人,很难不成为虚荣的拥护者。
外界人士不论是以上哪两种人,都很难真正地知道:
现在你身上穿的,用的,不是你自己挑选的,其实是时尚为你挑选的,是从事时尚的人为你挑选的。
每年都有专门的时尚设计师在发布明年的潮流,由此带动了各大名牌的涌动设计,形成了风潮,于是
小品牌也逐渐跟上,形成大潮,新的衣服开始生产,手袋其他时尚用品也是,拉动了工业生产,拉动了社会需要,
拉动着这个社会齿轮的运转,没有谁能逃脱这个命运,除非你摒弃了人类的需要住到原始丛林中不用穿衣服。
你认为挑选衣服是你自己的品位,可是你穿什么,你已经置身于这个选择之中了。
是这个时尚圈,是这群人,为你挑选了你身上这件衣服。
虽然的电影的矛头指向MIRANDA,其实我们知道,每行每业都一样。
看看有些动辄好坏分明,你好人他坏蛋的影评,我想到的是,
难道一定要把别人和自己分开才能找得到位置吗?
还是因为自己从来就到达不了那么一个高度,认不清这背后需要的巨大内涵与精神力?
还是根本因为肤浅,对社会的始终一无所知,
才造成这么多众口铄金的无知影评?
中国是个没有时尚的地方,因为缺乏支持创造力的工业经济。
但是不能因为自己没有,就去诋毁别人的艺术创造价值。
舆论是个奇怪的墙头草,不过舆论常常就是误导群众的根本。
真正能站得住脚的人,有几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