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 I can’t get out you of my brain,oh it’s such a shame.”莫名想起了这句歌词。
这片子的风格正如片名,沉静如海。男女主之间的对白只有一句:再见。或者你说那是对白也是不恰当的,他们从未直接与对方交流。二战时期的法国,男主是纳粹军官,女主是已失怙恃的法国少女。虽然是德国军官,但是男主所表现出的礼仪和风度还是令人心折。尽管祖孙俩从不搭理他,他仍然坚持每天晚上过来道晚安,谈谈家常。他也热爱音乐,若没有这场战争,他可能早就成为一个家喻户晓、在古典音乐上颇有造诣的音乐家。他与女主的第一次见面始于她弹奏的那一首C小调的十二平均律,最后也要终于这首平均律。
我最喜欢的几个片段,男主的压抑与隐忍,明明想要靠近,伸出了手却又只能收回。他伸手触摸她的椅背,青筋绽出的手最终又退却。这个场景让我想起初四看的05版凯拉·奈特莉主演的《傲慢与偏见》,Dracy望着伊丽莎白的那个眼神。费劲巴拉的把那张截图找出来了。
他也弹了那首曲子,只一半便戛然而止。
女主大抵也已经沉沦于这德国男人的风度仪态之中。但她是个法国人,她晓得自己该怎么做。她依然不同他说一句话,却潜进他的房间嗅他的围巾,把头埋在他的枕头里。(哎呦喂我不得不说这太痴汉了铺垫还不够啊写出来觉得好耻)听说屠格涅夫《初恋》里有个间接接吻梗,这个间接接触梗也叫人有些意外的疼痛的心悸。
她瞧了他的信件。里面掉出一张照片。他也发觉房间曾经有外人来过,他知道那是她。于是他来到码头等她出来。她面色镇定手却很慌乱,匆忙之中打翻了装鱼的筐子,他俯身帮她捡拾却一条也没有捡起来。
他瞧见了她的表哥对她的纠缠,同样看见了她的挣扎。那个男人看见他露出讥讽的笑,夺门而去。但他只是无言。女主也是沉默不语。
这大约又是他教养良好的一个表现:这时候说什么都不好,只能徒生尴尬让她不适。
那就沉默吧,不要说话。
地下党要炸死那几个德国军官。
她看见了,但她不知道该怎么做。一方是自己的国家,一方是他——他是纳粹。尽管他并不是自愿参军,他的父亲也死于战乱之中。尽管他热爱音乐,他来自德国,那个有贝多芬有巴赫有勃拉姆斯的国家。可她不该说出口,她不能背叛自己背叛国家。
那就这样留下你,最后也是第一次为你弹一次巴赫的平均律。
他活下来了。他自请去苏俄。
那里很冷,零下四十度。他可能并不喜欢寒冷,但一切也无可奈何。
她泪流满面。最终她跑出去同他说了最后一句话:再见。(有弹幕指出这句话的直译是“永别”)
那个年代战火弥漫硝烟四起。家国天下与国恨家仇,太过沉重的东西压得人无法喘息。这样的感情注定只能压抑在心底,未能开花便要枯萎凋零。沉静如海的情愫,没有跌宕起伏的高潮,一切只是眼神交流,将心底的炽热和淡冷刻意克制。巴赫的曲子是理性的象征,听说是运用了数学与统计概率的精密作曲,正如影中被理性压制的情感。如同这一曲平均律,平静又无可奈何。
Pardon mon amour.

沉静如海Le silence de la mer(2004)

又名:海的沉默 / The Silence of the Sea

上映日期:2004-10-25(法国)片长:93分钟

主演:朱莉·德拉姆 米歇尔·加拉布吕 托马斯·儒阿特 玛丽·布奈尔 

导演:皮埃尔·布特龙 编剧:安娜·吉亚菲利 Anne Giafferi/韦科尔 Vercors

沉静如海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