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似乎浸淫在解构主义的普照之下,“从头到尾都有一种荒诞色彩”。不过我倒觉得这没什么,我们要求的一个理由,仅仅是一个让我们能接受的理由,而不是主厨自己的理由。说白了,是我们觉得这些人罪不至此。“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的《无人生还》中,老法官也是用自己的方式杀掉了这些“没必要杀死的人”。说到底,我们在寻求的是这场谋杀的合法性——法律和道德上是否能陷他们于死罪。但就像我们达成共识的那样,这部电影的基调是荒诞和解构——同样是主厨的视角,价值和意义之类的东西在这里是不存在的。主厨确实是凭借着自己的主观判断来杀人。

而主观上主厨做出这一切的动机或许恰在于他觉得这一切失去了意义。当存在失去了本质,人们天然地有虚无的感觉,并天然地存有对抗这种虚无的冲动。在做汉堡时,主厨明确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在烹饪,在填饱人们的肚子——也许这两件事同时为他所热爱。而当他作为“霍索恩”的主厨时,同他的顾客们一样,是为资本投资,为资本裹挟的人。他觉得自己失去了人生的意义,成为了为资本服务的机械——这一想法多多少少是他的各种顾客给他带来的:不在乎食物的商人夫妇、狂妄虚浮的美食评论家、流量至上的食客……他不在明确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知道这一切有什么意义。食物不再是为了美味,更不是为了饱腹,而是为了资本,为了流量,为了取悦虚浮的评论。当他感受到这种虚无的荒诞并产生了对抗它的渴望时,他选择了与其一同毁灭——因为他已经成为了这虚无的一员。而这不也正能解释影客对它的诟病吗——在观影中的过程中我们一同产生了虚无的感觉,这本根于现代艺术的解构主义,但我们要对抗这份虚无时,就会简单地把罪过转移到影片本身。

这部影片既是对上流社会Fine Dining的黑色嘲讽,又是红色的暗喻。说实话,境外的马克思主义可能实际上比国内还要有意义些。资本、阶级……这些词只能在西方被提起,因为在这里不承认资产阶级的存在了。在我看来,“无面包面包盘”同时把黑色讽刺和红色暗喻拉到了高潮——当“无面包”已经成为资产阶级娱乐的对象,为什么我们不敢再大声地说出“我们要面包”呢?我特别喜欢豆瓣上一句“如果您是被邀请的宾客,给予这场飨宴差评我很理解。但您若是误入的食客,则请认清自己的阵营”。

这部电影对很多次要人物的刻画非常少,主要是通过主厨反映内涵,使得它更像是一部戏剧。而我认为它最大的问题在于它作为一部商业片,却努力在做文艺片在做的事情——或者说它作为一部文艺片,却接受了资本的投资,这时在事实上也就成为了一部商业片。那些大加对情节不完整批评的影客,我相信他们在院线看了任何一部文艺片都会这么说。这完全是两种概念,一种是为了取悦观众,一种是为了取悦导演自己——让他为自己的艺术找到发泄——而习惯了被取悦的观众是不能容许这一点的。


菜单The Menu(2022)

又名:五腥级盛宴(港) / 五星飨魇(台)

上映日期:2022-09-10(多伦多电影节) / 2022-11-18(美国)片长:107分钟

主演:拉尔夫·费因斯 安雅·泰勒-乔伊 尼古拉斯·霍尔特 周洪  

导演:马克·米罗 编剧:Will Tracy/Seth Reiss

菜单的影评

YLLD
YLLD • Some Qs