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她第一次对他说话。
这句再见,是他们之间惟一的对白。
也是最后一次对白。
在法国,某个海边小镇。
圣诞节的夜晚,一个德国绅士,为一位法国淑女,弹奏了一曲巴赫的钢琴曲。
壁炉里暖黄色的火光照在少女的脸上,背后的男子伸出欲言又止的手,却最终压制下所有的情绪。

这一幕出自法国电影《沉静如海》,这部男女主角只有一句对白的爱情片,却讲述了在战争年代最深沉的爱。
故事发生在1941年冬天的二战时期,被欧洲各国寄予希望的“最强陆军”法国,仅仅在德军面前存活了39天,就被德国侵占。
生活在海滨小镇的法国少女妮安娜,父母均死于一战时期,她跟爷爷相依为命,以教授钢琴为生 。

这一天,妮安娜得知,她家房子要被入侵的德军征用,而她逝世父母的房间将会作为一位德军上尉的起居室。
仇恨和敌视,从这一刻开始。
妮安娜扔掉了采摘回来的鲜花,就因为德军上尉的下属说,上尉是很喜欢鲜花的。
她跟祖父决定,完全忽视这位德军上尉。
从他进家门的那一刻起,不管他说什么,做什么,都拒绝与他对话互动,无视他,甚至都不正眼看他一眼。
即使你们以铁拳强行占领法兰西、入侵我们的家园,但别以为我们就屈服了。法国人的尊严和骄傲是谁也夺不走的。
出乎意料的是,德军上尉维尔纳却是位极为绅士的人,他一到来便为自己给老人和女孩带来的不便表示歉意。
即使爷孙俩依旧对他冷眼旁观,他始终保持自己的教养,一举一动,全然没有纳粹的残暴和粗鲁。

他几乎每天都会在同一个时间和地点,重复类似的举动:
或绅士般地对爷孙俩鞠躬问候道晚安;
或敲门进来,礼貌地谈论一下天气或类似的不需要人回答的话题;
或在壁炉边逗留片刻,环顾四周,触摸着书架上的书,谈论着他对法国文化的喜爱……
在维尔纳一个人的独白中,安妮娜和爷爷了解到,他并非是好战的纳粹份子,而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作曲家。
作为普鲁士家族成员,他不得不参军。他从不掩藏自己对法国的喜爱,也从不掩藏自己的思乡之情。
他说,一战中,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失去了自己的父亲。
不管是德国家庭,还是法国家庭,谁都在战争中失去过自己的亲人,我非常尊重那些热爱自己祖国的人。
维尔纳的礼貌让爷爷感到尴尬,他觉得即使是对敌人,这种冒犯也是叫人为难的。
在一个多月后的寒冷夜晚,第一次给壁炉生火的时候,老人发现自己在“想象着外出的军官回来时满身都是细碎的雪粒”。
而维尔纳没有按照以往的正常作息时间回来,让老人开始“恼怒地发现,自己居然在担心他”。

其实,不止是爷爷,安妮娜也对自己渐渐动摇的立场,甚至蠢蠢欲动的少女情愫感到恼怒不已。
她对维尔纳的感情,早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控制。
透过那身德国军装,她看到了维尔纳作为一个人原本的善良和温柔。
是看到安妮娜自行车被偷,邀请她上车时的礼貌和克制。
是看到邻居小孩摔倒,他停车抱起孩子,低声抚慰时的温柔和耐心。
是反驳战友,所谓的荣耀和胜利不该是对别国人民的侮辱时的理性和仁慈。

安妮娜连自己都意识不到,她每天守在炉火前的看书,其实是期望看到晚归的维尔纳一眼;
她悄悄换了发型,在镜中注视自己开始发育的身体;
换上亡母的裙装,展现一个成熟女子的魅力;

甚至趁着他不在,偷偷跑去他的房间,看他的家信,嗅他的围巾,浅眠于他的床榻之上……
在国恨家仇的对立面上,这对百分之百相爱的恋人,却只能流露出百分之一。
但这百分之一的力量,也足够让人震撼。

维尔纳到安妮娜家的第一晚,就被她弹奏的那曲钢琴曲吸引了,他们没有对话,却以音乐作为灵魂之间的沟通。
维尔纳谈起巴赫时,眼里闪耀着真正喜爱文化和艺术的光彩,那是同样热爱音乐的安妮娜能读懂的明媚。

平安夜的钢琴曲让二人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但是受制于战争年代,这是一段完全不可能发展的感情。
这一刻,二人几乎都明白了彼此的感情。

爱是想触碰又收回的手,千丝万缕的爱意最终化为一句“祝你圣诞快乐”。
全片有两个场景让我印象特别深。
一个是安妮娜去打鱼,出来时,却看到了维尔纳站在桥的另一端。
那一刻她复杂的情绪在眼中交替闪现。是心爱之人忽然出现的惊喜,是被对方明了自己偷偷去他房间的窘迫,是难以抑制的开心和心跳,然而喜悦的火苗在瞳孔中燃起的瞬间,她又迅速抑制了,然后带着一如既往的沉默,克制着颤抖走向他。


远处的维尔纳亦在远处大口喘息,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忽然过来找她,却又不发一言。
二是安妮娜为了阻止维尔纳上装有炸弹的轿车,而疯狂的弹奏巴赫的曲子。
虽然她曾发誓绝不在维尔纳面前弹奏钢琴。
可她最终还是妥协了,她似乎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手指,在那一刻,她无法言说的情感,全部化为钢琴声,而他也在琴声中听到了她所有的话。

维尔纳的眼神在这里演绎得特别好。刚听到琴声时,他带着惊讶、疑惑、不解,一步步走向安妮娜,也一步步远离死神。
当看到看到果真是心爱的人在弹琴,眼神则是惊喜、欣慰、开心、欣赏、沉迷。
听一曲弹毕,心满意足,门外是催促自己的战友,他正准备离开,却看到安妮娜焦急的眼神,大惑不解时,门外传来一声巨响!
晃晃神,明白了。他的眼神转为惊诧,还有一丝愤怒(误会安妮娜也参与了暗杀行动)。

当他再看看安妮娜如释重负的样子,完全明白了:是她救了自己!
这一段我至少看了十遍!
不得不说男主的演技实在是太好了,一段完全没有台词,全部需要眼神来表现的戏份,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
影片的最后,维尔纳不愿做种族灭绝的杀人工具,选择了自杀式的上俄国前线:
士兵只有死在战场上,才是应尽的本分和责任,而助纣为虐、迫害无辜、撕裂文化、破坏文明,则不是。

告别时候,安妮娜终于无法克制自己的感情, 冲出了屋门,急步走到他的车旁,他从车里走出来,彼此没有说话只是凝望。
没有深情的拥抱,没有崩溃的大哭和不舍,只是短暂的沉默以及四目眷恋的凝望,最后安妮娜用嗫嚅的双唇终于对他说出了两个字“再见!”


这是她第一次对他说话。
这句再见,是他们之间惟一的对白。
也是最后一次对白。
年轻的军官听到后微笑了,他的脸,他整个身子就像浴后那样,仿佛变柔软了。


因为他终于听到了他所爱的人的一句话,虽然只有两个字,却让他感到了宽恕与谅解,她将不再把他看作敌人,而是一个朋友样的祝福。
这部二战时期为背景的爱情片,没有枪弹横飞、血肉模糊,但是战争的气息却无处不在。没有亲吻拥抱,山盟海誓,但是感情的汹涌和深沉却让人心痛。


它在碧海蓝天、安静平凡的日常中,营造出了令人揪心的绝望气氛......
很多人说它算不得反战题材电影,其实不然。这部表面上优雅内敛的法兰西文艺片,恰恰在不动声色地控诉着,战争对人的尊严与情感的无情剥夺。

电影根据法国作家Vercors的同名小说改编。令人惊讶的是,这部看似敌我立场不明的作品,居然创作于反德活动如火如荼的1941年。
当时法国正处于德军铁蹄践踏之下。作家没有聚焦于纳粹的暴行,而是讲述了一个看似“商女不知亡国恨”的爱情故事,却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残酷。
小说秘密出版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法国二战时期的经典文学作品,后来几度被搬上银幕。
沉静如海:爱是想触碰却收回的手
想要获取电影资源,请关注公众号“她的国呀”,回复“沉静如海”即可。
你是否也曾这样爱过一个不能言爱的人?

沉静如海Le silence de la mer(2004)

又名:海的沉默 / The Silence of the Sea

上映日期:2004-10-25(法国)片长:93分钟

主演:朱莉·德拉姆 米歇尔·加拉布吕 托马斯·儒阿特 玛丽·布奈尔 

导演:皮埃尔·布特龙 编剧:安娜·吉亚菲利 Anne Giafferi/韦科尔 Vercors

沉静如海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